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66章 见者有份

第366章 见者有份(1 / 2)

上午,杏仁堂的候诊区一如既往地坐满了人。

林远志在6号诊室内专注地为一位病人号脉,封总在一旁熟练地记录着诊断信息。

诊室门被轻轻敲响,萧宣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她走到林远志身边,低声说:“远志,打扰一下。外面有一位从省中医院来的客人,姓徐,是中医科的主任。她说她是邓老的弟子,专程从省城过来,想见你一面,聊几句。你看方不方便抽出十分钟?”

林远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立刻对面前的病人温和地说:“阿姨,您稍坐休息片刻,我马上回来。”病人理解地点点头。

林远志起身,对封总示意了一下,便跟着萧宣走出诊室。

萧宣低声补充道:“我已经安排她在隔壁的会客室了。十分钟,不会叫号。”

推开会客室的门,只见一位年约四十多岁、气质沉稳干练、戴着细框眼镜、穿着得体职业装的女医生正坐在沙发上。

她看到林远志进来,微笑着站起身,伸出手:“你好,林师弟。冒昧打扰。”

“徐师姐,您好!你怎么来了?”林远志连忙上前握手,语气带着敬意和一丝意外。

他转头对跟进来一脸好奇的封总介绍道:“封总,这位是徐静徐主任,是国医大师邓金海老师的亲传弟子,也是省中医界的翘楚。”

封总顿时肃然起敬,连忙鞠躬问好:“徐主任好!”

徐静摆摆手,笑容和煦:“不必客气。坐吧,时间有限,我们长话短说。”

三人落座。徐静目光赞赏地打量着林远志,开门见山:“远志师弟,我这次来,一是出差顺道,二也是特意想来亲眼看看你。你这段时间的经历,我在省城都有所耳闻。抗洪救灾、网络风波、还有最近广南医院那个高热十天不退的病例……你的成长速度实在令人惊叹。”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真诚的钦佩:“更难得的是,你居然拿到了省内民间中医的特许资格证,还能在杏仁堂这样的地方坐堂,挑起大梁。这份能力,在年轻一辈里,实属凤毛麟角。邓老若是泉下有知,必定深感欣慰。”

林远志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谦逊道:“师姐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徐静点点头,话锋却微微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说到邓老,上个月老师的葬礼,我好像没有看到你出席?”

林远志的神色瞬间黯淡下来,露出一丝愧疚,低声解释道:“师姐,这件事我很抱歉。当时正好有一位从外地赶来的危重病人,情况紧急,实在脱不开身。而且,我总觉得,自己只是个记名弟子,资历最浅,与其他师兄师姐也不甚相熟,贸然前去,反而尴尬。”

徐静听着,没有立刻打断。等他说完,她才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长辈般的规劝:

“远志,我理解你的顾虑。但你要知道,中医传承,最重师道礼仪。邓老破格收你为记名弟子,亲自指点,这本身就是对你极大的认可和期许。记名弟子也是弟子。缺席恩师的葬礼,于情于理,确实有些失礼。其他几位师兄师姐,当时也问起过你。”

林远志低下头,诚恳地说:“是我考虑不周,对不起。”

出乎意料的是,徐静并没有继续责备,反而语气一转,变得宽和而深邃: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邓老在天有灵,知道他看重的小弟子是因为坚守在临床一线、救治危重病人而未能前来,他老人家非但不会怪罪,反而会感到欣慰和骄傲。救死扶伤,这才是他毕生践行的医道,也是他最希望从你们年轻人身上看到的传承。”

这番话,如同暖流,瞬间化解了林远志心中的忐忑和负疚感。

“谢谢师姐的理解。”

徐静微微一笑,顺势抛出了她此行的真正目的:“远志,我今天来,除了看看你,也是代表省中医院,向你正式发出邀请。我们医院目前正在筹建一个新的‘中西医结合疑难病诊疗中心’,急需像你这样既有扎实中医功底、又敢于挑战急危重症、在年轻群体中有影响力的青年才俊。

我们希望你能够加入,以特邀专家的身份主持中医方面的业务。平台、资源、团队支持,都会给你最好的配置。这是一个能让你的医术发挥更大价值、造福更多患者的机会。你愿意考虑吗?”

