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祖龙一生!何其壮哉?(2 / 2)

然而呢。

修长城和戍边移民。

每一项都会产生无底洞般的巨大耗资。

这些都是要老百姓埋单。

可却都是必须的事情,毕竟,在驱逐「北胡」后隐患也没解决,还有「南胡」呢!过去的楚国南部,还有散居的群蛮和百越。自打秦国灭楚后,群蛮百越诸多部落因为害怕中原的兵威纷纷举族南迁。

避居在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十万大山中。

其实吧,本来人家已经主动搬家了,但即便这样,秦始皇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谁让你们是「胡」的品种呢。

就这样,秦始皇又强行征调无业游民、商人组成远征兵团,与此同时还发配了五十万罪犯和倒霉的平民前往没开发过的南方。具体过程就不用说的太多了,反正艰难程度跟前面说打匈奴时差不多。

区别就是,路况由黄土高坡变成了原始森林。一南一北,秦始皇又施展了超大手笔。这些都是始皇帝功绩当中的一些部分而已。

「始皇系」工程中,还诞生了郑国渠等一系列基础建设,这都大大造福了一方百姓,并恩泽了后世子孙上千年。

以郑国渠为例。

当年关中地区虽然是千里平原,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但水利情况始终不是很理想,而且有大量的盐碱地。

郑国渠修成后,原来的低洼盐碱地被泥土填平,水的力量还将盐碱地的pH值,直接给冲的比较平衡了。

关中平原从此多了四万多顷沃野良田。瞧,这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实际上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天功绩。

很难说这些东西都是嬴政一个人的功劳,毕竟,付出最多的人还是老百姓,但是,用东吴孙策的一句话来形容——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翻译成简单的意思就是。

秦始皇,一国之君,他发现了人才,让人才愿意为他效力,他知人善用,他安排的人,各尽其职,然后他能够从众多建议中,甄别出最好的计策,然后大力支持,挑选合适的人去落实。

这些难道不是始皇帝的功劳么。

这是最大的功劳!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秦始皇的严酷形象虽然深入人心,但是他其实也是一位丰功伟绩的皇帝。秦始皇除了灭六国、大一统之外,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北伐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之外。

可还有堕城郭,决提防,夷险阻,开鸿沟,徙富豪,封泰山等等事迹,详细了解过的人在读完了真正的历史之后,就能够发现在后世闻名的兵马俑,在这个时代那都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始皇帝的一生啊,做过太多厉害的事情了。当然,秦始皇的所有决定和欣慰,也并非全部是伟大正确的。

这一点无论是大唐的李世民,还是大汉的汉武帝刘彻,都是很清楚,他们清楚始皇帝对于《秦律》的改造实际上就不都是成功的,很多适合于秦地的法律并非通用于全国,并且《秦律》当中也有很多漏洞。

但无论如何。

秦始皇凭借自身的功绩,也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了,汉武帝对此,也是望其项背难以追赶。

他也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特别是在仙神颁奖介绍完功绩,介绍完始皇帝的影响后,汉武帝也觉得自己和始皇帝有很大的差距。

而相比较汉武帝。

有的老祖宗,就很不一样了。

……

“该死!可恶!怎么会这样!”

“不应该啊!不应该!汉武帝之后,不该是我这个先祖,我这个大汉开国皇帝么,嬴政那家伙算个屁啊。”

“区区一个二世而亡的帝国,怎么跟我的大汉相提并论!”

