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散尽,官道尽头已浮现出汴京巍峨的轮廓。高大的朱雀门在晨光中泛着青灰色的光泽,城门下人流如织,车马辚辚,叫卖声、马蹄声、笑语声交织在一起,透着天子脚下独有的繁华与喧嚣,连空气里都飘着脂粉香与糕点的甜腻气,与边境的肃杀截然不同。
“终于到汴京了!”包拯勒住马缰,望着眼前熟悉的都城,眼中满是感慨。离开两年,宫墙依旧巍峨,街道依旧繁华,只是他身边,多了一个想要守护的人。他下意识地侧头看向慕容凝,黝黑的脸上露出一抹憨直的笑意,阳光落在他脸上,驱散了眉宇间的沉郁。
慕容凝正打量着这座大宋都城,青砖黛瓦鳞次栉比,商铺招牌琳琅满目,行人衣着光鲜,连守卫的铠甲都透着规整的威严。听到包拯的话,她转头看向他,见他眼中情绪翻涌,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柔软。她知道,汴京不仅是大宋的权力中心,更是包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有他的抱负,也有他未竟的使命。
“包兄,我们先去开封府报备,再安排郡主的住处如何?”公孙策折扇轻摇,目光扫过城门处的守卫,“开封府尹王大人是我的旧识,为人清正,想必会为我们妥善安排。”
“好。”包拯点头,调转马头,语气带着几分歉疚,“凝霜,委屈你先随我们去开封府落脚,等安顿下来,我再陪你入宫面圣,办理认祖归宗之事。”
“无妨,我都听你的安排。”慕容凝微微一笑,眼中带着全然的信任。她本就对认祖归宗之事不甚在意,如今更看重的是天芒案的进展,以及能与包拯并肩同行。
展昭在前开路,四人策马向开封府行去。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绸缎庄的伙计正招揽客人,酒楼的幌子随风飘荡,茶馆里传来说书人的惊堂木声响,热闹非凡。不少行人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包拯的黝黑健壮、公孙策的儒雅飘逸、展昭的英武挺拔,再加上慕容凝一身银红色郡主朝服,衣袂翻飞间透着贵气,格外引人注目,还有孩童追着他们的马匹跑了一段,被家长笑着拉走。
开封府位于汴京中心,朱门高耸,门前两座石狮子威风凛凛,匾额上“开封府”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透着凛然正气。门口的守卫见四人骑马而来,连忙上前阻拦:“来者何人?开封府禁地,不得擅闯!”
展昭翻身下马,动作利落,从怀中取出包拯的官印递了过去:“烦请通报,原天长县知县包拯,奉诏回京,有要事面见府尹大人。”
守卫接过官印仔细查验,见印文清晰、质地厚重,连忙恭敬地说道:“原来是包大人,小人这就去通报!”说罢,一路小跑着进了府内,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片刻后,开封府尹王大人亲自迎了出来。他约莫五十余岁,面容清正,须发梳理得整齐,身着藏青色官袍,见到包拯,连忙拱手笑道:“包大人,别来无恙!老夫可算把你盼回来了!当年你在天长县断奇案,老夫就知道你绝非池中之物。”
“王大人客气了。”包拯翻身下马,拱手回礼,“此次回京叨扰,还望大人海涵。”
“哪里哪里,包大人为民请命,屡破奇案,老夫佩服得紧!”王大人笑着看向慕容凝等人,目光在她的郡主朝服上停留片刻,愈发恭敬,“这几位便是包大人的同伴吧?这位想必就是长信郡主殿下?快请进,快请进!”
众人跟着王大人走进开封府,穿过前堂的公审大堂,绕过栽着松柏的庭院,来到后院的客房区域。庭院里种着几株海棠,花瓣沾着晨露,娇艳欲滴。王大人让人备上茶水点心,又让人收拾了四间上房,笑道:“包大人、公孙先生、展护卫,还有郡主殿下,一路辛苦,先在此歇息。老夫已派人进宫禀报,皇上得知包大人回京,又有郡主殿下一同归来,想必很快便会召见。”
“有劳王大人费心。”包拯拱手道谢。
王大人摆了摆手:“包大人不必客气,这都是老夫分内之事。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便是。”说罢,便起身告辞,留下四人在客房歇息。
刚一落座,公孙策便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神色凝重起来:“包兄,如今我们已抵达汴京,耶律烈的罪证和天芒的线索,需得尽快呈给皇上。只是庞太师与耶律烈素有勾结,在朝中党羽众多,我们行事需得谨慎,以免被他从中作梗,拦截罪证。”
“公孙先生所言极是。”包拯点头,眉头紧锁,“庞太师权倾朝野,连皇上都要让他三分。若是被他知晓我们掌握了耶律烈的罪证,定会想方设法阻拦我们面圣,甚至可能销毁证据,杀人灭口。”
“而且,东瀛忍者和耶律烈的残余势力也可能潜伏在汴京。”展昭补充道,眼神警惕地扫视着窗外的庭院,“汴京鱼龙混杂,正好给了他们藏匿的机会,我们需得时刻提防偷袭。”
慕容凝看着两人一脸凝重,微微一笑,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你们不必太过担心。我身为长信郡主,又是太后的亲外甥女,入宫面圣倒是不难。明日我可先入宫拜见太后,将边境之事、耶律烈的阴谋以及天芒案的线索一一禀报,再由太后引荐给皇上。这样一来,既能避开庞太师的阻拦,也能让皇上更快知晓事情的严重性。”
“这倒是个好主意!”公孙策眼中一亮,折扇在掌心轻轻一拍,“郡主身份尊贵,有太后撑腰,庞太师就算想作梗,也不敢明目张胆。而且,郡主亲自禀报,更能引起皇上的重视,比我们这些外臣递折更有效率。”
包拯也点头赞同,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凝霜,此事就拜托你了。只是宫中人心复杂,派系林立,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凡事不可逞强。”
“放心吧,我自有分寸。”慕容凝 reassured hi,“原主在宫中留有几位可信的旧部,如今应该还在,我已让人提前联系,不会有事的。”
