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朕!要征服生与死!(2 / 2)

而当时的太子安国君宠爱的是一个叫华阳夫人的女子,只是可能是运气好吧,那个华阳夫人生不出儿子,吕不韦于是乎便说服了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养子,并让异人改名成为了子楚。

这个异人子楚就是嬴政那逃回去的老爹。

吕不韦在尽力扶持着。

他的各种操作之下也使子楚有了好名声,说得简单点,就是跟后世那些个明星,买水军发自己的赞美文章差不多。反正就是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子楚是个好孩子,然后各种传言子楚是最好的继承人选择对象。

嗯。

也跟后世明星买通告,让营销号各种吹捧,他们多符合某个角色一样,瞧,历史的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

如此情况下这个子楚自然顺利继位了,而他身体不好,也贵为国君,儿子嬴政和嬴政母亲被接回来的事情便提上了流程。

而在这之前。

嬴政在赵国认识了一个女孩儿,那是位人美心善的女孩,名字很简单,叫阿房,听到画面中女子自我介绍的时候。

诸天历史位面当中,无数人,都不禁是瞳孔猛然一缩,这一刻,他们才认真的看待起这个在始皇帝一生当中如同流星,甚至后世都根本没有过任何记载的女孩——大秦位面的臣子们也是如此。

他们全都是满脸难以置信,想到了目前正在修建的工程,所以人看向始皇帝,却见此时的始皇帝早已收起笑容。

那满脸的面无表情……一如仙神流光画面当中,那个封闭一切的少年政。

……

画面的播放还在继续。

在上路前。

嬴政和女孩子最后见面。

她陪着深夜里独自躺在草地里望月亮的嬴政。

嬴政开口了,他说人在痛苦深渊的时候看月亮,会觉得它比平常更光辉艳丽,好像在嘲笑他这样的处境。

女孩子却是回答,她告诉嬴政事情不是这样的,月亮之所以光辉艳丽,实际上,是在鼓励人们不要因为挫折而放弃,不要因为黑暗的人生而放弃光明的未来——道理很浅显,少年嬴政听了沉默不语。

告别总是伤感的,少年少女定下了约定。

于是乎。

颠簸的马车行驶在从邯郸到咸阳的漫漫长路上。

路途中9岁的政却反反复复地被梦魇所困。他梦见另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阴冷地笑着诘问他。

你也配成为王?

这一次回去是为了什么,嬴政虽小却也知道。他尚未接受自己要回秦继承王位的现实。毕竟昨天还是被赵人欺侮唾弃的小可怜。

马车一直在奔驰……嬴政政再次陷入梦魇。

这次是长平之战无数亡灵在痛苦地呻吟。

“好痛苦。。”

亡灵们在哀嚎。

这又何尝不是嬴政这些年内心最深彻的感受?

梦魇中亡灵还会召唤他,拉扯他。到深渊,到地底。虽然长平之战发生时政尚未出生,这事与他也没有任何的无关。

但在赵人长期身体力行地灌输“我们都因长平之战仇恨你”的成长环境下,年幼的嬴政自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感到自己有罪。

仿若他对长平四十万赵军之死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作为惩罚,他好似的确应该跟亡灵一起沉入深渊?

这种罪己心理反映到现实中,则是他会对追求更好的处境感到愧疚,会抗拒回秦国,反而对留在邯郸这痛苦深渊中有强烈的心理倾向——后世无数人被人心理控制,大多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月亮在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挫折而放弃。”

此时嬴政惊醒,感觉浑身麻木,状若恐怖,可他看到了天空中的月亮,耳边,也仿佛响起了少女的声音。他的感觉随之恢复,月光的明媚,周遭流水的晶莹,树林的生机,再次被清晰感受。

“我当然不会放弃,没有什么能够难倒我……”

夜晚中。

有少年呢喃。

老爹襄王继位三年便去世,于是乎嬴政顺理成章的继位成了新的秦王。嬴政10岁之前都是赵国质子,在秦国毫无根基,回到咸阳后三年亲爹庄襄王驾崩,继位时才13岁。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13岁的王。

