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86章 千万不要辅导小孩写作业

第386章 千万不要辅导小孩写作业(2 / 2)

林远志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肯定地点点头:“有,关系很大,太有关系了!”

他向家属解释道:“根据我的诊断,马先生的核心病机是肝郁化火,痰迷心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这次辅导作业引发的争执和生闷气,是导致他肝气严重郁结的直接诱因。

郁而化火,火热炼液成痰,痰火上升蒙蔽心神。之后的感冒发烧,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加重因素。

他本身年老,身体机能下降,一次急怒攻心,加上外感病邪侵袭,正气更虚,多日失眠,内邪(痰火)趁机作乱,才最终导致了这场突发的精神障碍。

病根不在那次输液,而在于那次‘辅导作业’引发的急怒情绪!”

这番抽丝剥茧、直指根源的分析,让马先生一家人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恍然。

他们从未想过,一场看似平常的家庭教育冲突,竟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那林医生,这病有的治吗?能治得好吗?”马老夫人颤抖着声音,问出了全家最关心的问题。

“是啊林医生!我们现在所有的希望可全在您身上了!”家属们再次激动起来。

林远志抬手示意他们安静:“我先开个方子,回去吃试试看。中医治这类病,讲究解郁开窍,清化痰热。如果服药一周内,他的睡眠、惊恐情绪有所改善,那就说明药证相符,起效了。到时候再来复诊。”

家属们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们一定按时给他吃药!”

林远志提笔开具处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党参、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大黄、生姜、大枣,又根据马先生具体情况,加入白芍柔肝缓急,远志化痰开窍,百合清心安神。

家属们拿着药方,带着依旧浑浑噩噩的马先生离开了诊室。

文静如看着处方,若有所思地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确实很经典,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郁热内扰导致的烦躁、失眠、惊悸甚至精神异常。林医生您加远志化痰开窍很好理解,加白芍和百合是……?”

林远志解释道:“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能增强解郁之力;百合清虚热,安心神,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心神不宁有良效。马先生病起于感冒后,加之舌红,有虚热之象。”

文静如听着,忽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赶紧掩嘴:“对不起!我没忍住,主要想起你说加‘远志’这味药时,感觉有点怪怪的,好像是在说加‘你自己’一样……”

林远志先是一愣,随即也明白过来,不由莞尔:“远志加远志……呵,你倒是很有幽默感嘛,文助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警示,“不过,这件事,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

文静如收敛笑容,好奇地问:“什么道理?”

林远志看着窗外,缓缓说道:“千万不要辅导小孩写作业。尤其是对于情绪容易激动、上了年纪的长辈来说,这简直是‘高危行为’。”

文静如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对啊!本来就不应该轻易去做这种事。过去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引发家长高血压突发、心梗、气到跳楼、亲子关系破裂的悲剧还少吗?

这么多年媒体和专家一直都在宣传,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要过度介入,更不要因此动怒。

没想到马先生自己身为老教师,教育了别人家孩子一辈子,到头来却没能过好自己家里这一关,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林远志让文静如继续叫下一个号。

没想到,这时萧宣却一脸紧张地推门闯了进来,语气急促地问:“远志,刚才出去的那一大家子,是不是就是那个起诉广南医院的马先生一家?”

林远志点点头:“是的,宣姐。怎么了?”

萧宣脸上写满了担忧:“哎呀!真是他们!他们起诉广南医院的事情现在全网皆知,闹得沸沸扬扬!我就怕他们这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更糟,是想‘讹完这家讹那家’!

万一在我们这儿治了没效果,或者效果不如预期,他们会不会反手也把我们给告了?说我们的药加重了病情或者有副作用?

到时候他们可能还会要求我们支付巨额‘和解费’才肯撤诉!这种医疗纠纷最难缠了!”