【叮!攻略目标包拯好感度+3(当前46\/100)。评价:宿主展现出的智慧与担当,让攻略目标更加信任与依赖,情感羁绊进一步加深。】
系统的提示音在识海响起,慕容凝心中微暖。她知道,包拯的担忧是真心的,这份不加掩饰的牵挂,让她愈发坚定了守护他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日,众人在开封府安顿下来。慕容凝一边准备入宫面圣的事宜,整理边境案的详细卷宗,一边与公孙策探讨天芒案的线索。两人常常坐在客房的窗边,桌上摊着地图与卷宗,从耶律烈的阴谋布局,到东瀛三大神器的下落,再到迦叶寺的秘密,各抒己见,智计交锋,常常一聊便是大半天,连窗外的日影西斜都未曾察觉。
“公孙先生,你觉得东瀛三大神器会藏在何处?”一日午后,慕容凝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正是养父留给她的那枚刻有“迦”字的玉佩,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纹路,“若三大神器真与天芒有关,东瀛势力定然会妥善保管,绝不会轻易示人。”
“依我之见,三大神器不会藏在太过隐秘的地方。”公孙策折扇轻摇,眼神深邃,“越是隐秘之地,越容易引人怀疑,反而不如藏在繁华闹市之中,便于暗中守护。汴京作为大宋都城,鱼龙混杂,各方势力齐聚,正是藏匿神器的绝佳之地。或许就在某个东瀛商人的府邸,或是某个不起眼的寺庙阁楼里。”
“公孙先生所言有理。”慕容凝点头,“只是汴京这么大,街巷纵横,想要找到三大神器,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东瀛势力行事隐秘,想必会设下重重防备,我们想要追查,恐怕并不容易。”
“这倒是个难题。”公孙策皱眉,“不过,我们可以从耶律烈的残余势力入手。耶律烈与东瀛势力勾结,定然知晓神器的大致下落,只要我们能抓住他的余党,或许就能从他们口中套出线索。”
“我也是这么想的。”慕容凝微微一笑,“我已让展昭暗中调查耶律烈在汴京的据点,他在江湖上人脉广阔,想必很快就会有消息。”
两人正聊得投机,房门被轻轻推开,包拯端着一盘刚买的包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凝霜,公孙先生,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投入,连我敲门都没听见。”
“我们在探讨东瀛三大神器的下落。”慕容凝抬头看向他,眼中带着笑意,“你这是去哪儿了?还特意带了点心回来。”
“是你最喜欢吃的豆沙包,我特意去城南的老字号‘福源斋’买的。”包拯将盘子递到她面前,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刚出锅的,还热着呢,快尝尝。”
盘子里的豆沙包白白胖胖,散发着淡淡的麦香与豆沙甜香。慕容凝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甜而不腻,软糯可口,确实是她之前在驿站随口提过喜欢的味道。她心中一暖,抬头看向包拯:“谢谢你,包拯,还记得我喜欢吃这个。”
“当然记得。”包拯咧嘴一笑,黝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带着几分憨态,“你说过的话,我都记得。”
【叮!攻略目标包拯好感度+2(当前48\/100)。评价:攻略目标对宿主的用心与记挂,让情感升温,羁绊愈发深厚。】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慕容凝脸颊微红,心中甜丝丝的。她知道,包拯虽然性格憨直,不善言辞,却心思细腻,对她的喜好记得一清二楚,这份不加修饰的真诚,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打动她。
公孙策看着两人之间自然流露的甜蜜互动,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快得让人无法捕捉,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折扇轻摇:“包兄,看来你对郡主的喜好了如指掌啊,真是有心了。”
包拯嘿嘿一笑,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凝霜是我的好朋友,她的喜好,我自然要记得。”
慕容凝心中微动,好朋友吗?她抬头看向包拯,见他眼中带着纯粹的笑意,没有丝毫杂念,心中既有几分失落,又有几分期待。她知道,感情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她一直陪在他身边,与他并肩作战,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她的心意。
几日后,慕容凝准备妥当,入宫面见太后。她身着华丽的郡主朝服,头戴点翠珠钗,裙摆绣着缠枝莲纹样,在宫女的引领下,一步步走进巍峨的皇宫。宫墙高耸,红墙黄瓦,御道两旁的松柏修剪得整齐划一,太监宫女们低头快步走过,连呼吸都透着小心翼翼的肃穆,与宫外的热闹判若两个世界。
太后的寝宫位于后宫深处,名为“长乐宫”,陈设华丽却不张扬,紫檀木的桌椅上摆放着玉器古玩,墙角燃着淡淡的檀香,透着安宁的气息。太后年近六旬,面容慈祥,鬓边簪着素色珠花,见到慕容凝,连忙伸出手,眼中满是疼爱:“凝霜,我的好孩子,你可算回来了!这些年在外面漂泊,受苦了吧?”
“太后,侄女不孝,让您担心了。”慕容凝跪在地上,眼眶微红。她穿越而来,虽无原主的记忆,却能感受到太后的真心疼爱,那份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心底,让她不由得生出几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