这个邀请,分量极重。

省中医院是全省中医界的殿堂,是多少中医人梦寐以求的平台。

林远志心中一震,但他并没有被惊喜冲昏头脑。他沉吟片刻,谨慎而坦诚地回答:“师姐,非常感谢你和省中医院对我的看重。但是我自觉资历尚浅,临床经验和学术沉淀都还远远不够。

骤然进入那样高的平台,恐怕难以服众。而且我这个人,性子比较直,对于大医院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行政事务,实在是不擅长,也怕处理不好,反而辜负了您的期望。我觉得,我可能还需要在基层再多磨练一段时间。”

徐静认真听着,没有强求,只是点了点头:“你的顾虑,我明白。大医院的环境确实更复杂,挑战也更大。但这个机会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你不必立刻答复我,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想清楚了,随时可以联系我。”

“谢谢师姐,我会认真考虑的。”

公事谈完,徐静又和林远志交流了一下关于娄锡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思路,对林远志辨证用药的胆大心细表示赞赏。

临走前,她仿佛不经意地提起:

“对了,下个月初,省中医药学会的年会暨新会员欢迎会在羊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规格很高,有很多名家讲座和病例讨论。

你如今也是学会会员了,到时候务必参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林远志有些惊讶:“师姐,你怎么知道我已经入会了?”

他记得自己提交申请后并没有声张。

徐静笑了笑:“因为,我就是你的推荐人啊。学会审核新会员,尤其是年轻会员,需要至少两位资深会员联名推荐。我觉得你应该融入更大的学术集体,所以就和另一位朋友一起推荐了你。希望你不会怪我自作主张。”

林远志这才恍然,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和感激:“原来是这样!多谢你了,师姐。”

“不必谢我。”徐静站起身,语重心长地说,“学海无涯,医道更是如此。闭门造车,难有大成。多和同行高手交流切磋,碰撞思想,才能不断精进。即使强如邓老,一生中也遇到过不少束手无策的病例。正因为有遗憾,才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努力,去攻克前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才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送走徐静,回到诊室,封总立刻激动地凑过来:

“师兄!省中医院的特邀专家!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你怎么还犹豫了?那可是省中医院!金字招牌!根本不用担心像综合医院那样被边缘化或者撤销科室!”

林远志看着窗外候诊的人群,说:“平台是好平台,但时机未必是最好时机。我觉得自己还需要沉淀。在大医院,要处理的,远不止病人那么简单。”

他顿了顿,看向封总,“对了,刚才师姐说的学会年会,你想去见识一下吗?听说可以带一名助理参会。”

封总眼睛瞬间亮了,几乎要跳起来:“想想想!当然想!师兄!带我去吧!我保证当好你的跟班,绝对不给你丢脸!”

林远志笑了笑:“看你接下来表现吧。先把今天的病人看好。”

周六下午,杏仁堂召开每周例会。

这次会议的气氛格外热烈,一个重要议题被提上日程:林远志个人医馆分馆的命名。

分馆的选址、装修设计、甚至大部分审批手续都已基本搞定,预计一个月内就能正式开业。现在只剩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命名。

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大家提出的建议:

“远志堂”、“广南杏仁堂分馆”、“新中医馆”、“守正堂”……

大家争论不休,各抒己见,都希望这个名字既能体现林远志的个人特色,又能传承杏仁堂的品牌,还要响亮好记。

讨论了近一个小时,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林远志。

萧宣作为主持人,开口道:“远志,大家的意见都提得差不多了。你是分馆的主理人,最终的名字,还是由你来决定吧。你有什么想法?”

