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于这诗坛!杜断万古!(2 / 2)

坊间传闻有几个能当真。

比如“李白命高力士为其脱靴”便是众多故事中最为离谱的一个,李白好喝酒,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他在喝醉之后写下的诗词更是千古流传,不过,高力士是何种身份又怎会给李白脱靴。

要知道。

在这个时期的高力士早就已经不一样了,其官职也是三品大员,再加上高力士乃是唐玄宗身边除了杨玉环最亲近的人,所以即便是在朝野之中也没有哪个人敢让高力士为其服务。

更不要说脱靴这种事情了。李白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鞋,这个故事明显有一些言过其实,也很难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这个故事确实存在,想来必然是有人故意为了突出李白的傲气而杜撰的吧。

高力士在李隆基的心中,除了是照顾自己的人,更存在着一种无法替代的感情,似乎有一些朋友的感觉,当然跟帝王做朋友,这本身可能性不大,不过李隆基对高力士可是真的很信任。

而高力士对李隆基也是绝对的忠心。因此,高力士绝对不需要为李白脱鞋,然后去获得皇帝的信任。

……

【感动华夏十大人杰评点。】

【古今诗坛第一人——大唐诗仙李太白。】

【颁奖词:他年少轻狂,年老亦轻狂。交知心朋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他是唐朝最为优秀的诗人。

曾穷困潦倒、打架斗殴、斗鸡走狗、颓废醉酒,但他从未就此而陨落,总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时而出世求天下,时而隐居念苍生。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九重宫阙只能禁锢他的灵性,仕途险恶只会扼杀他的才华。生是盛唐人,死亦盛唐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颁奖词的出现。

为这一期的上榜人物解开了面纱。

当然就是李白,李太白。

“咦?是我上榜么?”

此时。

躺在一处高楼上喝酒看仙神颁奖的李白,如此,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一期上榜的竟然是自己。

他先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愣了愣,随即,便是极为豪爽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人生得此认可,便是圆满,当浮一大白!”

李白没有别的上榜之人那么震惊许久,在震惊之后便是快意十足的表达起了自己的心情。

咕咕咕一大碗的酒下肚,这位诗人竟是提笔又开始写了……到底写的是什么,想来又是历史的一大改变。

正如仙神颁奖词当中所说的一般,他是整个盛唐的代表灵魂,他曲折的一生也难掩他身上所具备的浪漫诗魂。正如一句话说的那般,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以一生践行自己的诗歌。

这位诗仙无论是在得意之时还是在失意之日,始终保持着他放浪不羁的个性,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自信。

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他的人生信仰。

当他在政治路上坎坷之时,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现出了他内心的乐观与豪迈。

任何事情到了极致都是伟大的。李白不是只会写作,他几乎是前后千百年里最会写浪漫诗歌的人。

他始终以超脱的情怀去拥抱这坎坷的生活。

想想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想想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心态。

可想而知。

李白心中便是何等的潇洒自在!

千杯下肚成就了斗酒诗百篇。

这是何等的文采?

庆余年里的主角都需要剽窃他的经历,才能够在异世界的朝堂上一举震惊天下,而斗酒诗百篇只是李白随意就能做到的事情。

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儒家,道者,禅者,侠者的精神与思想,这些思想全部都可以说是集于他一人的身上。

这才是真正的大超脱,真正的大悟透,如此,这也是他能够活了一生,如此仙风道骨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唐代是华夏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么李白必然是峰顶上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

他的狂放举起了照亮辉煌唐代文明的火炬。他的诗歌灌溉了这茫茫的土地,他是华夏历史无限伟大的豪放飘逸的诗人。?

姓李,也不知道跟皇室有没有关系。不得不说,要么怎么说是自恋的皇帝呢,一看到一个能人就下意识的会想和他们皇家有没有关系,李世民这个习惯,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才好。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不过,这一次倒是有点瞎猫碰到死耗子。李白确实有可能是属于是兴圣皇帝九世孙。

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当然。

具体是不是谁也不清楚,毕竟,皇家到处留种谁也摸不清楚,反正从历史记载的角度上看可能性很大。

李白自己认为他与李唐皇室的是有关系的,在和一些皇室成员交往是常常称兄道弟,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玄孙吴王李祗写过诗寄上吴王三首,其中表达了他出自李家的意思。

而吴王也没有反对,默认了他的说法。这显然不只是吴王对李白的情谊,而是李白真的有很大概率是皇室宗亲。

毕竟,李白出生于陇西,而这又是李唐皇室发家的地方。

李白的家族一直都以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治具,而当时李广的后代确实有一支定居在陇西。

是唐朝的名门望族。

而李唐皇室也认可李白是陇西李氏,飞将军李广的后代,可想而知,李白与皇室有血缘关系是很可能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历史的真相无从得知,但要是让李世民来评价一番的话。

