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龙象文化的交流(1 / 2)

有一说一。

虽然天竺和华夏距离十分近,但是要直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时期,才让这个国家开始大范围进入华夏人的视野。

不过。

在这之前也不是说天竺和华夏就没有交流。

据《史记》记载,张骞从大夏国人那里知道了有一个名叫“身毒”的国家:“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这句记载翻译一下的意思很简单。

就是说有这么一个国家,濒临海洋,气候炎热潮湿,民俗风情与大夏国差不多,而且还骑大象去进行打仗。

而最让人感觉惊讶的事情是这个叫“身毒”的国家,居然有从蜀地,也就是从川蜀一带贩运过去的汉地物品。

这是在华夏历史文献里又记载的东西,这个记载表明,虽然国家忙着打仗,但华夏人与天竺人早已经开始在做生意了。

也确实如此。

在张骞之前华夏和天竺就有不少交流。

而在这之后。

双方便是开始逐渐加深。

也不只是大唐时期吧。

其实隋炀帝时,也有“遣裴矩通西域诸国,独天竺、拂菻不至为恨。”的记载。说的是隋朝时,隋炀帝派裴矩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除了古印和罗马帝国,西域诸国都派人参加。

这还惹得隋炀帝有些不高兴。

因此。

天竺和华夏的交流其实从很早就开始了,只不过交流的范围比较狭窄,只是局限于部分商品的流通。

而随着大唐时期佛教的开始逐渐兴盛,便是开始有僧侣踏着商人的足迹往来于华夏与古印之间。

有的是来华夏弘扬佛法,有的是去古印求法学经。这里边,最有名,影响也最大的就是玄奘。其实严格来讲,也正是玄奘,拉开了华夏与古印这两个文明古国的正式往来与交流。

唐贞观年间,历经磨难的玄奘以偷渡者身份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戒日王,怀着一颗好奇心热情接见了这个不远万里而来的华夏和尚。

戒日王不仅是戒日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位有名的梵语剧作家,创作了《龙喜记》《璎珞传》《妙容传》等作品。

因此。

他对玄奘这个来自于东土大唐的和尚很感兴趣。咳咳,当然不是针对唐僧肉,二十闻名已久的华夏文化。

“我听说贵国出了个了不起的厉害皇帝,创作了一部名叫《秦王破阵乐》的乐舞,请你给我讲讲这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戒日王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对玄奘发出了疑问,他具备一个强大君王的能力,自然也有那永无止境的求知欲。

而见到这个异国的君主,戒日王如此礼遇自己,玄奘也是口灿莲花,对大唐帝国的大好形势,和天子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做了一番绘声绘色的政治报告,把戒日王听得心旌摇曳不胜向往。

甚至还说出了,“我当东面朝之”这样的话。

意思就是我真应该好好去拜会拜会大唐天子。

戒日王他这话倒是没有玩虚的,贞观十五年,以摩伽陀国王的名义,他派遣了使节正式出访唐帝国。

这是有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龙象握手。

而对这个“偏远”地区的戒日王的主动示好,万里之遥的李世民予以热情回应,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最好面子嘛,而别人在很远之外都向往他,向往他的大唐,这自然是让李世民心里面贼高兴。

于是乎。

历史吧就派遣云骑都尉梁怀璥回访中天竺。

梁怀璥的出使,令戒日王朝的戒日王喜出望外,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古亦有摩诃震旦使者至吾国乎?”所谓的摩诃震旦,是天竺对华夏的称呼,这句话的意思是华夏以前有没有派使者来过我们国家!

大臣回答对此都是连连回答。

“开天辟地头一遭,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这也让戒日王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