林远志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将上面所有的名字都擦掉。

他转过身,面对众人:“非常感谢大家的热心建议。名字,我其实早就想好了。”

他停顿了一下,在白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三个大字:

——林医馆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这个名字太过朴实无华,甚至简单得令人意外。

林远志看着大家有些错愕的表情,解释道:“我知道这个名字可能不够响亮,不够文雅。但我希望它直接、清晰、好记。病人来这里,是来找我看病的。‘林医馆’,直接告诉大家,这是林医生坐馆的地方。”

萧宣率先反应过来,她轻轻鼓了鼓掌,眼中流露出赞赏:“‘林医馆’,这个名字很好!定位清晰,指向明确,返璞归真,听起来很亲切。我支持。”

掌柜一表态,其他人也纷纷跟着赞同起来。

这个名字细品之下,确实有一种沉稳的自信和底气。

命名确定后,萧宣在会议室的墙面大屏幕上,展示了分馆的3D装修设计方案。

效果图现代而典雅,分为上下两层,候诊区宽敞明亮,设有茶饮区、中医文化展示角、图书阅览区,甚至还有一个AI智能导诊和中医知识讲解屏,传统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氛围舒适而专业。

“大家看看,对于装修方案,还有什么修改意见吗?”萧宣问。

林远志仔细看了一遍,摇了摇头:“设计得很好,我觉得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辛苦大家了。”

会议在充满期待的气氛中结束。

刚散会,林远志的手机就响了,是《是非说》的制片人全莉打来的。

“林医生!没打扰您吧?”全莉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练热情,“跟您同步一下进度,我们的录制团队和设备已经到广南了,棚子就在万嘉广场一楼中庭搭好了!流程和问题清单我已经发您邮箱了,您抽空看一下。我们计划明天上午十点正式开始录制,您看时间方便吗?”

林远志略一思索:“可以,明天上午我没有门诊。”

“太好了!那我们就这么定了!流程和问题您先熟悉一下,明天我们现场再沟通细节!期待您的精彩表现!”全莉利落地说完,便挂了电话。

晚上,林远志回到住处,打开邮箱,仔细阅读了全莉发来的节目流程和可能涉及的问题清单。

问题果然如他所料,尖锐而直接,围绕中医的科学性、理论体系、现代价值等核心争议点展开。

他沉下心来,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思考,逐一梳理了回答的思路和要点,并将核心观点简要记录下来,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林远志准时到达万嘉广场。

录制现场设在一楼开阔的中庭,周围是熙熙攘攘逛街的人群,透明的玻璃棚和灯光设备已经架设好,显得格外醒目。

林远志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会在封闭的摄影棚里录制。

制片人全莉快步迎了上来,一身利落的职业装,精神抖擞:“林医生!欢迎欢迎!场地还满意吗?我们特意选在开放的中庭,就是想增加一点公共讨论的现场感和互动性。”

“全制片费心了。”林远志点点头,“流程和问题我都看过了,准备好了。”

“太好了!”全莉很高兴,“我们先试录几分钟,找找感觉。对了,跟您说明一下,今天的五位提问者,都是通过网络报名随机抽取的普通网友,他们不会来到现场。”

她指了指录制区对面空着的一排座椅:“我们会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他们的实时影像以3D立体的方式投射在那些座位上,与您进行远程实时互动。这样既保证了参与者的多样性,也提高了效率。”

林远志对此很感兴趣:“全息投影?”

试录很快开始。

林远志坐在主持人对面的主嘉宾席上,调整了一下麦克风。

灯光打亮,摄像机对准了他。虽然周围人流穿梭,但他很快进入了状态,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语气平稳,态度不卑不亢。

试录了几分钟,全莉在监视器后满意地点头:“非常好!林医生,您的状态非常棒!沉稳、理性、有料!现在让化妆师和服装师帮您最后整理一下,我们就准备正式开机了!”

半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录制正式开始了。

主持人简短开场后,介绍道:“今天,与我们进行这场关于中医思辨的,是来自广南市杏仁堂的年轻中医师,林远志医生。而与林医生进行交流的,是五位通过网络随机抽取的、来自不同背景的网友代表!让我们通过技术,请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