西汉早期的历史节点。

刘邦在这一期的人物登场,公布之后就傻眼了,连始皇帝的功绩他都看不下去,简直就是气的火冒三丈恼怒至极。

怎么说呢。

在这个历史节点的画风,和其他历史节点大不一样。

比如盛唐。

也比如大明。

还比如西汉的汉武帝时期。

这些历史节点的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甚至于黎民百姓,有一个算一个,除了腐儒外没谁觉得始皇帝排第一有任何问题。

他们不仅仅是认可始皇帝,甚至还是很敬佩始皇帝,乃至于也有不少人心生崇拜,觉得始皇帝简直就是最牛批的偶像。

然而呢。

这些个时空的情况。

在这西汉王朝开国的朝堂上,却是只能看到截然相反的画面。显然,这是因为大汉开国皇帝的恼羞成怒导致的。

皇帝都被嬴政给气成这样了,一个劲的骂人,臣子们怎么可能还敢去夸赞始皇帝?一个个都是低埋着头不敢说话。

“为什么不是朕!”

刘邦怀疑人生的质问大臣。

无人敢搭话。

为什么不只是你,你心里面没数吗?有不少人在心里面嘀咕,可是表面上,也要装作和刘邦一样义愤填膺的样子。

实际上。

大家对于刘邦真的就是很无语。

虽然大汉灭了秦朝,但是人家仙神说的很明白了,开天辟地的第一人是你刘邦。一个区区窃国之人能比的?

诚然。

秦朝的灭亡是二世自取灭亡,但是这被选中的可是始皇帝,在座的所有人,谁不清楚始皇帝到底多么牛皮?

如果始皇帝还在,就你刘邦窃国?怕是连史书都上不了,造反最多记录地方县志里,然后成为一个笑话。

“这是老天爷对朕的不公!是老天爷徇私枉法!”

要不怎么说是草根皇帝呢,比朱元璋还草根的彻底,居然连这种话都骂出来了,就差指着苍天破口大骂了。

饶是还有理智,但是刘邦现在,满脸都是质壁分离的表情,眼中还是妒火中烧,任何人都看得出来他心理有多不平衡,有多不满……也是,毕竟昨天刘邦还召集大臣们,商量跟老天爷讨个什么奖励。

现在事实证明了昨天的朝会就是白开的。

刘邦的脸可丢大了。

当然要炸锅。

大臣们都知晓这家伙为了所谓的“万古第一”的称号,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如何庆祝,如何大赦天下以表自己的仁慈。

可结果呢。

最后一个压轴登场的不是他刘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反正大臣们不意外,这不摆明了压轴的是始皇帝么。

刘邦这丢脸是咎由自取,认不清楚自己的表现。哎,咱们这大汉王朝到底怎么建立的,怎么就有个如此开国皇帝呢?难不成……刘邦的诞生只是为了迎接汉武帝的未来,是个给汉武帝把大汉建立的工具人么。

刘邦这个朝堂上。

无数人心中浮想联翩着,不少人都思想“叛变”了,恨自己没生在汉武帝的时期,怎么说呢大家各想各的。

就没有多少人去在意刘邦的大呼小叫……习惯了。以前也就算了了,现如今,刘邦对老天爷还如此喷。

不知道多少人提前心里几千年,为刘邦创造出了一个后世的词汇——无能狂怒。你还怼的过老天爷还是怎么滴?

……

刘邦朝堂上的大臣们倒还清醒。

知晓刘邦更始皇帝比不了。

确实如此。

也就是皇帝这个行业比较特殊,改朝换代之后必须要彻底清算推倒重来,否则要是所有皇帝都进一个祖庙的话。

那么“太祖”的这个牌位能是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言而喻,大家口中的所谓的秦皇汉武,这便就将会是这个祖庙当中的牌位顺序。

秦皇是太祖,汉武是太宗,太祖确定了中央集权的系统框架、太宗打了一个重要补丁使得系统可以稳定运行。

于是乎这个系统便稳定运行了2000多年。

别看汉朝嘴上怎么骂秦始皇,但是这些个人的身体还是诚实,还有就是,汉武帝简直就是秦始皇的继承人。

把秦始皇的治国思想和治国内核,外包了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后这一套“外儒内法”就直接千秋万代了。

