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就算没有当场被问罪,恐怕也要死于背部被砍七十多刀的自杀……李世民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也是体现了明君的一面,他应该是看出了这次战争中给唐朝使臣报仇的成分基本属于搂草打了个兔子。
有去无回,半点儿好处都没捞到,不过呢,这件事情倒是可以作为唐帝国对外交往中的正面部分计入史册。
所以他对王玄策只是适当嘉奖——奖的是辛苦而不是什么功劳。
毕竟。
仗打的再漂亮,可是破坏了国家大局,怎么也算不上是什么功劳吧。其实从一件事情就能看得出来,松赞干布对于古印早有图谋,并且,还一直在进行作战,王玄策这次帮到的是吐蕃。
这件事情就是王玄策得胜之后,他并没有在古印多待,而是立即押送阿罗那顺班师回朝的过程。
过程当中有个非常意思的小插曲,在他们交还军队指挥权的时候,松赞干布给他指了一条回去的近道。
品一下吧。
得是来过多少次,研究过多少时间,才能对古印的道路如此熟悉?王玄策终其一生都未能再升迁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他无意之间帮到了大唐的敌人,让李世民感觉非常的难受。
当然。
这也绝对不能怪王玄策,毕竟,有的事情没有选择,别人都骑到头上了,若是忍下去多损大国威严?
再说了像是这种战略部署,除了唐帝国最位高权重的几个人,别人也不知道啊,终究只是王玄策运气太差。
一位文官竟然有如此胆略,且领兵后势如破竹的百战百胜,一血耻辱,这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有点匪夷所思。
他不仅有辩士的智慧与口才,还有武士的壮心与将才,妥妥的文武全才一枚,所以有人将其列为“华夏历史上第一战将”,虽然其中有不少的水分,但是提出这个思路绝对是有道理的。
毕竟。
他不是那种有多少经验,积累了多少本领的人,而是一战封神,俨然就相当于后世刚出山就获得世界冠军的类型。
这样的一个人物,本应该是值得被大书特书的人物,可惜的是在古代,皇帝的态度决定了史家的态度。
李世民选择了冷处理,正史对这事也不便张扬,于是,王玄策便在不被重用的默默中,消失在历史帷幄的深处,他虽然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后世也没几人知道他曾经的辉煌了。
其实吧。
要说王玄策运气和倒霉也不见得,因为无论是这一场战役,还是后来的事情,他都直接或者间接改变了唐帝国的命运。
可是依旧能够活下来,没有被“午门斩首”之类的,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那种倒霉到骨子里的倒霉蛋。
要知道。
李世民的死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他的原因。
王玄策在古印的时候,抓了一个据说200岁的和尚,把他献给了唐太宗,太宗听说这外来和尚有异能,就让他炼仙丹,结果吃药后中毒死了……脑洞开大一点,太宗死的时候武则天24岁。
要是太宗晚几年死。
后来也许就没有武周什么事了。
这绝对是改变了大唐历史进程的事情。
之前在李世民篇的时候对于这件事情就有所呈现。其实也不能说李世民傻,主要还是古代的帝王都如此。
王玄策回大唐,顺便还带回了一个天竺方士那迩娑婆寐。那人自称活了200岁,而且最关键的是懂长生之术。
唐太宗一听自然非常感兴趣,肯定会创造条件让他安心制药,毕竟自古帝王比旁人更加奢望长生不老。他早就听闻天竺有一种“稍割牛”,据说人喝其血能活五百岁,牛也能活五百岁。
所以这方士懂得长生之术,在李世民看来应该没毛病。
沉浸在长生幻想里的皇帝,先下令修建了一处馆所,供那逻迩娑婆寐炼丹,命兵部尚书崔敦礼监造,接着又派人满天下去寻找那逻迩娑婆寐所说的奇药,所石人守护的畔茶法水。
还有大蛇守护的咀赖罗树......秦皇汉武的前车之鉴,并没让李世民清醒,但他也并没有说多么着急着吃。
只是后来因为忽然病重,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于是改吃那迩娑婆寐制造的丹药。
但依然没看到什么效果……阿三哥的东西后世的人都明白,“干净又卫生”,所以没过多久唐太宗就死了。
朝堂自然一下子就乱了锅。
有人觉得唐太宗是病死的,有人觉得他是吃丹药死的。但不管怎样,大唐还是大度地把那迩娑婆寐放回了本国。嗯,不要觉得无语,不要怕,这次是放回去的,不是送回去的。
华夏文字博大精深。
这个和尚到底是个什么“意外死亡”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和尚献给李世民的人,王玄策终究还是得背锅。
虽然阿三哥的东西“干净又卫生”的概念,在古代的时候还不被大家知晓,可明眼人都知道服丹而亡的可能性更大。
王玄策作为招来和尚的人自然难逃其咎。
不过好在继位者也是个大度的皇帝,因此王玄策倒是没有受到太多的惩罚,但终归他仕途受阻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种种原因造就了王玄策的郁郁不得志,以至于,他辉煌一时的成就便开始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最终为世人所遗忘……直到后世被人重新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