隔天下午两点,广南市最大的市民广场——龙腾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由市政府牵头、多家医疗机构联合举办的“国际大众健康节”大型义诊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广场四周,各大医院和知名诊所早已划定了自己的“地盘”,支起了印有醒目Logo和单位名称的遮阳棚、帐篷。
白大褂、护士服穿梭其间,血压计、血糖仪、健康宣传册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微缩版的医疗集市。
整个广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林医馆和杏仁堂的联合义诊区。
他们共享了两顶宽敞的蓝色遮阳帐篷,帐篷前早已排起了两条蜿蜒曲折、见首不见尾的长龙,队伍长度和密集程度,将其他医院的义诊点衬托得门可罗雀。
许多市民甚至自带小板凳、遮阳伞,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殷切的期待和些许焦躁。
“早就听说林医生号难挂,这次义诊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是啊,我婆婆的老寒腿,就想让林医生给瞧瞧!”
“我妈失眠好几年了,西医看了没啥用,来碰碰运气……”
议论声不绝于耳。
林医馆这边,林远志、封总、宋金喜全员出动,杏仁堂也派出了两位资深老中医坐镇,几人一字排开,面前各放一张简易诊桌,全力应对潮水般涌来的咨询者。
林远志坐在中间位置,神情专注,尽管条件简陋,只有脉枕和手电筒(用于看舌),但他的诊断速度极快,问诊切脉,干净利落。
虽然义诊原则上不开具复杂汤药处方,但他会根据辨证,清晰地向患者说明病机,并推荐相应的中成药、提供饮食调整建议、或演示简单的穴位按摩、艾灸方法。
“您这是肝郁脾虚,平时容易生气、胃口也不好是吧?可以试试逍遥丸,配合按揉脚上的太冲穴和腿上的足三里。”
“老人家,您这是肾阳虚衰,腰腿冷痛,光吃钙片不行。可以去药店买点金匮肾气丸,平时用艾条灸灸关元穴和肾俞穴。”
“小朋友食积发热,舌苔这么厚。先用保和丸消食导滞,烧退了以后,饮食一定要清淡,少喝冷饮。”
……
这时,队伍前排来了两位格外显眼的咨询者——一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年轻外国情侣。
男的看起来有些腼腆,女的面色略显苍白,精神不振。
“林医生,您好。”出乎意料,男子开口竟是流利的中文,带着一点东欧口音,“我们是白俄罗斯人,在附近的酒吧工作。我陪我女朋友艾尔莎来,她最近身体很不舒服。”
林远志点点头,示意艾尔莎坐下伸出手。
他仔细为其诊脉(脉象沉缓,跳动迟滞无力),观舌(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脉沉缓,舌淡白腻,这是阳虚水饮内停之象。”林远志判断道,“是不是经常觉得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喜欢喝热水,平时比别人怕冷,手脚容易凉,大便经常不成形?”
艾尔莎碧蓝的眼睛顿时瞪大了,连连点头,用带着浓重口音但能听懂的中文补充道:“是的,是的!医生!还有经常头晕,恶心,特别是吃多一点东西后,就想吐,吐出来的都是黏黏的、透明的痰水一样的东西。感觉这里,”她指了指上腹部,“总是胀胀硬硬的,不舒服。”
“这不是简单的胃病,也不是脑部问题。”林远志肯定地说,“这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足,无法运化水液导致的。水湿停聚在中焦,所以纳呆、腹胀、呕恶痰涎;清阳不升,所以头晕;阳虚不能温煦,所以畏寒肢冷。”
“你们去正规的大药房,找坐堂药师或咨询窗口,让他们给你配五苓散,加上半夏和生姜。先吃三到五剂看看效果。”
艾尔莎和男友赶紧拿出手机,反复和林远志确认“五苓散”、“半夏”、“生姜”这几个字怎么写、怎么念,生怕弄错。
确认无误后,两人连连道谢,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高兴地离开了。
文静如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小声对林远志说:“真没想到,老外也会得这种阳虚水停的证。平时看他们总是喝冰水、吃冷食,还以为他们体质都偏热呢。”
林远志一边示意叫下一位患者,一边淡然回答:“体质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先天禀赋都有关,并非按人种简单划分。老外也是人,同样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素体阳虚而导致寒湿内生。以前我在医院实习时,还治过一个脾阳虚导致整天嗜睡、无法工作的美国女生。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规律是共通的。”
队伍继续向前移动。
这时,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穿着Polo衫、国字脸、小眼睛、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坐到了林远志面前的凳子上。他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直接伸出了手腕。
林远志照例三指搭脉,凝神体会片刻,又示意对方伸出舌头看了看(舌淡红,苔薄白)。
他微微蹙眉,抬头看向对方:“先生,你的脉象从容和缓,舌苔薄白干净,从舌脉上看,并没什么大问题。你具体是哪里不舒服?”