如果身边没有这个大小的孩子,可以脑补一下2013年刚出道时易千玺,还有就是这个年龄的学生一般在读初一,初二。

同样的年龄,换做是其他孩子,去坐那个位置可不是什么好事,基本上,所有孩子的骨头都会被给吞没掉。

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而言,登上那个位置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始皇帝也不是从小就受到继承人教育的孩子。

他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天资,在地狱模式开局下拿到了最好的结局。谁都知道吕不韦投资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回报恩情。

嬴政立吕不韦为相邦,号仲父。

这个吕不韦倒是也确实算是一个人才,不只是有一个厉害商人的眼光,也有着一个战略家该有的才能。

在六国合纵攻秦的时候,吕不韦能带兵绕到后面,灭了东周,收九鼎于咸阳,这绝对是一个能力的强大表现。

吕不韦在掌权的阶段当中,帮秦国夺了许多东周赵国魏国的土地,分别设为大秦的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几个地方。

而且为使大秦成为礼仪之邦,他还仿战国四公子,养门客三千,著《吕氏春秋》,一字千金被无数人称颂。

他帮助扫平成嬌叛乱,巩固嬴政政权。可以说吕不韦对于嬴政的帮助很大,然而呢,这就是个曹操似的人物。不对,应该说后世曹操之所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很难说是不是受到了吕不韦的影响。

在吕不韦扶持嬴政上位后,他一直都是大权在握,可以说是摄政王一般的存在,一直到了不得不交权的时期。

而在这期间。

少年本来还挺温顺,虽然也在收权,但是却小心翼翼,步伐缓慢,蛰伏的很好,直到那年和少女重逢。

然后。

周遭无数的反对声中……有人香消玉殒。

在深夜里独自遥望月亮,少年抬手想要抓住什么,却根本无法抓住,他的表情开始由悲伤变得极为坚定。

“我要成为真正秦王,一个让所有秦人,都无法去反驳我的秦王!”

少年嬴政。

有了人生第一个理想。

他要整个秦国都臣服,要再也不去体验这般无力的感觉……少年加快了自己的步伐,也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那年嬴政21岁,加冠完成正式亲政。这个时期的人,相当于很多大学生,还在学校里面读书的年龄。

在大多数人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秦始皇已经正式开始管理一个国家。

此时秦国最大的势力集团是吕不韦,吕不韦一手扶起了嬴政的亲爹异人,然后又大力支持太子嬴政继位。

吕不韦对嬴政有大恩,有名义上摄政的正当性,还有所谓三千门客的庞大政治支持势力,他希望嬴政能接受他的执政思想,所谓的吕氏春秋,最终从政治到思想都成为他吕不韦的傀儡。

其实两人的对抗是已经注定了的事情。吕不韦还与太后私通。吕不韦怕被秦王发觉,献嫪毐于太后。

这个时期嫪毐已被封为长信侯,他不仅政治势力强大,还是嬴政母亲赵姬的情人,跟赵姬生下了两个儿子。他日夜怕秦王发现,于是乎发动叛乱,想要自己的儿子上位,但是很可惜怎么可能是嬴政的对手。

直接被消灭的很彻底。

22岁。

嬴政已经掌控打拳,贬黜了相国吕不韦。

瞧瞧啊。

后世的人正在四处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秦始皇已经把朝中的另外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给完美解决了。

他彻底把持了自己的朝政。

第二年,吕不韦饮鸩自杀。

此时的嬴政,年龄跟很多小鲜肉一样大,但他已经是完成了一次史诗级的挑战副本,打败了一个如同曹操一般的强大敌人。

嬴政只是用了8年的时间。

逼的权倾朝野的吕不韦无法从朝堂之上正面对抗。

要找妖人嫪毐惑乱后宫行废立之事,却也被20出头的青年嬴政轻易剿灭,吕不韦被流放巴蜀地区畏罪自杀。

一个13岁即位的,在秦地无根无基的少年皇帝,怎么能够只是用了八年,便彻底剿灭了权倾朝野的吕不韦集团?

