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李世民的重视(1 / 2)

武则天和李治的爱情。

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东西。

不过。

这一期毕竟是王玄策的专场。

稍微提一下李治这个皇帝已经是有些不合适的事情了,关于这个皇帝和武则天的故事自然不会在诸天展现。

通过仙神的流光,诸天历史位面,无数人知道了王玄策的功绩,说实话,这绝对是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罗伯特·克莱夫匹敌的功绩,不过,王玄策和那个罗伯特·克莱夫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人生。

一个缔造了大不列颠的帝国,而另外一个则暗淡一生,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个能够让人唏嘘无比的事情。

好在诸天历史位面的人知识有限,不知道什么可以和王玄策人生对比的人,所以大家都只是替王玄策感觉惋惜。

但如果非要说一下这个问题的话,王玄策为什么没有学那个罗伯特,自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起来呢。

王玄策为什么不自立为王,其实是很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大唐为什么不把戒日帝国变成藩属国也是一样。

都是非常简单就能够回答的问题。

分析一下戒日帝国的政治形态,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东西。

说它们的帝国制度是封建城邦的制度,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评价,准确的说他们的政治体制叫萨蒙塔才对。

五天竺从来就没有形成过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而是出现一个最强大的国王成为中央王国,然后多个被他征服的王国表示臣服,并且纳贡之后加入,共同组建成了这么一个特殊帝国。

这些个臣服了的国王其实在自己的领地中,依旧具备非常宽大的独立权,婴儿这种国王被称为“萨蒙塔”。有点像中原的春秋时代,所不同的是,这些萨蒙塔不是被中央王朝分封。

而是原本就存在着,只不过是臣服而已,因此中央王朝也必须保持最有效的绝对优势来慑服它们。

其实像是这些萨蒙塔当中,自己王国内部也有不少小萨蒙塔。

一个国王具备多大的威势,就看向你纳贡的萨蒙塔数量。因此平日戒日王举办集会,通常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国王前来参加。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象征,事实上是在炫耀向自己忠心纳贡的国王圈子到底有多大。

能够明白古印的如此格局的话,这样一来不少问题就立马清晰了,如果不是周围的萨蒙塔放水,王玄策是不可能那么轻松的就带着一万多人的兵马,从尼泊尔直接跑到曲女城干仗的。

这里面是有那些个势力,想要坐山观虎斗的味道,诚然,王玄策做的事情完全出乎了这些看热闹的势力的意料。

让他们感觉到了无比的恐惧,可是,恐惧归恐惧,打败阿罗那顺之后,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他们也不会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藩属国,王玄策也没可能自己建国,毕竟把30多个藩国的中央王国给打没了。

然后自己搞殖民地这种事情,那前提得是兵马都是自己的才行,王玄策的兵马只不过是借的兵马而已。

他没办法让这些势力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也没有办法自立为王,当然,王玄策自身也没想过自立为王。其实哪怕王玄策带着的军队是大唐的军队,也没有可能在这里搞出藩属国。

这也是为什么后续大唐没有任何行动,以扩大这一次战役战果的原因。以少数占领大多数,而且是非本民族地区,有两个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后勤保障,另外一个是已占领地区安防问题。

后勤保障不用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远征国外不可能期待当地老百姓箪食壶浆提供后勤。

因此。

唐朝只有两种方法,掠夺和从大唐内部调运。大唐内部调运实在不现实,毕竟到了后世还在修铁路也是为了战略意图,那么远的距离,凡在唐朝,根本不是能够调动的了的事情。

知道后世的龙象之战,都打到了象国首都,却最后还是选择撤退这件事的人应该就能理解了。

不只是物资的调运,已占地区的安防,统治异族后,安防也是极其重要,这也决定了前方供给和安全。

蒙元西征欧洲采用了残酷的镇压甚至屠城的原因,就是避免后院起火,同时也防止太多兵力投入安防。

大唐没有那么残忍,孤军深入,上面的两个问题太难解决。因此,不管是让古印彻底被融合还是王玄策自立为王,在现实角度上讲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大唐才会在这场战役里一无所获。

反而便宜了吐蕃等距离古印很近的势力。

当然。

尽管如此。

站在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

王玄策的这一次出使,也依旧是意义重大。要知道当时的出行条件要去古印,其艰难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情况。

而且。

王玄策走的路线同唐僧是不同的,后者是一路向西,经西域而南,而王玄策则是直接从西南而下,经青青高原,穿越喜马拉至泥婆罗,即后世尼薄尔后方能到达,困难程度加大了好几倍。

后来这条路广为人知,便是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

且不说王玄策借兵灭国的果毅,光是这行程的艰难都应该给他点个大大的赞,何况他打的并不是不堪一击的对手,而是拥有六万之众的“象兵”,那可比战马上的厮杀是难多了。

而他借来的兵仅一万余众。

这是大大彰显了华夏天威的事情,不止如此,除国王妃嫔及王室主要成员外,王玄策亦带回了不少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