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诸天动容!宦官噩梦!(1 / 2)

仙神手中的流光画面闪耀。

一代圣人的过往,继续在诸天展现。

其实吧。

励志成为圣人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但芸芸众生想要登临那个位置难度之大,远高于野心勃勃的想造反当皇帝的难度。

古往今来才出过多少个圣人,满打满算两只手也能数过来,成就圣位概率之低,是个人都想象得到。

因此。

即便王阳明是时代的主角,可他依旧还是不能原地满级,摸索着道路,一直来到了大明成化二十二年。

他依旧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圣贤,不过嘛也进步了很多……这个时期的大明依旧是那个越发昏沉的大明。

而在世界的历史之上,哥伦布依旧向西班牙王室提出,按照地圆说向西航行,可以找到通往华夏和印度的航线。

于是乎。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十年之后,一个名叫达·伽马的人将循着他的航线抵达真正的古印。

然后开启真正的大航海时代……而大明呢,大明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在宠爱他那足足大了他十九岁的万贵妃。

其实吧。

作为明朝的皇帝有这点儿爱好也没什么。

整个大明出过多少奇葩的皇帝?如蟋蟀天子——朱瞻基(明宣宗)荒唐天子——朱厚照(明武宗)。

还有罢工皇帝—朱厚璁(明世宗)和朱翊钧(明神宗),以及鼎鼎大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明熹宗)。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明君,蟋蟀天子朱瞻基就是带领明朝中兴了一下的君主。

而这姐弟恋爱好者朱见深呢,在一众奇葩当中也算正常的,至于能力,勉强也可以当一个平均数的样子。

没啥大本事,但也是个合格的皇帝,只是想要力挽狂澜拯救大明还是差点意思,所以他就把心思放在姐弟恋上了。

这个时期吧。

草原人依旧在肆虐。

于是乎王阳明就想要向皇帝上书。

恳陈讨贼兴复之策,而后出山海关北游,纵观塞外风土,以壮经略四方之心,这一年的王阳明刚好十五岁。

可能是已经有些摸清楚自己在的世界是什么世界了吧,15岁时的王阳明摊牌了,他在自己亲爹的面前直接摊牌——因为十五岁没有功名见不到皇帝,于是乎王阳明就去找到了自己的老爹。

王阳明是如何摊牌的呢。

他写了一封信,请自己老爹交给皇上。这封信的内容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他给自己亲爹王华拍着胸脯说了一句——爹,我写了一封意见书,只要给我5万人马,我就能直接横扫草原。

好家伙。

当朝状元王华直接就好家伙。

露出了震惊脸,然后……反手就又给了王阳明一个大嘴巴子,为什么要用个又字想来懂的都懂。

这显然已经不是王阳明第一次“口出狂言”了,王华寻思着老子这个挂比都做不到,凭啥子你个小屁孩能做到?他看到自己儿子天天“发疯”的表现,心里面着急啊,运用了各种招数想要让王阳明正常一点。

比如对着王阳明的屁股蛋子直接大鞭子伺候、亦或者是跪祖宗和罚抄写等惩罚,这些个在别的孩子身上非常有用的招数,哪怕是加倍放在了王阳明的身上,但却仍旧是一点都不管用。

某一天。

打的手都疼了的王华气恼的问王阳明,你被这么惩罚难道就不想要说什么么?结果王阳明回了一句这是成圣路上的修行……又是一次好家伙,王华差点没被气嗝屁,当天的王家那叫一个鸡飞狗跳。

然而。

气归气,打归打,娃儿这个样子,老王还是得想办法,他毕竟是个状元,脑瓜子不是一般的灵活。

自家的孩子有些奇葩,但终归是一个男人吧……王华灵机一动,想到20年前给小王定了个娃娃亲。

现在算来。

老亲家的闺女也长大成人了……老王作为过来人心想着,我管不住你,你貌美如花的老婆总管得住你吧?