中间那些什么楚汉相争、文景之治简直就像是多余的,如果秦始皇再多活那么几十年,直接交接给汉武帝的话。

这个过度怕是看起来一点都不违和。

两个人是思想的传承。

汉武帝这个继承者都牛皮到爆炸,更不要说始皇帝这个开创者了,其实历代皇帝对秦皇汉武基本不太敢大放厥词。

因为骂他们俩,那就跟一个白银玩家骂职业选手操作真菜,意识真差一样,稍微心里有点逼数的都知道完全等于自己打自己脸。

后世的皇帝们最多就像唐太宗那样,为了抬高一下自己的地位,搞搞擦边球,不疼不痒的说几句“暴虐”啊,“骄奢”啊。

然而呢。

这话除了满足自己心中的“嗨翻天”之外,基本也就是说给官僚集团听的东西,官僚集团最喜欢的就是骂秦始皇。

一天不骂,嘴上憋的慌的那种,要问为什么,那是因为秦始皇真的动了人家饭碗了,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官僚们跟秦始皇那真是不共戴天的仇恨。

这个问题很好想通。

说到底就是始皇帝搞了个中央集权,让他们这些大多数贵族全没了金饭碗,只能捧着个刻有【天子任命】的铁饭碗吃饭。

他们当然会对始皇帝一代代的送上自己亲切的问候了呀,为什么秦灭六国之后,官僚们一股脑地赞成分封制?

就是因为分封之后君权会被分割,官僚集团才能有对抗君权的实力呀。

鲁国三桓,郑国七穆,三家分晋都是这么来的,最关键的是分封就一定要世袭,如此一来那些个诸侯都是在世袭。

那我们官僚怎么也能跟着世袭吧。

顺理成章。

这是官僚们心中的想法,但是,秦始皇搞了个郡县制中央集权,这下所有做着春秋美梦的官僚们都集体傻眼了。

说实话,从始皇帝开始,这些个其实在以前的诸侯国里权势大上很多的官僚,终于见识到了“皇帝”这种怪物职位的可怕。它会使得双方的实力相差变得无比悬殊,让所有官僚都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如此一来。

他们连掀桌布的权利都没有了。

这怎么玩?

夏商周长达千年的游戏平衡得以被打破。

秦始皇以后的官僚,其实可以说是完全变了一个物种,从原来的跟君权分庭抗礼,到现在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局面。

搁谁的身上谁会愿意?

后世的人被扣个奖金都能埋怨领导一辈子,更何况这些个古代时候的官僚被直接削弱了那么多的权利和财富。

然而呢。

就跟后世被扣奖金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一样。

只能忍着。

不愿意还玩不过人家。

人家“法术势”玩得炉火纯青,官僚们被人拿捏得死死的,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够是背后各种谩骂一波了。

等秦始皇一死,他们压抑许久的怨气终于爆发,于是乎他们当年被压制的有多惨,对于死掉的始皇帝黑得就有多狠。

这也是让秦始皇成“暴政”代名词的重要原因。

不只是骂始皇帝呀。

连带着秦国一众祖先都黑了个遍,商鞅这个“罪魁祸首”更是跑不了,李斯直接就成了所谓“万恶之源”。

和后世一旦领导走了之后,各种跳出来说领导坏话的人,绝对是一个情况,而且,文化人还要更为狠毒一些。

其实若是认真的去思考一下便能知道,这些个人很多对秦始皇的指责都是“马后炮”式地站着说话不腰疼。

更有些罔顾事实为了黑而黑的。

就说“严刑峻法”这个事情,战国连年战乱已经一百多年了吧?说严刑峻法不对,那怎么才是对呢?

让大家随心所欲?

然后那些个在乱世当中习惯乱世生活的人,在大秦帝国的土地上,开启刀战每一天,快乐大秦天的吃鸡模式?

再说残暴不仁这个指责。

也不想想。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结束战乱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仁”,就算再“严刑峻法”也总比死于战乱的好吧?

又有人说“焚书坑儒”,这就是无赖,别人杀几个术士烧基本垃圾书,便断章取义怼在始皇帝脸色问——瞧,瞧这都是证据,你敢说你没“焚书”?你敢说你没“坑儒”?既然都干了那有什么可冤枉的?