李世民估计是没有关系,也会承认有关系,就是这么的厚脸皮,谁让李白成为了仙神认可的上榜之人呢。就凭借着这一点,放在李世民的朝代,他直接赐个皇姓,收个干儿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别说只是承认大家有亲戚关系了……放在任何朝代的统治者手里面,大抵的处理方式都会和李世民差不多。

这是稍微想一想就明白的事情,仙神认可是什么分量谁不明白?李世民心中琢磨着双眼也是目不转睛。

就看着仙神缓缓展示这位唐人的厉害非凡之处。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句话说的就是李白的经历。

也说明了李白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就这么说吧,一个人给领导当书记官,负责记录事务,结果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止于此。

觉得自己能干大事!于是这个人不上班了,领导叫他他说自己喝多了不想去,谁爱去谁去。

就这样。

对于这个人还是“赐金放还”,而不是什么贬谪。

可想而知这是什么待遇!

什么才华才能有这种待遇?天下唐诗分一石,太白占九斗别人只占一斗的说法不是随便说的!

其余后唐的天下人,无非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怎么说呢。

对于像是李白这样的诗人能够上榜,其实不只是李世民没意见,诸天历史位面许多心思成熟的人也不会有意见。

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站在历史宏观的长远地看,不是在当时当地为国为民有功绩才能称伟大。

千古流传的人格光辉亦然可以。

正如屈原一般,屈原真的做到他的美政了吗?没有!但他也是伟大的诗人,因为他开创了楚辞!

他的事迹给了后来者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陶渊明为当时社会做什么贡献了吗?也没有!但他也是伟大的诗人,因为他开创了诗歌新的格局!

并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追求!

告诉后来人能有更多的选择!

李白其实也是差不多,他也没有做到太多的功绩,只是在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里他怀揣着长庚星而生。

盖过了整个时代所有杰出诗人的风采,让世间所有人全部都知道明白了,原来诗歌能有这样的瑰丽、这样的雄伟。也让后世人知道,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潇洒、这样飘逸。

什么安史之乱,什么乌台诗案,什么王安石变法,什么张居正改革,都不是后世人能够感同身受的东西。

仗每过百年都在打,皇帝过十年就会换。那都不是什么永恒的东西,如果以实际贡献论伟大与否那显然不是公正的评判。

在时间这个万古的长河里,建立过的功勋会重归于乱世风云,获得过的名利会湮灭于尘埃。

唯一个人有着绝世的风姿气骨。

才会永垂不朽。

一如多少看玄幻小说的人心中的那个荒天帝,李白在真正的历史上便是如此,站在古往今来诗坛的历史长河之上。

杜断万古!

有多少人能够反驳的了这句话?

如果没有李白,看起来似乎对于历史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是千年前少了一个文学家而已。

也不过是《全唐诗》会变薄一点点但程度想来也是相当的有限,毕竟,还可以有其他的诗句选录进去。从这方面来讲,如果没有李白,几乎所有唐代大诗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

李商隐不用再叫小李。

王昌龄会是唐代绝句首席。

杜甫会成为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如果没有李白,后世的学生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少用很多成语,大家说童年会没有什么青梅竹马的说法。说爱情也不会有刻骨铭心,说享受更没有天伦之乐,说豪气自不会用一掷千金。

诸如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这些词都将不存在,蚍蜉撼树,妙笔生花,惊天动地也都会不见踪迹。

在二十一世纪压力重大的时代,如果没有李白人们的生活只会失去不少鼓励,毕竟犯了难谁也不会说长风破浪会有时,想辞职也不会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处逆境更用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至于赔了钱……直接天台见。

因为大家不懂什么叫做千金散尽还复来。

更不要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努力向上和不畏权贵。

如果没有李白的话,也顶多就是人们思想当中,熟知的神州大地会模糊几分,很多人不再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也不知道庐山瀑布有多高,更别谈燕山雪花有多大和桃花潭水有多深。

蜀道究竟有多难,不去体会一下,就再也无法感知出来,白帝城,黄鹤楼还有洞庭湖的名气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风景也会失色几许,门票大概会只收个十来块左右。

对于古人而言,如果没有李白历朝历代的文豪词帝也会少了很多名句,没有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未必会有把酒问青天。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李后主自然也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没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的武侠江湖将会天缺一角《侠客行》,也将失去几分荡气回肠的豪侠意味。千百年来蜀人说李白是蜀地的人,陇西人说李白该是他们的人才对。

一个李白不过是生时无所容入的家伙,却没曾想死后千百年,竟是依旧有慕而争者无数。

能让人忍不住感觉唏嘘,感慨,无处不是其生之地,无时不是其生之年,这人好像依旧活在这个世界上一般。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了李白,千年前的大唐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假如有了另一个人取代李白的诗仙,那他的作品未必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勉,也未必会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更不一定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

没有了李白。

也必然没有李白那豪放不羁的性格及其作品对后世千年的影响,更不会有无数文人因崇拜李白写出更多经典的作品。如果没有李白,看起来影响好像不大?只是世界失色了几分?