文静如听了,也面露忧色。

林远志却显得很平静,语气沉稳而自信:“宣姐,你尽管放心。我开的方药,都是经方化裁,配伍严谨,药性平和,对症而下,绝不可能引起什么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加重精神问题。他们如果真有那种想法,也毫无事实和医学依据支撑,站不住脚的。”

听到林远志如此肯定,萧宣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提醒道:“哎,话是这么说,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现在人心叵测,我们医馆树大招风,不得不谨慎些。”

三天后。

马先生在老伴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林医馆复诊。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他的状态明显好转了许多。虽然看起来还是有些畏缩和迟钝,但至少能够自己走进诊室,能够勉强与人进行简单的目光接触和语言交流了,脸上那种痴傻的笑容也基本消失。

林远志问他:“马先生,感觉怎么样?晚上还失眠吗?还害怕吗?”

马先生反应稍慢,但能清晰地回答:“能睡着了,好些了,不怕了。”

林远志又指指自己:“你知道我是谁吗?”

马先生看了看他,迟疑了一下,说:“你是医生……给我看病的。”

林远志满意地点点头,转向马夫人详细了解服药后的情况。

马夫人高兴地说,老伴的睡眠改善是最明显的,能睡整觉了;自言自语的情况少了;虽然还是不太愿意出门,但家里来客人不会吓得躲起来了;对家人的辨识度也提高了。

“能睡着,心神得养,阴阳得以交通,很多症状自然就会逐步缓解。”林远志解释道。

他根据马先生目前的恢复情况,对原方进行了微调,适当减少了重镇安神的龙骨、牡蛎的用量,加入了一些更侧重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物,开了半个月的量,嘱其坚持服用,巩固疗效。

马夫人拿到药方后带着丈夫离开了。

文静如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惊叹:“真是太神奇了!才三天药,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中医对付这类情志病,真是有独到之处!”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文静如兴奋地向大家汇报了马先生回来复诊并且显著好转的消息,详细描述了前后的变化。

大家都对此很感兴趣,围过来询问细节。

萧宣听完,终于彻底放下心来,长舒一口气:“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被他们反咬一口起诉了。不过,我现在反而开始担心另一件事了。”

林远志问:“担心什么?”

萧宣苦笑:“我担心这事传开之后,又会涌进来一大波被各种精神问题、心理障碍困扰的病人!我倒不是歧视这类疾病,但这类患者情绪往往不稳定,行为也可能有些异常,他们频繁进出医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就诊患者的感受,对我们医馆的整体形象和氛围,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

文静如想了想,提议道:“宣姐,那不如我们在后院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专门开辟一个‘心神科’或者‘情志调理’专区?让这类需要更多隐私和安静环境的病人及家属,直接从后门进来就诊和候诊,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隐私和需求,也不会干扰到前馆主要区域的正常秩序和其他病人。”

萧宣眼睛一亮:“嗯!这个主意好!划分专区,针对性管理!可以考虑!”

封总在一旁笑道:“好家伙!咱们林医馆这规模和服务范围是越来越大了啊!现在连‘精神科’专区都要开辟出来了?再发展下去,真快成一个小型综合医院了!”

宋金喜倒是很支持:“这也没什么不好。中医自古就有‘心神疾病’的诊治理论和实践,本来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化分科,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和精力,深耕特定领域,对患者和医馆都是好事。”

聊着聊着,封总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说起来,之前那个在后院客房住着的尿闭小伙子小赵,怎么样了?都过去四五天了。”

萧宣回答:“昨天已经出院回家去了。停药观察了一天,排尿完全正常,精神头也好了,就回去了。住宿费我就按每天五百算的,药费另计,已经很便宜了。

他妈妈后来还私下跟我说,希望能把孩子的慢性支气管炎也一起治好,我就说那得按照正常流程挂号,我们不能再破例了。

他妈妈也挺明事理的,说理解,以后会准时抢号的,还为这几天添的麻烦道了歉,让我务必转达对林医生的感谢。

小赵他爸还买了好多高档水果,我都放前台给大家分了。”

封总点点头:“回去了就好。那小子,不用一辈子挂尿袋,肯定高兴坏了吧?”

萧宣笑道:“可不是嘛,脸上终于有笑模样了。走的时候是推着轮椅走的。。”

封总顺口接了一句:“站着推?”

萧宣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当然是站着推。他病都好了,难道你还以为他跟来的时候一样,坐着推啊?”

众人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两人在开玩笑,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食堂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正在低头吃饭的林远志,忽然面无表情地抬起头,幽幽地说了一句:“谁喷的米粒,飞我碗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