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一位老中医拍腿惊叹,“只顾着调寒热平衡,忘了这寒热可能是假象,根源是阴虚!这眼光太毒辣了!”
“是啊!阴虚阳浮之发热,误用苦寒,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辨证精微!”另一位中年医生由衷赞叹。
先前质疑的人此刻也面露愧色和钦佩:“服了!确实服了!这辨证层次,高出不止一筹!”
“因此,”林远志总结道,提笔开始书写处方,动作沉稳有力,“治疗此证,不应以清上温下为主,而应以大滋真阴为主,佐以潜阳、引火下行之品。阴液得充,则虚阳自能内敛;稍佐引火,则浮越之火得以下归。我推荐选用《千金要方》中的‘十味地黄丸’原方不加减。”
他在处方笺上流畅地写下: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此六味为六味地黄丸基础,大补肾阴)、肉桂、附子、白芍(养血敛阴)、玄参(滋阴降火)。
他一边写,一边向旁边的文静如和众人解释方义,声音平和却充满自信:“六味地黄丸大补肾阴,填补真阴不足,此为治本之基;肉桂、附子的量是八味地黄丸的两倍,并非为了温散下焦之寒,而是取其‘引火归元’之妙用,引导浮越之虚阳下归肾宅,此為治标之策;加白芍,酸甘化阴,养血敛汗,助肉桂附子敛浮越之阳气;加玄参,滋阴降火,清解上焦无根之虚热。全方重在滋阴填精,辅以引火归元,滋阴而不腻滞,引火而不温燥,正对此‘阴虚阳浮’之核心病机。”
写完后,他将处方递给高老师,语气郑重:“高老师,按这个方子先吃两剂。服药期间,密切观察上身发热汗出和下身寒冷的感觉变化。之后务必打电话到林医馆反馈情况,我们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药。”
文静如立刻上前,熟练地请高老师留下了详细的联系方式以备回访。
高老师双手颤抖地接过处方,如同捧着救命符,和老伴三番道谢,这才相携离去。
他们刚走,一直在旁静静观摩的张汉龙和景玉两位老中医便笑着走了过来。
“林医生,精彩!实在是精彩!”张汉龙声音洪亮,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辨证精准,切入要害!思路清晰,胆大心细!这‘十味地黄丸’本是治疗虚劳烦热的古方,如今记得且敢用、会用、用得如此恰到好处的人不多了!你真是让我这老家伙开了眼界!”
景玉也抚须微笑,眼中满是欣赏和感慨:“是啊。我刚才也在思索前医无效之由,听到你‘重在滋阴,而非清上温下’之论,方才豁然开朗。阴虚阳浮,确为此证眼目。林医生年纪轻轻,对古方之理解运用,对病机之洞察之深,已远超许多行医数十载者矣!后生可畏,中医后继有人,实乃幸事!看来以后我们还得跟你多学习学习啊!”
林远志被两位前辈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谦逊地拱手:“两位前辈过奖了。我不过是恪守‘治病必求于本’之训,谨遵‘辨证论治’之本分,偶有所得,岂敢当如此谬赞。中医博大精深,我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前辈们的经验才是宝贵的财富。”
景玉摆摆手,语气真诚:“非是谬赞。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你这番辨证,着实精彩。日后若有闲暇,还望林医生不吝赐教,多多交流才是。”
文静如机灵地上前,与两位老中医交换了联系方式。
这时,省中医院的徐静主任也闻讯走了过来,看到林远志正在收拾东西,诧异地问:
“远志,你这就要走了?大会还有两天呢,后面还有很多精彩的专题报告和讨论,特别是下午还有关于高血压中医治疗的深度研讨会。”
林远志礼貌地笑了笑:“静姐,谢谢你的盛情邀请。只是医馆那边事务繁多,预约的病人已满,许多还是复诊重症,实在不便离开太久。这次来参会,见识了诸多前辈风采,与同行交流心得,收获颇丰。我资历尚浅,分享经验谈不上,主要是来学习、感受氛围。以后若有机会,定当再来向各位前辈请教。”
徐静见他去意已决,也不好强留,惋惜道:“那太遗憾了。希望下次学会活动,你能提前安排好时间,尽量多留几日,大家好好深入交流。中医的未来,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多发声、多担当。”
林远志客套地应承:“一定一定。”
告别了众人,林远志和文静如搭乘地铁前往高铁站,准时登上了下午三点返回广南市的高铁。
车厢内整洁安静,窗外景色飞速后退。找到座位坐下后,林远志立刻拿出手机,点开了一个加密的医疗APP,开始处理工作。
屏幕上,不断弹出由远在广南的林医馆二楼诊室——宋金喜的女科和封总的男科——实时上传过来的患者病历摘要和初步处方申请。
他需要快速浏览、判断、给出审核意见或修改建议。
文静如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忍不住轻声劝道:“林医生,车上就休息一会儿吧。这些病历,等回到医馆再处理也来得及吧?你今天已经很累了。”
林远志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手指飞快地滑动、审阅、偶尔打字回复,语气平淡却坚定:
“看病如解题,思路连贯便不觉得累。这些申请积压多了,反而耗神,容易出错。趁现在思路清晰,处理掉比较好。”
他快速浏览着宋金喜发来的一个关于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的病例,迅速回复:“舌暗有瘀点,脉涩,考虑寒凝血瘀。原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力道可,但温经散寒之力不足,加小茴香、艾叶、吴茱萸,改干姜为炮姜。同意。”
点击发送。接着又点开封总发来的一个前列腺炎病例……
文静如看着他举重若轻、高效精准的处理方式,心中钦佩不已,也不再打扰。
就在列车平稳行驶了大约半小时后,车厢内原本舒缓的广播音乐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一则急促的寻人广播:
“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现12号车厢有一位乘客突发疾病,身体极度不适!车内如有医护人员,请立即前往12号车厢提供帮助!重复,请医护人员立即前往12号车厢!”
广播重复了两遍,车厢内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不少乘客都紧张地站起身,探头向12号车厢的方向望去,低声议论着。
“怎么回事?有人晕倒了?”
“希望没事,列车上应该有急救药箱吧?”
“广播找医生呢,希望有大夫在车上。”
文静如的心也一下子提了起来,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林远志。
却见林远志仿佛没听到一般,依旧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看着手机屏幕,手指还在上面划动着,正在审核封总发来的另一份病历,神情专注,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世界里。
“林医生……”文静如忍不住小声提醒,语气带着一丝急切,“广播在找医生!12号车厢有紧急情况!”
林远志这才缓缓抬起头,表情异常平静,甚至有些过于冷静,他看了文静如一眼,淡淡地说:“嗯,我听到了。”
文静如愣住了,对他的反应有些不解和焦急:“那你……”
林远志将手机屏幕锁屏,目光投向12号车厢的方向:“静如,你是我的助理。现在,你立刻去12号车厢,查看一下具体情况。注意观察,但不要贸然插手干预。弄清楚是什么人发病、大概什么症状、现场是否有列车工作人员或其他医护人员已经在处理。了解清楚后,马上打电话告诉我。”
文静如瞬间明白了林远志的用意和考量——在情况不明、责任不清的公共场合,一位医生贸然上前,不仅可能无法有效施救,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或承担未知风险。
先行侦查,了解情况,权衡自身能力和风险,再做决断,这是冷静且专业的处理方式。
“是,我明白了!”
文静如立刻起身,脸上闪过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被信任的使命感,她快步穿过车厢,朝着12号车厢的方向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