现实无法预估没有李白的世界究竟会是怎样,但历史只有有了李白,上面的一切才得以发生。

这个世界才能“生长”成今天的面貌。

对于喜爱现如今大家的记忆的人而言,并非如此,他们会觉得华夏的历史有一个李白幸甚至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用千古诗篇开创了华夏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经过多年苦读,游历神州大地,看尽天下名山名水,尝遍天下美酒佳酿。秀丽的巴山蜀水,这些赋予了李白的灵性。让如此一个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

三年级《古诗两首》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五年级《黄鹤楼送别》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六年级《古诗两首》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他遍览了无数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且歌且行,且行且乐。

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饱含着气吞山河的豪放气概,流淌着源远流长的自然之声。

对于所有华夏人而言,哪怕他不了解古典文学,哪怕他半点都不喜欢诗歌,他也会开口遇到李白。

落笔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

我们走遍神州大地,也会在千山万水、日月星辰,偶遇李白的背影……因为清风、明月、美酒、山河――见证了李白走过的足迹,也成就了这位华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人们生活在一个李白存在过的世界里。

并身受包括李白在内的诸多古代文学家的影响,大家和古人都生活在一个有过漫长历史的国度。

这片土地孕育过无数人才,承受过无数战火,也诞生过无数奇迹。历史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厚厚的堆叠。

甚至连后世的所有人,也是诞生在这重重堆叠之中,大家无法从历史中抽离任何一份存在。

对于普通人更而言。

能做的只有仰望,只有致敬。

而像是李白这种华夏历史上少有的人物。

更是应该有所敬畏。

在古代,随便找李白一首诗,告诉1000个文人,只要他们立马死掉,这首诗就是他们的所属权。

这些文人会做什么呢?

他们至少当场死500个……这就是李白的地位。如此一个人,在诗坛之上,唯有用独断万古才能够去形容。李白一生虽只有短短60余年,但他留给世人的是千年不朽的诗篇。

李白的一生就是一篇酣畅淋漓的爽文,集才华、叛逆、浪漫和永不言弃的乐观精神。

一生怀揣梦想,却失意于职场,唯我独尊,不服就杠。

他性情任侠豪放,既抱定“济苍生”“辅社稷”“安黎元”的志向,又向往神仙的逍遥自在的那种生活。

加之豪放、率性、傲王候的个性,是的他不能随俗入世,这就注定了李白一生孤独和寂寞的命运。

李白的诗咏山水、羡神仙、歌侠客、记饮酒、赠友人,诗作以浪漫、豪放著称,但这只是李白的诗的“外相”。

寂寞常被人们搁置在安静的角落,漆黑中等待阳光,寂寞,也常在人们心灵升华最深处,使得人们绝望中看清本质认知自我,然后取之升华,因为寂寞,才衬托出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也因为寂寞,有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壮语毫情。寂寞,是冷落后的清高。

也是超脱凡尘的千古流传,万人赞颂。

不只是李白。

也有别的人有类似的升华。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句千古流传的声音仿佛还在这个世界久久的回荡。

有那么一个人的纵身一跃,使世人懂得了他的寂寞和孤独,所以这热情和赤子之心绝不会被冰冷的江水将之冷却。正是这个人的寂寞,让他认清了自我,但也是因为他的寂寞让世间失去了甚多。

李白同样如此,他不愿看到笑容背后的黑暗,不愿理会凡俗的锁事,不愿明白官场上明争暗斗的心机。

所以他独清独醒,尽管举世的混浊和众人皆醉,也能同样的可以让他与寂寞相伴,与忠心为伍。挪威科学家说过,人生至要之事是发现自己,所以有必要偶尔与寂寞为伴,沉思为伍。

所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显得很合理了。

李白他寂寞吗?