这个时期都讲究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王阳明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并且也没有领悟出什么心中无女人本领自然神的道理与,于是乎,小王倒是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这一波他老爹以为自己在大气层。

可是呢。

要说牛人就是牛人,永远与众不同。

到了弘治元年,王阳明十七岁,奉家族之命前往外地成婚,王阳明的岳父诸养和先生看着一表人才的女婿。

自然喜不自胜。

王阳明这个时候终于抓住了机会。

他表示自己老爹在大气层,他就非要在太空层,成婚当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王阳明竟然离奇不见了。

他是逃婚了嘛?

当然不是。

而是在家里面等的无聊,便出了门打算走了走,可走着走着就去了一个道观,和里面的道士那叫一个相谈甚欢。

他们聊人生聊死亡聊如何成为一个圣贤。两人越聊越嗨,越聊越投机,王阳明竟然忘记了自己要结婚的事情——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就在洞房花烛的那天,谁知道老王家吸引异人的专属技能发动了。

别人结婚都恨不得赶紧洞房花烛,他倒好,跑去跟一个道士聊天了。这件事后来迅速传遍了整个城。

吃瓜群众听了都忍不住说王阳明是个憨憨,不懂人间乐趣。其实也是,不是那道士最后暴露了自己是个搞推销的人,拿出一瓶养生药,给王阳明说包你活到98,价格只要998的话。

王阳明说不定还要继续在道观里面修仙,好在他醒悟的早,才发现自己的婚礼还没结束就赶紧麻溜地赶回去了。

他的老丈人也够仗义,可能是看在王华状元的身份,即便如此,这个老丈人还是把女儿嫁给了这个男人。

只是很可惜,状元郎王华的算盘没有打好,王阳明婚礼结束后有了老婆,但他心中当圣人的梦想依旧还在。

什么夜夜澜歌,根本困不住他。

新婚第二天。

王阳明就又开始琢磨怎么当圣人了,他寻思着既然自己生活当中的周围,没有什么人可以解答他的困惑,那他去找那些个行家看看有没有东西,想到这儿,小王携老婆返京回家了。

这回家也不是直接回,而是有目的的回,他在途中约了个儒学大家叫“娄谅”,别看他这个人名字不出名。

然而。

却是正儿八经师承程朱理学。要不怎么说果然还是行家靠谱呢,娄谅在收了钱后直接就送给了小王四字秘诀——格物致知。这是很出名的四个字,什么意思呢,研究各种事物的本质然后就会通达顿悟。

这时的小王就像是获得了武功秘籍,初出茅庐的一个少侠,没有什么辨别能力,拿到这个秘诀便如获至宝。

回到帝都的家里面之后,他直接把貌美如花老婆扔在一边,赶紧拿着“武功秘籍”开始操练了起来。这么好的事儿,要分享给好朋友啊,于是他拉上了一个基友,跟他一起学做圣贤。

他们的研究是从研究竹子开始。

就这样,两人不吃不喝地盯着后园的竹子看,一天过去了,没收获,2天过去了,没收获,第3天,还是如此,但基友已经开始出现幻觉,饿的面黄肌瘦,当然小王要拉着他继续。

因为圣贤孟子曾经说过啊,成大事者,必先......话还没有说话呢,好朋友已经是被直接给吓走了。

不怪别个跑路,主要正常人来看了,估计都要犯嘀咕,这哪是在悟道啊,这TM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坚韧不拔愈挫愈奋的王阳明,在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基友后,继续盯竹子研究,但是到了第7天的时候。

他终究展现了自己凡胎肉体必须遵照科学的一个事实情况,很不幸,不吃不喝七天他直接原地晕厥在了地上。

不省人事。

还好,被家人及时发现,才得以救下一命。

虽说只是区区四个字而已,然而,这四个字想要悟透彻,即便是王阳明这样开了挂的存在也极为艰难。

很简单的道理。

只需要去换下脑筋想一想,一旦某个学说开始进入哲学的语境,那么讲到哲学都避不开“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而朱熹却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同时,这个抽象的,作为最高原则的理又呈现在日月星辰、草木虫鱼之中。

理无处不在。

这个倒是确实属于真理的一个认知,既然世界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式运转,那人的终极价值就是去探究作为最高原则的一本之理。

具体要怎么做呢?