一般情况下真的没有人能够办到!多少皇帝甚至一辈子都为权臣所制,少年嬴政却用了八年就将秦国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嬴政的政治手段是超乎想象的,这是他能以一人而制天下的根本基础。

对此。

感受最深的人当属某位大汉“天子”了。

仙神的影响画面播放到这儿。

汉献帝刘协看的眼泪哗哗的留。

人与人的悲欢不相同。

可在同样的境遇里,人与人的发展也不同……为啥都是被权臣胁迫,始皇帝就能这么快解决掉问题。

而他只能在如厕的时候哭一哭呢?

刘协心中百感交集啊。

他心中想要学习始皇帝,然而呢,想到曹操他就瑟瑟发抖,好在这个家伙的心情倒是没影响到仙神继续展现始皇帝的一生。

仙神的影像继续着。

这个时期的华夏大地非常混乱。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战争已经够惨烈了,所以说是春秋无义战。

但是毕竟五霸会盟都要给周天子面子,对周的名分还是有所畏惧的,可是到了战国便已经没有任何人在意周天子。战国时期,不论是战争规模、国家组织方式、还是人的心态,跟春秋时期都差距很大。

第一个崛起的是魏国,然后魏国衰落,秦国与齐国崛起,此时天下的局势是齐国、秦国、楚国3家强大。

各具一方。

谁强大谁就向中原发展,扩大土地和势力范围。因为国策的原因,秦国崛起的很快,然后连横合纵也开始向中原发展。

嬴政开始亲政掌权了之后,由于ha国郑国的间谍案,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为吕不韦举荐也在被逐的行列当中。李斯好在上了一个《谏逐客书》,嬴政这才被说服,没有继续针对李斯。

他开始任用李斯,尉缭,行使他要统一六国的大计,当然,这个阶段并非是打仗,主要是离间六国君臣,

一直到了30岁的时候,嬴政才开始剑指六国。当了十七年秦王的嬴政,目标是全天下,而立之年开始扩张秦国版图。

关于秦始皇的心中理想,这其实应该分阶段来看。

在秦始皇未成为秦王之时:当秦始皇还不是秦王的时候,这时嬴政最大的理想应该就是能够成为秦王。

嬴政是在赵国出生的,一直都生活在赵国,直到异人成为秦国太子,赵国才把嬴政送回秦国。当初在吕不韦带异人逃走的时候,嬴政和他的母亲赵姬被抛弃在赵国,生命随时都掌握在别人手中。

最终能够化险为夷实属不易。

嬴政因此自然会产生对权力的欲望。

再加上阿房女的事情。

他更是不想自己的生命和选择权被别人主宰,他要自己主宰自己的一切,并且所有秦国人的生命和该如何选择都要由他说了算。

这是第一阶段的嬴政。在嬴政当上秦王,并且真正完成这个理想后,也就是现如今,他最大的愿望自然就变了。

面对纷争的天下,面对秦国在周遭范围内的话语权,和各种不甘心的国家妥协,他他要不断加强秦国的实力最终统一其他六国。

目的,便是去主宰天下所有人的生命,让天下所有人都臣服——如此一来,他便能不受威胁不再被任何人控制。

始皇帝这个时期便是如此一个思维。

他三十岁的样子。

应该和一些还在还房贷的人年龄感差不多。嬴政却掌握大秦帝国战车,用几年时间,以秋风扫落叶姿态横扫天下、。

公元前两百三十年,灭韩;一年之后,灭赵;又过两年,灭燕;又过两年,灭魏;又过三年,灭楚;再过一年,灭齐。

这个过程类似于后世的企业兼并吞噬,那叫一个不给人丝毫喘息的余地,尽显了一位帝王该有的霸道。

在秦霸业的路上,东方六国也非完全坐以待毙。这当中自然属赵、楚这比较强的两国军队的阻击最为顽强。

秦赵是同一祖先,后因各自贡献而发展成秦赵两支。秦在渭河滋润的关中,赵在海河滋润的河北。又因为赵兴起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以赵军的战力不是一般的强大,是秦统一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之战,大胜。