他们大笔一挥。

直接开启想象力大肆书写。

都不给别人了解真相的机会。

这么一说就真的好像始皇帝确实是十恶不赦了一样。

要不怎么说文化人才是最不讲道理的人呢,便是如此,这给别人扣帽子都是随便扣,定罪也不给一点细枝末节出来。焚了什么书?焚了多少书?坑了多少儒?为什么坑儒?什么都不写就只来个焚书坑儒。

让人觉得秦始皇把全华夏的书都给烧了,把全华夏的儒都给坑了似的,这放在后世不就是大众熟悉的喷子水军带节奏么。

离谱程度。

就跟什么证据都不列出来,就说某个人犯了大罪,然后要直接把人打杀掉一般,他们才是真正的没有王法和道理。就从后来这个还有不少人在黑始皇帝来看,当时对秦始皇大放厥词的人何止大有人在。

没有他们。

也不会几千年了还有人曲解历史,

而且这些个人最可气的是他们不但骂,还能得引经据典的骂,骂得狠了自己就成了能够煽动别人情绪和意志的洗脑。

也很难说大秦帝国的覆灭,没有这些个人的因素在里面,想想,华夏第一次统一,大家思想上是不是需要有个转弯的过程?还没转过弯来,再有人在底下煽动大家再次乱起来,这政权能长久稳固么。

抛开秦二世确实不行这一点,在封建王朝的时代当中,这些个人说到底就是叛国,说到底就是居心叵测。

不说秦始皇到底对天下人有什么恩,哪怕他为建功立业才统一的华夏,但到底还是避免了让永远陷入战火的可能。

客观上是不是为老百姓好?这种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家最后能把局面稳定住,这就已经是对百姓最负责的做法了。

一些腐儒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指点点。

可不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真要换成他们做决策,指不定乱成啥样呢。瞧瞧后世那个乌什么兰,一个嘴皮子利索的家伙当总统当成了个什么样子。一群只会嘴皮子的人,直接把那个国家,从世界顶尖强国,变成了一个小丑。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一个案例。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战乱是不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个没人知道,但是通过他的种种表现来看承认人家是一个优秀的华夏领袖。

这应该问题不大吧?

一个能够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使得“车同轨书同文”的领袖,什么人才能想象出他只是靠着“残暴”做出的功绩。

什么人才会觉得他毫无优点,换做是任何人上都可以?

要是这么说,变态杀人狂岂不是各个都能天下无敌建功立业,还能有一大票追随者折服座下了么!

事实上,真不知道残暴这个词,是怎么安在始皇帝身上的,秦始皇灭六国,没有杀任何一国的宗室吧?

没有杀任何一国的贵族吧?那么多降将降卒也没有杀!开国功臣也没有杀!更是没有过屠城的记录!

一个完成了统一六国伟业的人,居然没有做过这些个大范围杀人的事情,居然能够被安上一个残暴的名声。

倒是真的是天下第一滑稽。

要不让始皇帝跟刘邦项羽比一比,谁杀的人更多一下子就能清楚了,这个级别的人物不能单一用普通人的善恶去束缚。

他的一举一动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事情。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修骊山陵墓?是腐儒嘴中的始皇帝残暴不仁么,不是,要知道这其中很多都是降卒和政治犯啊!

这属于劳动改造!

六国那么大的一个体量。

统一之后这类人得有多少不言而喻。

能不杀他们已经很仁慈,但是养又养不起的情况,总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吧?否则一群不安定分子整天闲着早晚要出事!

