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归来的雄鹰(下)(1 / 2)

“是的,旧账。”何雨柱点点头,开始讲述那段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传奇的经历。

“首先是我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档案里白纸黑字写着:何雨柱,1935年11月15日生,194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证明人,是工安部的钱重文副部长,还有……我爸何大清。”

“四六年?你才十一岁啊!”吴筱元忍不住惊呼,心疼地看着他。

冉先生和夫人也面露惊容。十一岁的孩子,在大多数人还在懵懂玩耍的年纪,竟然已经开始了革命工作?

冉秋叶更是捂住了小嘴,点漆般的眼睛里充满了不可思议。她无法想象,眼前这个挺拔俊朗的青年,童年时代竟然经历过那样的岁月。这和她成长的环境截然不同,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和好奇。

“是啊。”何雨柱笑了笑,语气平和,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那时候我爸和我牺牲的母亲,都是地下党,我算是……嗯,编外小情报员吧,帮着传递过一些消息,立过点小功,钱副部长和我爸都给证明了。所以,按年头算,我可是实打实的‘年轻老革命’。”

化罗庚和冉先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感慨。十一岁参加革命,这经历太特殊了!这不仅仅是天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忠诚和早熟的担当。

“这还没完。”何雨柱继续说道,语气依旧轻松,但内容却更加石破天惊,“干部部门接着看我的工作经历。五零年十一月起,我担任东城区工安局一科副科长期间,牵头破获了敌特一系列大案,端掉了保密局、党通局,伪国防部二厅他们在四九城的几个大窝点和他们在华北的网络,直接间接抓了差不多……五千来个潜伏特务。里面有一个中将,八个少将。”

“五千?!一个中将?八个少将?”这下连化罗庚都坐不住了,差点打翻茶杯,“我的老天爷!柱子,你……你一个人……五千特务?!”这个数字太过骇人听闻,简直像评书里的故事。

冉先生倒吸一口凉气,看向何雨柱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肃然起敬。他深知在建国初期,肃清敌特是何等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冉夫人也惊得说不出话来。

而冉秋叶,只觉得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五千特务!那该是多么危险的工作!他当时才多大?十五?十六?她看着他平静的侧脸,想象着他在黑暗中与敌人周旋的情景,一种混合着崇拜、担忧和后怕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翻涌。她突然觉得,他身上那身笔挺的军装,承载着远超她想象的重量。

何雨柱有点不好意思:“主要是运气好,顺藤摸瓜,加上同志们配合。还有,”他声音压低了些,“五一年九月,我因为一些特殊任务,去了趟高丽战场,立了两次一等功,一次特等功。不过这些因为保密原因,档案里只有记录,具体事迹不公开,也不能调阅查阅。”

客厅里一片寂静,只剩下炉火噼啪声和窗外隐约的风雪声。化罗庚夫妇和冉先生一家都被这一连串的信息冲击得说不出话来。十一岁参加革命,二十岁前抓获特务五千,高丽战场特等功……这任何一项拿出来,都是了不得的功绩!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个少年英雄的模糊轮廓,却又因为当事人的轻描淡写而显得更加真实、更加震撼。

何雨柱看着老师们震惊的样子,无奈地摊摊手:“所以,干部部门的同志也傻眼了。按我这军功,他们私下说,起步就得是个少将。可问题来了,我才二十岁。拟授衔名单里,最年轻的将军也三十六了。二十岁的将军,实在太……惊世骇俗。他们不敢定,就把情况报到了总干部部。”

“部首长们也头疼啊。”何雨柱模仿着当时可能的情景,“有功不授,或者授低了,都说不过去,寒了功臣的心。可破格提个少将,又确实没有先例,影响太大。这事儿就一直往上请示,最后,报到了教导员他老人家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