但一年后在邯郸,大败。

随后赵国为首的五国联军合纵而攻秦可惜没成功。

紧接着秦国又赢下了肥之战和番吾之战。

秦的强大很全方位,各行各业人才济济。秦军战场上无法战胜李牧,却用谋士顿弱的一张嘴把李牧搞定了。

秦派出纵横家顿弱,贿赂赵权臣郭开,诱导赵王杀李牧自毁长城,这招实在高明,日后又被皇太极学去用崇祯除掉袁崇焕。

李牧一死,可能去了网站当起了各种小说的主角,而独剩下没了李牧的赵国,直接就是被削弱了不只一个版本的强度。

王翦开始直接接连大破赵军,最后百年俘获了赵王迁,灭掉了这个久攻不下的赵国,兼并了河北大部分的区域。

韩赵两国接连被灭。

剩下汾河流域的魏自然也独木难支。魏国最后的国王叫做“假”,这个魏王假,是如假包换的一个大草包。

他又被秦纵横家姚贾一番忽悠,昏招频出。

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王贲采用的水攻,引黄河、鸿沟之水漫灌大梁,三个月后,坚固无比的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秦军攻入大梁,灭魏掉了为国兼并了魏国的国土。

而战国七雄中。

楚国是唯一一个长江流域的强国。

秦楚对比,论土地,楚国更广袤;论人口,楚国不输;论兵器,楚国不输;论将才,楚过也有项燕。

项燕是项羽的祖父,两人是爷孙关系。

楚国大将军项燕,是战国末期楚国大将军,为安平侯项承的长子,出生于楚国下相,这个家伙除了有生下项羽他爹的一个历史责任,其实项燕是在秦统一的大势之下,也上演了一出平凡人抗拒命运的悲剧。

只是终究人能胜天,胜不了神一般的嬴政。其实楚国当初也存在统一华夏的可能性,只是那个可能性就如同复联打败灭霸的概率。楚国国君昏招连连,尤其是楚怀王,被秦玩弄于股掌之间。

秦国的连横之策,主要针对楚国。张仪去楚国又是骗土地又是搞离间,最后倒是朕的成功骗走了楚怀王。

秦国趁楚国大乱、群龙无首之际,发兵攻楚。就算这样,秦攻楚,都倾尽了全国之力,才能够战而胜之。

王翦带着秦国六十万兵马进攻楚国。

项燕坚守不出。

秦便再用老一套的盘外招——一方面,秦人用重金收买楚国分封的权贵。另一方面,编造谣言说项燕拥兵自重,不主动进攻,有不臣之心。结果楚国朝堂之上一致强令,让项燕主动去开启进攻。

怎么说呢,猪队友带不动呗,项燕无奈,只好放弃了原来的有效战略,与秦军开始了正面的死磕。

此举正中秦军下怀,楚兵败如山倒,项燕自杀身亡,楚很快灭亡。这也是为什么项羽对秦国仇恨至极的原因。

秦国对自家爷爷胜之不武。

当然,国与国的对抗,一切计谋都可以使用,只是站在项羽的角度,这件事情注定了项羽灭秦的决心。

灭掉了这个强大的楚国后,秦国兼并了长江中下游的区域,又变得强大了一些,这场战争秦国是越打越有底蕴。

接下来还剩燕国和齐国。燕国实力较弱,没有资本在战场上和秦国硬抗,所以太子丹便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可惜未果。

随后知道大势不可违了的燕王喜只能逃向辽东。然而,在顿弱等人的蛊惑下,燕王竟然杀了亲儿子太子丹。

阉割了燕国最后一丝血性。

向秦示好。

不得不说纵横家忽悠人就是踏马的牛皮,一次次的忽悠,堪比后世大自由国忽悠掉某个核大国自裁掉核武器一般的效果。

至此。

燕国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终究还是没了。

剩下的便是最诡异的齐国。

春秋时代,齐桓公原本是第一个霸主。由于齐国靠海,商贸非常的发达,经济也非常的强大和昌盛。

照理说他应该是最强的才对。然而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反正这个国家就是一年不如前一年。