让他们干苦工可绝对算得上是最优解,真正的提前几千年施行劳动改造,虽然这些人工作条件不符合人道主义,但是毕竟是封建王朝讲什么人权道义?总比直接杀了或者叛乱之后被处死强就行了。

在南北两个拳头出击的「灭胡运动」的两年后,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秦直道的同时,秦始皇又征调了囚犯七十万人,开动了「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和投入到了自己秦始皇陵建造中。

这是历史记载。

从这里就看得出来那些个被不当人的,被各种酷刑的人身份只是【囚犯】而已,其实对待来修建东西的良民大秦也没有多么的苛待。

苛待的只是那些个有罪之人,那这些有罪之人不该苛待么?所谓人权,得是你先是个没有罪名的人之前才有人权。

修长城也被骂,要知道,燕赵本来就有长城,大家修墙可不是为了看的,那是实打实用来抵挡匈奴的。

对于匈奴这种骑马快速机动的部队,那么长的边境线,就靠步兵防御可守不住,毕竟人家是抢一票就跑的模式。

等你带着大军赶到想要救援,对方早跑得连影都没了呀。修墙可能就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防御方式。

可惜。

腐儒们不懂这个。

他们只觉得消耗太多劳动力了,他们只会觉得没有必要,而若是他们被匈奴抢夺,他们又会骂始皇帝不作为。

嗯。

就是如此双标,就是如此无知,无耻。

如果这些个喷子,是秦朝边境屯垦的那些个百姓,三天两头被匈奴烧杀抢掠,他们怎么可能会不同意修长城。

别人说修长城是劳民伤财,他们怕是都要开启喷子模式。说到底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种“语言圣人”行为。

令人不齿。

当然,修阿房宫被骂,这个很多人不理解阿房宫到底是为了什么修,所以看到这么大的工程被确定后开骂也是正常。但是吧,后世很多人并不知道这还没来得及劳民伤财呢,毕竟阿房宫只完成了一个地基和部分结构。

秦始皇修这个宫殿也绝对不是为了自己享受,他是为了什么后世的人不得而知,但终究不能忘记始皇帝是死在了巡视的路上。

始皇帝的确是不近人情的一个帝王,但是,他这个位置上大多数的存在,都不需要拥有普通人那么多私情杂念。

说始皇帝奢华。

就是号称处处与前朝相反的大汉高祖,连驾车的马可都找不出一个颜色,丞相萧何不也给他建了一座宏伟宫殿吗?

还有在大秦之前的魏惠王,魏国对民众的压榨当时可是已经十分成熟。在当时,魏国一方面在大梁为迁都修建宫宇,一方面在又不断兴修水利和长城,另一方面还四处征战,同时还要满足魏惠王奢侈的生活。

但即使如此,魏惠王在当时的评价也只是“昏庸”,并没有人特别在意他的“残暴”,这难道不是一种双标行为?

都是一个道理。

哪怕始皇帝真是为了私欲,那也没有什么好抨击的地方,皇帝都一样,随心所欲是他们这个职业的特权。

还有说始皇帝穷兵黩武的人,他们就喜欢穷兵黩武这个词,恨不得抱着生孩子,统一之后那么大规模的军队,而且秦国是军功爵制,很多人就是靠打仗为生的,短时间内这些人你让他们卸甲归田?

这些人能干什么?不但什么都不能干,反倒会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君不见,一个富土康要是没了后世也要多出多少无业游民,更何况是在古代下岗的还是士兵,整个天下顷刻间就能够一片大乱。

因此。

始皇帝看到了这点,继续了继续打仗的道路,往北驱赶匈奴,往南攻占百越,扩大了地盘耕地自然就多了许多。

这些个军队的人力便可以逐渐消化掉——这在秦朝时期的国家组织能力下,估计也算是最温和的过渡方式了。

当然。

秦始皇的做法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之前就说过。

始皇帝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根本没有想好“皇权”怎么过渡。

看他的表现,可能真的觉得有长生不老之法吧,所以交接问题显得思虑不周,这也是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他重视这件事,皇权交接在他这里也是第一次,究竟应该怎么交接谁也不可能清楚。