朱熹的回答是格物。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日积月累,终于有一天能够豁然贯通,体悟到一本之理从而进入到了圣人的境界。

怎么说呢。

朱熹这家伙可能是投错了胎,投胎到万年王八之类的长寿种身上,或许还能靠着他的办法理解透彻世界。

实际上。

他的这个看法也不是完全错误,但却并非是让一人成圣的办法,而是千万年积累后才能早就集体圣人的法门。

这个成为圣人的方法对个人而言没有丝毫意义,然而呢,年轻的王阳明却是觉得这是极具诱惑的法子。

于是他才会迫不及待地开始格起了竹子。按照朱熹的意思,一草一木皆涵至理,那竹子里面肯定也有。

于是王阳明就日夜盯着竹子看,想把竹子的道理搞明白,以至于看了七天之后,他整个人差点没去见阎王。

在病床上吧。

小王开始反思琢磨“格物致知”这四字秘诀。

他发自内心地觉得不靠谱,特别不靠谱,格一个竹子都这么困难,更何况全天下的所有事事物物?

得聪明成什么样子才能有这样的本事啊。

朱熹可能是错的。

这是王阳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心里面琢磨出的一个想法,普通人遇到这种事可能只会觉得自己资质鲁钝,悟不出道理也就算了,但王阳明不同,他相信自己悟不出来,那就一定是朱熹的理论有问题。

这就是不同凡响之人的思维方式……怎么说呢,要知道,格物致知是他那个时期最流行的程朱理学的思想。

一个人说它不对不靠谱,就像是在后世说国家核心价值观不靠谱一样,非但没有人理会你反而会觉得这人脑子有大病。

是个不正常的反社会。

因此大多数人肯定都是不敢质疑自己的时代,可是呢,王阳明可不是大多数人,他是天生就要当圣贤的存在。

朱熹嘴里面互掐的玩意儿就是有错。

王阳明对自己的看法很坚信,而让他直接笃定的事情,则是后来王阳明见一个老和尚在打坐就跑过去问老和尚。

“你家里还有谁?”

见到有人问话。

“老母亲。”

和尚也是立马作答。

“那你想她吗?”

王阳明接着问。

“当然想了!”

和尚一副你在说废话的表情。

王阳明见状,直接骂骂咧咧的走了,当然,不是在骂和尚,还是在说之前让他差点儿嗝屁的那个朱熹。

“朱熹啊,你这老家伙说什么灭人欲,不是鬼扯么,连老和尚都有欲望,世人难道还能没有欲望?”

此时的王阳明已经成家很久了,正所谓食髓知味,虽然他不沉迷,但是也知道这里面的一些弯弯道道。

王阳明想到那个误导他的朱熹,嘴里面念叨着灭人欲,结果娶了他两只手都数不过来的那么多老婆就感觉很气。

他不相信这些老婆被朱熹娶回去,每天都是只轮流给朱熹洗衣服……于是乎王阳明打心眼里彻底不相信朱熹了。

他要重新寻找新的道路,找到新的成圣法门。

在这之后,王阳明放弃了修习朱子学,沉迷于文学、兵法、养生术等,度过了一段思想的混乱期。

不过呢。

即便是没有认真的去学习,但到底天赋再那里,20多岁的王阳明把科举当乐子,结果却依旧高中进士。他这表现虽比不上父亲在考试中的一骑绝尘,但同样属于那个时代的天才行列。

因此。

也是成功进入了官场。

二十八岁的王阳明中进士,再给朝堂建议西北边防之策。当然,现在委婉了不少,顶多就是说个用我的计谋,绝对没有错,眼光好的人都用我的计谋之类的,到底没有像是以前那样说自己天下无敌。

十三年前。

十五岁的王阳明第一次向朝廷上书,十三年后,王阳明真正站到了大明中枢的政治舞台上。

他提出了更加成熟可行,且比较“谦虚”的看法。

这显然是不忘初心的一个表现,然而呢,始终却是没有得到,朝廷依然没有接纳他的上书。

好在这个大明帝国还有眼光好的人,重臣们不管是不是看在王华的面子上,反正是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光芒。