即便如此,瘦骆驼依然比马大,齐国还算是强国,但早没了当年争霸天下的豪气,一直试图讨好秦国以自保。

也不想想。

别个就剩你这个蛋糕没吃了,巧克力味的,谁能够拒绝呢。秦国消灭其他五国,齐王无奈只好出城降秦。

是的没错,又是纵横家的忽悠,然后秦国就灭了。此时,齐国还有七十多座城池,和数十万大军呀。

至此。

华夏未来几千年最核心的领土由此而奠定。此后各个朝代不论如何变化,这些最核心的区域都绝对不会发生改变。秦灭了最后的齐国,统一华夏整个华夏的时间,嬴政也才39岁而已。

众王毕,始皇出!

要不怎么说后世的电视剧害人不浅呢,那么多的秦始皇造型都是中年大叔,诸不知,始皇帝到死也才四十九岁。

死的时候才算是个中年大叔呢。

统一华夏的嬴政却正是壮年的阶段。

当后世凡人正在计较柴米油盐,子女家室和房贷负担的时候,几千年前同龄的嬴政,带领秦国已经是一统天下。

从三皇五帝当中各取一字。

他称自己为皇帝。

便是史称的“秦始皇”。

秦始皇做了那个年代几百年来无数人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

统一华夏。

就这样,公元前221年,华夏200年左右的战国时代终结,也结束了500多年来的诸侯纷争局面,同时,也结束了商周以来的封建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的大帝国诞生出现。

它的缔造者嬴政大帝,这一年只有39岁。同一时间,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去世了100年,另一位军事天才,汉尼拔刚刚在自己的底盘崭露头角,他即将代表迦太基和罗马共和国展开殊死搏斗。

但最终被罗马打败。

罗马的共和国时代此时即将结束,罗马帝国也终将横空出世,和随后的华夏汉帝国在世界上双雄鼎立。

在南亚。

始皇帝登基的这一年。

古印地区伟大的阿育王在10年前去世,他的孔雀王朝正陷入无休止的内乱,古印次大陆从此分崩离析再也没形成过集体。

始皇帝的大秦帝国诞生的时间就是在这个阶段。

放整个世界历史看。

这件事大概是公元前数千年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

像雅利安人灭掉其它古文明,像诸如雅典和巴格达战争,像大流士和居鲁士统一波斯,像波斯和希腊战争,像亚历山大东征,这些事件在历史长河中都很闪亮,但历史价值都不如始皇帝统一六国影响大。

而且,他靠的大多是自己。

所谓奋六世之余烈,多少算的上是个伪命题,正经算得上雄主的不过秦孝公,惠文王和昭襄王三位而已。

所谓六世之余烈。

实际意义更多是指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商鞅变法确立的耕战制度一直未曾被废止,很好地维持了军功爵制这个基本路线。

使得秦国能一直积蓄实力,直至具有吞并六国的基础。秦国能统一六国,国家底蕴当然是是自商鞅变法以来135年不间断的发展,这绝非某个人的功劳。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不是嬴政来做这一代的秦王。

没有他征服天下的宏图大略和如臂使指的政治手段。

秦国纵使强盛。

亦不能统一六国。

自秦帝国往前数上无数年,比这个秦国强盛的国家不是没有,然而呢,却依旧是从没有一个国家能一统天下。春秋战国数百年,各地的人们也早已形成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样朴素的地域民族观念。

如果不是秦始皇横空出世。

那么华夏大地便有可能像西罗马覆亡之后的欧洲。

永远的分裂下去。

而哪怕欧洲,尚有罗马统一地中海的荣光可以追寻,但战国时期的华夏大地,恐怕从未有人真正想过能天下一统。

只此一点。

秦始皇便可说是从开天辟地到战国时代最伟大的一人。

在这个阶段。

啊完成了人生第二的理想。

秦始皇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旅游」,他去了泰山封禅,去了琅琊看海。在征服世界后他享受自己的成果。

