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81章 盘肠似内钓

第381章 盘肠似内钓(1 / 2)

高铁列车在轨道上平稳疾驰,车厢内广播急促的寻医呼救声余音未落。

仅仅两分钟后,文静如便从12号车厢匆匆返回,她的呼吸略显急促,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获取的信息:

“林医生,情况弄清楚了!是一个大约一岁的女童,在她妈妈怀里哭得撕心裂肺,声音都哑了,小脸憋得通红,两只小腿蜷缩着,绷得紧紧的,看起来很痛苦。她妈妈急得直掉眼泪,问她怎么回事,她也说不清楚,只说孩子之前还好好的,突然就这样了,以前从没这样过。”

她顿了顿,补充道:“现场有一位自称是盛天医院心脏外科的刘医生也在帮忙查看,但他好像也没什么头绪,显得很着急,建议下一站送医。”

周围的乘客听到文静如的描述,也纷纷低声议论,面露担忧:

“哎呀,这么小的孩子,哭成这样,可别是肠套叠或者什么急腹症啊!”

“医生都没办法?那肯定很严重!”

“高铁上缺医少药的,这可怎么办啊!”

林远志听完,神色沉静地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站起身:“我过去看看。”

文静如一边快步跟上,一边忍不住低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担忧:“林医生,这是儿科急症啊,您有把握吗?您的治疗方向并不是儿科……”

林远志步履未停,目光直视前方,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谁说我没学过儿科?《中医儿科学》是必修课,《幼科发挥》、《小儿药证直诀》这些经典都是要精读的。儿科古称‘哑科’,辨证更难,更考较医者功夫。”

两人很快穿过车厢,来到了12号车厢。

刚一进入,女童沙哑而痛苦的哭嚎声便扑面而来,揪人心肺。

只见一位微胖的中年妇女满脸泪痕,手足无措地抱着一个约一岁女童,孩子在她怀里剧烈地挣扎哭闹,双腿果然如文静如所说,痉挛性地向腹部蜷缩。

两名乘务员在一旁焦急却无能为力,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文雅的瘦高男子正蹲在面前,眉头紧锁,额角渗汗,试图检查却又无从下手。

一位眼尖的年轻乘务员看到林远志过来,仿佛看到了救星,脱口而出:“哎呀!您是那个‘网红神医’林远志医生吧?太好了!您快给看看吧!”

林远志微微摆手:“我只是个医生。先看看孩子。”

他的目光瞬间聚焦在痛苦的女童身上,周围的人群下意识地为他让开了一条通道。

那医生闻声抬起头,看到林远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站起身,语速很快地介绍情况,带着职业性的严谨和焦虑:“林医生你好!我是盛天医院心脏外科的刘永华。孩子突发性哭闹、双腿屈曲、抗拒按压腹部,我初步怀疑是‘小儿急性肠痉挛’或者更严重的急腹症,疼痛剧烈。车上缺乏检查和药物,情况紧急,我的建议是立刻联系前方车站,准备急救车,下一站紧急送医!”

周围乘客听到“急腹症”、“紧急送医”这些词,气氛更加紧张了。

林远志没有立刻回应刘医生的建议,他先是温和地对孩子母亲说:“大姐,别急,让我看看。”

他靠近女童,并没有急于触碰她的腹部,而是仔细观察她的哭态和细节:哭声虽响却沙哑,眼角干涩,并无泪水流出;再看她蜷缩的双腿和痛苦的表情。

他伸出食指,用指腹轻轻擦拭孩子食指桡侧的脉络(小儿指纹诊法),发现指纹颜色呈淡红之色,并未显现出青紫或深滞之象。

接着,他才非常轻柔地触按了孩子的小腹,孩子哭闹加剧,抗拒明显。

做完这些,林远志才抬起头,对刘永华医生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刘医生,您的判断方向是对的。我也认为急性肠痉挛的可能性最大。”

旁边有乘客听到这里,忍不住低声嘀咕:“嗨,说了半天,还不是同意人家的看法?还以为有什么高见呢…”

“就是,心脏外科医生都看出来了。”

些许失望和质疑的气氛悄然弥漫。

但林远志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愣住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清亮,继续说道:“在中医古籍里,这种病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盘肠气痛’,也叫‘盘肠似内钓’。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里明确记载:‘盘肠气痛干啼。额上有汗。是小肠为冷气所搏也。金铃子散主之。’”

他指着孩子解释道:“大家看,孩子哭得如此厉害,却没有眼泪,这与古籍记载的‘干啼’高度吻合。她双腿蜷缩,并非腿本身抽筋,而是腹部剧烈绞痛导致的保护性姿势。这通常是腹部受寒,寒主收引,导致小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这番引经据典、细致入微的分析,瞬间镇住了全场。

那些原本嘀咕的乘客闭上了嘴,惊讶地看着他。刘永华医生也推了推眼镜,眼中充满了惊异和思索。

文静如眼中充满了叹服,忍不住问:“林医生,这么冷门古老的病名和记载,您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林远志一边打开随身携带的针灸盒,一边淡然回答:“病名特殊,症候典型,见过一次,自然印象深刻。。”

刘永华医生看着林远志拿出针灸盒,皱眉问道:“金铃子散?听这名字就不是常见药,你车上不可能有吧?没有药,怎么治疗?还是得尽快送医院解痉止痛啊!”

林远志从针灸盒的夹层里取出几片独立包装的微型艾灸贴,说道:“我没有金铃子散。但我有这个。《幼科发挥》里说‘宜金铃子散主之’,是取其行气止痛之效。但究其病机,是‘小肠为冷气所搏’,核心是‘寒凝气滞’。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艾灸温通之力最强,最能散寒止痛,直达病所,正好对症!”

“艾灸?”刘永华和周围的人都愣住了。

在飞驰的高铁上,用古老的艾灸来治疗幼儿急腹症?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对,艾灸。”林远志语气肯定,“需要找个相对避风、暖和点的地方。乘务员同志,车厢连接处的吸烟区是否可以临时借用一下?那里相对独立,且有排风。”

乘务员立刻点头:“可以可以!我带您过去!”

在乘务员和几位热心乘客的协助下,母亲抱着孩子,林远志、文静如和刘永华医生一起移步到了车厢连接处的吸烟区。

林远志让母亲坐在折叠椅上,掀开孩子的上衣,露出肚脐周围和小腹。

他取出三片微型艾灸贴,却发现自己没有打火机(高铁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