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历代但凡有人要对当时的圣上谏言献策,一定会拉出秦始皇说事,比方说他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修驰道,开发五岭,都是被诟病的具体案例,但是实际上这些人也都是键盘侠。
一点都没有去研究过历史,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怎么说呢,键盘侠在古代,大多就是成为了所谓的言官。
但凡这些人翻看真实的历史,便能够用没瞎的眼睛看到,他们说的这些事情,都是在秦始皇的后期生涯干的。
他意识到自己要死了,时间不足了,因此,才想要尽快完成自己的夙愿,哪怕不能全部完成也要完成一部分。
秦始皇13岁继位为秦王,39岁统一中国,50岁去世,在13岁继位到39岁统一中国这段时间内,没有看到他所做的能够让后世任何人去批判的事情,而且从39岁统一到大概45岁之间。
他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正常。
而大兴土木等事件,全部集中在他临死前的后几年,为何一个人会如此改变之大,他难道意识不到这在消耗国力?
当然不是。
一切都是在始皇帝的认知当中。
也在他的掌控当中。
因为他知道,扶苏一旦即位的话,就会让帝国开始修身养息,他透支的帝国未来,扶苏能够有能力修复并且维稳。
扶苏是始皇帝给大秦准备的守成之君。
也是为大秦准备的仁君。
若非没有料到李斯和胡亥的事情,事实上,大秦的历史走向,也会像是向汉朝一般不会直接二世而亡。
众所周知。
秦朝灭亡于自身的严刑峻法和横征暴敛。
倘若它能够像西汉初年那般,在始皇帝之后开始与民休养生息,断然不会出现二世而亡的后果。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结局也无法改变,怪就怪在了秦始皇的突然驾崩和赵高、李斯拥立了无能的胡亥继位。
为此,历史上有不少人都在怪罪始皇帝,但要知道始皇帝怎么能够料到,自己会被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坑害?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吧。
至于当初为何扶苏到死都没有反抗,他明明坐拥蒙恬的30万大军,完全可以去咸阳问个明白再做决定。
然而事实是他没有任何的疑问,就与蒙恬双双自尽在了长城驻地。
世人都说他是愚忠愚孝,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扶苏作为秦始皇早就确定好的接班人,自小就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锻炼,之所以让他去长城督工,其实也是秦始皇为了让他树立在军中的威望,与蒙恬建立联系,取得兵将们的支持。
帝王之术肯定是学过的。
因此他绝非一个全部意义上只知道忠孝的儒生,自然不会仅凭赵高、李斯的几句话就轻易相信秦始皇会赐他自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死不反抗,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尽呢?还要从他所在的历史政治环境说起。
秦朝由弱变强,并最终统一六国,靠的是法家的严刑峻法和强大的军事。秦始皇承接了前人们数代的威势,所向披靡,一统八荒。虽然历史上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家君王,但从他对扶苏的培养来看。
他并非一味地信奉法家。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不首肯,扶苏即便对于儒学感兴趣,也断然没有机会去学习儒家的仁义治国之道。所以从这点来看,秦始皇是有改变治国方略的想法的。
他是将扶苏当做了在他之后,让大秦修身养息的接班人在培养,他不满意的只是扶苏太过于依靠儒学。
扶苏的成长很快,出乎秦始皇的想象。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他并没有想到继承人会变成彻底的儒家。
所有人都知道。
秦始皇启用的两个法家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荀子的思想是融汇了百家的学说的思想。因此,秦始皇应该是想让扶苏循序渐进的推进治国理念的改变,而非一下子变成儒家。
也正因如此,当他发现儿子在朝堂上言必孔子,书必仁义的时候,便觉得有点脱离实际了。
所以他将扶苏派到了长城那里,希望他能看清当时的局势。
他一直要教给扶苏的是帝王可以用任何一个学派,但绝对不能够被任何一个学派牵着鼻子走。
这一点。
想来在军中呆过的扶苏也开始渐渐明白了。
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而军队最能够激发男儿的刚强。即使扶苏在一开始会觉得父亲让他去长城,是对他的疏远和“流放”,当他到了那里的时候,定能够明白其中的良苦用心。
战争的残酷是不可能只靠仁义就能应对的,而君王的职责也不止在宫殿之中。在长城驻地数年的锻炼,扶苏应该已经对仁弱的心性有了改变,但秦始皇的突然崩殂,却让他们都有点措手不及。
当扶苏听到赵高传来让他自尽的旨意的时候。
不可能想不到那极有可能是假的。