然而呢。

一天。

有一名刺客来到了咸阳宫。他是一位流浪的音乐家,因擅长击筑,一种形似琴的弦乐器而得到了秦始皇召见。

朝中大臣认出了这个神秘来客。原来,他就是帝国追捕多年的逃犯高渐离。这个高渐离居然是荆轲的至交好友。

当年短跑健将嬴政躲过荆轲的刺杀后,对其亲友下了追杀令。高渐离开始逃亡,隐姓埋名在一家店打工。

店主人偶然间发现了高渐离的击筑技艺,让他表演。高渐离取出匣中尘封的乐器,演奏了一曲悲壮凄美的燕歌。

听者无不落泪。

之后。

高渐离以无名乐手的身份再次引人瞩目,就连秦始皇也想为这个「大秦好声音」,爆灯转身献上自己的大拇指。

秦始皇知道来者是高渐离后,仍爱惜其才,舍不得杀他,有人建议熏瞎高渐离的眼睛留在始皇帝身边演奏。

始皇帝考虑了一下便也同意了,大家都以为这样就安全了。谁曾想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高渐离反而是能更进一步接近秦始皇,他找了个时机将铅藏于筑中,企图寻机砸死皇帝,但行刺时失手没能击中。

一切谋划再次落空。

风萧萧兮易水寒,高渐离曾与荆轲唱和诀别,而今,这位壮士也倒在了距离秦始皇咫尺之遥的地方。

随后被处死。

始皇帝自然再次感受到了死亡濒临而至的恐惧,他万万没想到听个小曲也要命,从此之后秦始皇再也不敢接近六国之人。

嬴政这个时期最怕的是死,而世间欲杀始皇帝者,何止高渐离一人。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出身ha国贵族,年轻时也曾在秦始皇东巡路上设伏刺杀,因秦始皇早做防备,偷偷换了车驾而没能成功。张良趁乱逃离现场,从此销声匿迹,直到秦末农民起义才再次出山。

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

还有一次。

秦始皇换上便服,与几名武士在夜里出行,遇到了一伙强盗。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幸亏保镖给力,才杀退了强盗。之后20天,秦始皇宅在家,下令在关中追捕逃犯,严厉地整顿了治安。

遭遇这么多次刺杀后,秦始皇更加怕死。

在嬴政生命的最后十一年里,自称皇帝的他,最纠结的便是生与死的千古难题,他最惦记的也许是海市蜃楼中永不可能寻得的长生之药——可能是因为数次濒临死亡,他想到了太多太多东西的原因。

也可能是放不下自己建立的帝国,放不下自己皇帝的位置,总之,始皇帝在这个阶段定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三个目标。

也是最后一个,永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继征服秦人成为秦王,以及征服天下人,成为天下人的主宰之后。他已经是征服了所有人,让所有人都为之臣服,现如今,他便是要做到更不可思议的成就。

画面当中的始皇帝正处于一个刚刚逃脱一次刺杀的时间。

在诸天历史位面的目睹之下。

这位开天辟地的第一位皇帝,于月朗风清的夜晚,群星闪烁之间,站在自己的宫殿高处遥望着远方。

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嬴政在这个时候身上的气质变化。他望着不断被处理的强盗尸体,深邃的眼睛当中有大众熟悉的东西升起。

是始皇帝的欲望,作为一个皇帝的欲望,无数人都能够感受得到,这个时期的始皇帝为什么开始执着于长生不老。

因为。

他。

始皇帝。

有了新的目标。

这个凡人竟是要意图征服死亡,如同颠覆命运一般颠覆生与死,让死亡这样的自然因果也在他面前也臣服!

谁都知道这是妄想!

可是。

能定下如此一个目标,却也证明了世间……可能这位始皇帝已无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