他的“将进酒”寂寞吗?正所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表明了李白也是寂寞的。

他只能把他的寂寞寞溶到酒里,写到诗里,权贵的封残使他不得开心颜,他的寂寞给予了他伟大的思想和抱负。

古往今来仍有多少爱国人士在忍受寂寞,但更重要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要怎样的学会寂寞,寂寞使人变得明智,使自己得到更多,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才会了解自己看清事实的真谛,

当内心独享欢乐的时候才会感到寂寞,叶子寂寞的凋零带来了春暖花开,风儿寂寞的在空中徘徊带走了乌云换来了阳光明媚。

寂寞孕育了希望,给予了未来。

当一个人愁眉不展不得其解,终日奔劳而一无所获,可以选择寂寞,因为它会告诉这个人之后要如何去做。

当一个人面对心伤而不能解脱,擦身而过之后又换来了承受的时候,这个人也可以依靠寂寞。

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一时的开心颜。

而当隐忍无助,悔恨,依旧可以寂寞也可以放弃.。

要记得在安静的角落里应该被搁置,在内心深处去升华,面对绝望中的希望绝对不会因此寂寞。

去感受万人赞颂的伟人就能获得无限的动力。李白不一定是华夏最好的诗人,但他一定是华夏最被人熟知的诗人。

他不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师祖,但他绝对是流派里最成功的掌门。他的名字不只是一个名号,而且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是华夏民族文化精神内核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他开辟了一种人生。一种不隐于世,又不迷其中的人生。

从此。

华夏人不再只有忠君爱国抱石投江,采菊东篱悠然望山的人生选择。

一生如海,有人潜泳,有人乘舟,而他却独独选择了蜻蜓点水般的飘逸轻功。称号,地位,形容词,在这两个字面前都是多余的。如果问他本人该在他死后于他的名字前加什么。

他一定会回答,不如我们去喝酒,不醉不休。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无数英雄人物,风流才子流连其间。然而,唯独李白属于是极为特别的那种。在旁人人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爱喝酒,爱游山玩水的一个怀才不遇的诗人罢了。

但在很多明悟的人眼中,他是不羁,他是浪漫,他是洒脱……大多数人从小学一年级时便接触他的诗。

还记得学的第一首诗是他的《静夜思》,一遍又一遍的读他的诗,读着读着,才似乎能感受到了他的悲哀,他的无奈……他,才高八斗,不畏权贵,想要为国建功却屡遭陷害。

他大气,他不羁,要不怎么会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

他孤独,他悲伤。

所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便是他的写照。

他可以自豪,可以悲伤,可以哭,可以笑……他就是他,他不需要刻意去模仿谁也不希望别人去模仿他。

南蛮送来挑战书,挑战天威,君王乃至群臣无一不惊慌失措。唯他,波澜不惊,洋洋洒洒写下《吓蛮书》。

吓退了南蛮几万精兵不敢来犯。

接触他的诗多了,便想与他一同赏那明月,与他共饮,排除他的孤苦,省的他独自一人对月当饮。

喝的一肚的哀愁。

闲暇时,只要捧着他的诗卷,夜下挑灯苦读,不为名利,不为学习,就能够在此寻找到他的忧乐他的哀伤。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寻觅千年前盛唐的气息。时势,造就了超然的他,亦可以说他升华了这个时代。

他的得意与失落,功名与挫折,早已被时光所湮灭,但他的诗,芳香依旧,遗韵犹存。

如此一个人。

就是李白。

他是诗坛的珠穆朗玛峰。

他的诗,登峰造极。古往今来,无一人可攀至他的高度。其笔尖轻点,使人望尘莫及。

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

那个世道黑暗的时代不适合他,于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诗中,从他的诗中人们读出了豪迈奔放的粗犷,傲岸不羁的节操,高度自信的豁达。他是华夏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

时光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他,和他的诗,就如同瑰宝流传于后世每个人的心间。

芳香依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是谪仙人。

也是明月魂。

他是个伟大的诗人。兴之所至,一气呵成,千古文章。诗对于他来说,不是学问琢磨,只是他宣泄情绪的工具罢了。他天赋卓绝,气势恢宏而言之有物,想象奇丽而生动具体。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无一短板;词赋、书法、道经、剑术,样样精通……谪仙人之称当之无愧。

大唐少了李白,便少了气吞八方的万丈豪情;华夏的历史少了李白,便失了流传千古的浪漫不羁。

李白对文字的驾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知是他驯服了文字,还是文字操纵了他。

总之。

自他以后。

再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作诗的天赋并没给他本人带来幸福。

李白本身就是个奇迹,他的一生和他的才华相比,却实在平淡的很,这是他本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李白一生都在挣扎,永不妥协,从不放弃,至死无解。得而复失的剧情在他不算漫长的一生中反复上演。

酒是唯一能让他解脱片刻的灵药,他的才华既是灵魂栖息的所在,又是束缚他一生的那个枷锁。

任何人。

都无法解决这种矛盾,

卓绝的诗才是其视之最宝贵的东西。

要以最无拘无束,纤尘不染的心灵才能去驾驭。

可是李白想要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免不了说违心的话做不齿的事,还得写不屑写的诗去奉承别人。

这自然是对他天赋的亵渎,如果他接受了,那诗才就将离他而去,可若不接受,自然便只有接受悲惨的命运。

或许。

这就是老天爷所定下的一个规则。有些明珠,注定不能在人间停留太久,刹那光华才能被世人千年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