王阳明号阳明。

阳光满地,正大光明。

于是乎。

考中进士的王阳明先当了一下刑部的主事,而后如愿进入兵部武选司,这是一个军方最重要的实权部门。

职权便是掌管所有军方将领的考评升迁。十三年过去,少年成长为青年,但那颗挽救边防的心从未改变。

如果这是个一百万字的网文故事,那这个故事到这里也就该开始满满收尾,接下来就该是这个少年运筹帷幄开疆千里,带着荣誉和爱情满载而归,成为全新的童话与传奇。

很可惜。

一百万字的网文赚不到钱,也成就不了经典,因此,王阳明的人生,注定不可能如此一帆风顺的龙傲天下去。

谁让当时的朝廷正笼罩在一个主角终结者的统治之下呢。

这个人是谁?

他就是皇帝翘班运动的开创者。

古往今来最为顶级的摸鱼学家,以及各种花样逃学纪录的保持者、还有六部血压提高的史诗级专家。

兼职内阁长跑运动发起人、杨廷和的一生之敌、天底下最牛皮的威武大将军、大明一等镇国公兼正德皇帝。

朱厚照。

上一个皇帝嗝屁了之后,就是朱厚照这个家伙继位,在这样的领导手底下干活注定是很难有所发挥的。

初涉官场的王阳明其实一开始挺顺利,因此倒是工作也不是很忙,闲暇之余,他的的学习热情甚至还能够保持,晚间一定挑灯夜读,不是看程朱理学,而是五经、先秦和两汉的学说。

随着学问和阅历的加深。

他心中蛰伏的圣人之志又萌生出来。

在京城的文化人的聚会里,是不是就会和友人们切磋学问,倡导身心之学,刷一波网文当中的经典爽点。

然后呢。

他发现对朱子学产生怀疑的不只自己一个人。

顿时就感觉欣喜无比,后来甚至开始聚众讲学,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高校,或者说是书院讲座一类的情况。

在此期间,他结交了湛若水。

两人一见如故,英雄相惜,恰似老马和恩斯、李白与杜甫,当真称得上风云际会。

湛若水是大儒陈献章的高徒,得其衣钵。两人切磋砥砺,共倡圣学,在京城里掀起一波小小的漩涡来。

虽有人在背后非议,但总体上,讲学的日子悠然惬意。然而,谁都没有预料到一股大风浪会突然卷起。

卷走无数人。

也让王阳明猝不及防。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那个皇帝。

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个人吧,你不能说他是多么没能力的皇帝,他聪明着呢,主要是他的能力和聪明都没有用到正道上。

朱厚照其实是个很有想法的富二代。独生子嘛,爹妈感情好,从小没经历啥尔虞我诈的东西。

这就导致他的精神世界及其丰富,干什么也往往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当然,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同时,他也展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珍贵品质,那就是一般不会苛责那些提意见的人。

所以一众文官各种劝谏也没遭到苛责。这是一个能力有,但是却不怎么上心,特别贪玩的一个富二代。

甚至还可以被称之为荒唐,作为皇帝,朱厚照玩遍天下乐子,只有凡人想不到,没有他朱厚照玩不到。他弄个集市在自己皇宫的宫墙里开张,没有市井气儿的吆喝他还不乐意。

也不知道他这是个什么玩法。

集市开到了深宫大院,有点商贩,做点买卖给皇帝逗闷子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你把「红灯区」都开了张,就有点玩大了,三宫六院都被清一色拉出来,送进了这个皇宫内的青楼里。

作为整个皇宫唯一的男人,他一会要进酒楼喝酒,一会要逛窑子看姑娘,不知道的以为皇帝在体恤民情。

知道的臣子们拦也拦不住。一个人爱好广泛是好事,一个皇帝兴趣太多就会误事,严重了还会误国的啊。

想打仗朱厚照就封自己个大将军的称号,御驾亲征的戏码要做足,没机会抓敌人不要紧我们把敌人放出去,再抓几次,熟能生巧,总会有抓住的时候……瞧瞧,这玩的到底有多花显而易见。