饶是秦始皇也未必就能想明白。

历朝历代,皇权的最大问题也就是难以交接,因为整个建立皇权的过程,就是把所有权威关联到同一个人身上的过程。

而威权这个弟媳是严格排他的。

构建的威权有多强大他就有多顽固,甚至顽固到最后只能成为维权的傀儡,乃至于身不由己的地步。

所以。

威权传给谁,有时候皇帝说了也不算了,历朝历代都有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也只能洗牌重来。

别说秦始皇。

就是100年后的汉武帝仍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那之后通过外戚和太监进行权力交接的方式贯穿了整个两汉,直到隋唐开始科举,进一步打碎世家门阀势力之后才逐渐变得顺利一些。这个问题是极为棘手的问题,权利的交替在封建王朝很难轻松完成。

当然。

也可能不是始皇帝没有那个能力想出解决的办法。

他作为开天辟地的第一人,他想到了统一王朝如何延续,却忽视了自身的皇权延续,把民族的统一放在了自家皇权之前。

若是如此去看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毕竟,不要用常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到如此一个伟大存在。

作为史上第一个当皇帝的人。

他天资聪慧,更是勤劳异常,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每天更是要完成日批竹简百二十斤的任务。

在几乎所有后世皇帝的眼中,他其实就是邻家皇帝类型的,比他们那些个皇帝聪明,还比他们那些个皇帝努力。如辫子国那个皇帝雍正,像是苦行僧似的皇帝,应该就是从始皇帝这里学到的华夏先祖伟大的原因。

可惜。

终究还是不可能比得上始皇帝,甚至给始皇帝端洗脚水都不配。

作为后世不断抨击的所谓暴君,始皇帝对待下属却宽容的根本不像话,灭楚之战,起初因为听信李信之言,以致伤了王翦之心,在得知李信失败,他能以万乘之尊向自己的臣子认错是多么的难得。

以师事之,更是应王翦要求,赐以良田豪宅。礼贤下士之能千古无人出其右,无论是对顿弱、茅焦,抑或是他养着的那些儒家博士,他都以最大的宽容来对待,甚至那坑死的460人也仅仅是坑死他们。

并未听说有株连之说,460人历史上常说是儒生,其实不过是一些方士之流,都是一些卢生徐福的拥趸。

要是搁在后世,你们这样欺骗皇帝,还骗走无数的财富,那么这些个人想必觉不是轻松的坑死就能解决的问题。

更别提皇帝自身的身体还因为丹药垮了。要是搁在明成祖朱棣的身上,这些个人应该足够诛连十一族了。

别的皇帝也至少给这些人来个满门抄斩全家福套餐。

可是。

始皇帝没有牵连任何无辜者。

礼贤下士更是老秦人的习惯,也是嬴姓皇族常做的事情,采用离间计得到的大才由余,以及五张黑羊皮换来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精神在秦始皇身上得到更好的发扬。

例如国尉尉缭子,一个骂自己丑,说自己虎狼之心的人,他依然以最好的礼仪待之,并将三公之一的国尉让其执掌。

换做是李世民。

你骂一句李世民你真丑试一试?

骨灰都给你扬没了,还做个屁的大官。

对于李斯的建言始皇帝也可以立即悔改执行,对于一个支持自己的富饶寡妇,更是让她对方礼抗万乘死后立下怀清台。

这才是真实的始皇帝,才是真实的嬴政。他冷酷无情是真的,但他胸怀宽阔也是真的,他只是一个复杂的人。

一个孤独的无人能理解的人。所谓后世某个虚幻小说创造出的【血之哀】,就可以用到始皇帝这样的人身上。

他的一生做下的事情,不在乎所有人的评说,然而呢,之后的百代都行秦政法,这是对大秦最好的终结。

而百代帝王也都在追赶始皇,这也是对嬴政功绩最好的认知。

不管见过再不平凡的事情,不管有过再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始皇帝的面前,在始皇帝所有过往经历的面前。

所有人都必然会感慨,会惊叹,会觉得不可思议。

可想而知。

祖龙一生!何其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