那男子闻言,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带着一丝玩味:“我?我没哪里不舒服啊。”
林远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没不舒服?那你来排队是……”
“呵呵,”男子轻笑两声,“我就是来参观学习一下的。早就听说广南出了位‘网红神医’,辨证如神,今天正好路过,特地来开开眼界,学习学习。”
林远志放下手,身体微微后靠,目光锐利地看着对方:“学习?学习什么?”
“学习林神医您,是怎么辨证论治的啊。”对方语气依旧轻松,但话语中的试探意味已然明显。
“阁下是什么人?”林远志的声音沉了下来,带上了一丝警惕。
男子这才稍稍收敛笑容,但眼神依旧闪烁:“林医生别紧张,同行,同行而已。鄙人应信石,从北河过来这边办点事。刚好碰上鼎鼎大名的林医馆在此义诊,机会难得,当然要来凑凑热闹,观摩学习一下嘛。同行之间互相切磋借鉴,也是常有的事,你不会不高兴吧?”
“应先生,”林远志语气冷淡,“如果您没有健康问题需要咨询,请不要占用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的时间。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应信石仿佛没听出林远志话里的逐客令,反而自顾自地点评起来:“刚才我看你给那位外国女士诊断,思路清晰,辨证果断,用药也老道。嗯,确实有几分真本事,不像网上有些传言说的那样,只是靠炒作。不错,不错。”
“你还有什么事吗?”林远志不想再与他纠缠。
应信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意味深长地看了林远志一眼:“没什么大事,就是过来跟林医生您打声招呼,混个脸熟。以后我们说不定会经常见面。”
林远志觉得这话有些莫名其妙:“经常见面?怎么可能。除非你天天来我门诊看病。”
应信石脸上再次浮现那种神秘莫测的笑容,压低了一点声音:“呵呵,你很快就知道了。”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悠然离去,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文静如一直紧张地看着这边,见那人走了,才凑过来小声说:“林医生,那人谁啊?说话阴阳怪气,来者不善啊。果然同行是冤家,是不是看我们医馆生意好,眼红了来找茬的?”
林远志目光从应信石消失的方向收回,神色恢复平静:“不必理会。或许是哪个小医馆的人,或许是纯粹好奇,也可能是想来蹭点热度。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叫下一位患者。”
忙碌的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到了下午五点半,义诊活动正式结束。
工作人员开始引导疏散仍不愿离去的人群。
林医馆和杏仁堂的几位医生都累得够呛,但看着那么多得到帮助的患者,内心也充满了成就感。
萧宣早已安排好车辆,接上林远志、文静如、封总、宋金喜四人,前往提前订好餐的“龙凤饭店”进行团队聚餐。
车上,几人交流着下午的感想。
宋金喜揉着酸痛的肩膀说:“来人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到最后还有好些人没排到,眼睁睁看着我们收摊,眼神里那种失望,看着真有点不好受。”
封总接口道:“是啊,感觉比在医馆坐诊一天还累!嗓子都快说哑了!”
萧宣一边开车,一边笑道:“累是累了点,但这次义诊的效果和反响真是超出预期。整个广场,就属我们和杏仁堂的队伍最长最火爆!其他那些大医院的点,除了量量血压测测血糖,这种基础检查有人排队,真正咨询的没几个。这说明什么?说明市民对真正能解决问题、有特色的中医服务需求巨大!也说明我们林医馆的口碑和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
到达装修典雅、气派的龙凤饭店,萧宣预订了一个大包间,足足摆了四桌。
医馆和杏仁堂的医护人员、行政后勤人员几乎都到齐了,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萧宣作为东道主,起身讲了一段简短而热情的开场白,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肯定了医馆近期的快速发展,展望了未来的美好前景,赢得阵阵掌声。
丰盛的菜肴陆续上桌,大家暂时放下工作的疲惫,享受着美食和轻松愉快的交流。
席间,封总似乎想起了什么,凑近林远志,压低声音说:“师兄,你听说了吗?龙兴医馆,最近好像要在我们广南开分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