这家伙还喜欢认干儿子,多多益善,给人当爹是会上瘾的,我不光收你当干儿子,还给你配备了干弟弟,干哥哥,几百号人的亲属圈,不图别的,热闹就好,就问你们到底惊喜不惊喜。

他在位短短的十几年间,曾收有一百多个义子,甚至在正德七年一次就将一百二十七人改赐朱姓,

当干爹当到这种地步也是奇闻。

除了这些,他还养了很多娈童,这些娈童,有的是宫内选拔出来的,还有的是手下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

朱厚照的业余生活,丰富到令人发指。

什么招猫逗狗,斗鸡骑马,追鹰打兔都不在话下,还喜欢吹拉弹唱,简直就是娱乐界大佬的姿态。

属于是一个享受型天才。

会玩的他有段时间迷上了佛教,给自己封了个名号——大庆法王。还在外边找了专门的工匠做了法王的法印。

弄的出家人都不知道咋面对这个皇帝了。

他还选了八个厉害的太监组成一个小团队,这个小团队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八虎」,和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厮混在一起。

这八个人被称为“八党”,后又号作“八虎”。八虎极尽阿臾之能事,每天向朱厚照进献鹰犬、歌舞等项目,以供他娱乐。

就这样的情况下,换做任何宅男估计都会满足了。可是呢,朱厚照依旧不消停,他是一位不爱住在皇宫里的皇帝,每天想着逃离牢笼,要在城外找个自己的乌托邦,他也的确找到了个好地方。

只是这个乌托邦有个不怎么雅致的名字——豹房。

从正德二年开始盖这个宅子,有二百多间,花的钱就有二十四万多两,绝对可以说是耗费巨资了。

对于玩乐。

他始终是认真的态度。

这所精心修建的豹房构造十分复杂,就像是一个迷宫一般,里面除了豢养大量猛兽之外。

还有喝花酒的地方、校场、佛寺等应有尽有。

养老虎对于朱厚照来说都是小儿科,有那么一次,他贸然冲进笼子里,胆量十足,想做一次斗虎勇士。

这是正常人都不会干的事情吧,眼看着这个皇帝就要gg开始下一把,幸亏有个叫江斌的把老虎制服了。

然而呢。

按理说这盖世救驾有功,却被皇上骂了个狗血喷头,

过了一阵又开始迷上了军事,然后就找机会给自己封了个威武大将军朱寿,既然是将军了,也不能光说不练,就带着军队去打仗,堵堵大伙儿的嘴。他还做了历史上第一个翻墙出宫的皇帝。

连夜赶到前线御驾亲征。

结果是什么。

真的就不言而喻。

朱厚照和刘瑾等太监们打得火热。

当真是败坏朝政。于是,有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他直接打入死牢。出于正义的立场、内心的向往,王阳明和很多人冒死上书,想要尽快释放无辜人员。

理所当然的这就让朱厚照很不高兴,王阳明直接被打的屁股开花,贬到外地去当一名招待所所长。

这个简直就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可不么。

在朱厚照的王朝得罪了刘瑾可不是小事。在大明,像是刘瑾这样深受其中的宦官,可不只是有皇帝当靠山那么简单。

大明的宦官是有实权的存在,刘瑾的实权可以说权倾朝野,这一切说到底其实也是大明制度的问题。

当然。

不是洪武大帝的锅。

大明开国之后的时期。

朱元璋为子孙考虑了很多。

他派蓝玉北进,击溃蒙古的残余势力。借胡惟庸案撤销宰相,以空印案作为理由打击了地方的各个权贵。

还设立拱卫司,建立只属于皇帝的全国情报系统。

最关键的是他其实留下祖训,命后世的太监不得干政……朱元璋甚至规定了未来皇帝的起床和睡觉时间,总而言之,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划下,再也没有人能阻挠他的子孙做一个明君了。

只不过。

劳动模范朱元璋忽略了一个问题。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热爱工作的,皇帝恰恰是古代社会最有条件躺平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