就算是他是一个小天真,蒙恬也不可能不提醒他。但他还是选择了接受。因为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政局和自己的处境。
就算拒不接受也只会落得个更惨的下场。
首先。
他得不到朝堂的支持。
扶苏在朝堂之上处处宣扬儒家治国思想,显然与秦朝大多数的大臣意见不合,就算是与他朝夕相处的蒙恬也未必会跟他一条心。
扶苏和蒙恬之间是蒙恬被迫的忠。
这世上最遵守规则的人,恰恰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蒙恬忠于秦始皇,而正是这份忠,使得他必须效忠始皇帝指认的扶苏,他在这个方面只是没得选而已。
连这个大将都是如此了,更别说别人,要知道秦朝的军人大多都不会崇尚儒学。所以扶苏他反抗的政治基础没有。
最关键的地方也在于皇权至高无上的古代观念。
扶苏可并不是官方认证的太子。
后世的人提到公子扶苏时,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感觉扶苏他是始皇帝的长公子,他就应该是钦定的太子,合法顺位继承人。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扶苏公子可从来就没当过秦朝的太子。
也就是说秦始皇在位期间,并没有立过继承人。这就是之前所说的,始皇帝在大统一帝国上的经验不足。
《史记·李斯列传》有这样一句话。
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祕之。
这句话翻译过来,李斯的意思是秦始皇在巡游过程中死去,又没有任命太子,所以他的死讯可以暂时保密。
不得不说。
这句话也给出了一个核心的信息。
扶苏公子是长公子,却不是官方任命的太子。有了这个前提,扶苏在和胡亥竞争时,大臣们的站位就只能凭借“圣旨”为风向标。
所以。
扶苏不管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皇权的角度都得不到支持。
而除了这个原因。
其实他肯定也不确定自己判断准确。
毕竟秦始皇死的太突然了,他又是被“流放”到了外地修长城,并不能确定赵高拿来的旨意是不是假的。
如果贸然反抗。
不仅会落得个抗旨不遵、不忠不孝的名声,而且还极有可能造成秦朝的快速分裂,这显然与他所受的教育理念相悖。
再说了。
反抗也反抗不了。
他就算反抗也成功不了。
赵高和李斯敢传旨意给他与蒙恬,肯定早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扶苏不可能看不到这点。
因此就算他反抗了,引兵回返了咸阳。
也极有可能在半路上就被对方给消灭掉了。所以,与其徒劳无功的垂死挣扎,倒不如痛痛快快的赴死。
什么?
三十万大军怎么会被截杀?
三十万大军又不是都能够调动。
首先。
长城的军队并不能随意调动。
蒙恬的军队是看守施工和防御匈奴的,如果他随意的用来做政治斗争,不仅会将整个中国暴露在匈奴面前,而且还极容易引起劳工的暴动。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断然是不会让此事发生的。
其次。
蒙恬手中固然有三十万秦军。
但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一人犯罪,实行连坐。长公子扶苏和蒙恬固然很有名望,但他们想调动三十万秦军打匈奴和用秦军打胡亥是两码事,一方面这三十万秦军家人就在秦国,他们不敢轻易陪着蒙恬和扶苏冒险。
而另一方面这三十万秦军的副将名字叫王离,他的爷爷是王翦,父亲是王贲,纵然秦始皇在世,也不会轻易为难他家,何况扶苏和蒙恬。根据赵高和胡亥令蒙恬自杀后,立王离为新领袖的情况来看。
很显然的问题。
王离的站队显然不是扶苏一方。最关键的是秦军的大量调度,除了将领的命令外,还需要虎符的支撑,这玩意一半在蒙恬身上,另一半在秦始皇身边,扶苏抗旨的话,这支部队他轻易是调不动的。
扶苏一个公子,仅凭身份和仁义,是不可能获得天下的认可的,更何况他已经是明面上被秦始皇下旨赐死的公子。
且不说他能不能力挽狂澜,扭转秦朝的混乱局势。
就是和秦朝官方势力的对抗,他也根本没有多大的希望。一时之间,他想明白了,整个天下都不可能为他所用。
他又有什么资本去反抗呢?因此,死亡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这便是扶苏为何自杀的原因。
除非当时扶苏有造反的实力,否则选择接受这份诏书,就是他最好的选择。那么,扶苏有造反的实力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造成这一切的其实也是对于帝国制度的不完善。
要是如同后世的帝国一般给予扶苏太子的权利,并且有在皇帝出巡后太子要坐镇帝都这样的规矩。
这个历史的惨剧便不会发生。
大秦的历史。
也断然会变得绝对不一样。
这一切是谁的锅呢?
始皇帝?
可能有一点。
但最应该抨击的不该是秦二世么。
……
诸天历史位面,有人惊叹,有人羡慕,有人震撼,亦有人被吓蒙,但到底也还是让大多数猜出来的人感觉心服口服。
这感动华夏千古压轴的最后一个人物没毛病。大多数诸天历史位面猜出来的人,心中都是如此心服口服的感叹了一声。
为什么要说大多数呢,因为在某些时空,祖龙压轴感动华夏千古,是那些时空很多人不能够接受的事情。
就比如说大秦时空。
六国余孽。
还有致力于反抗始皇帝的所谓大儒。
“不!不可能!”
“为什么!为什么这感动华夏千古的人物居然有嬴政那个暴君!”
“苍天无眼!嬴政那得嗜血恶魔,杀我子民,屠我王族,他凭什么有资格,成为感动华夏千古的存在!”
“他可是空耗国力,修什么没用的长城,建那没用的宫殿,最近还焚书坑儒的恶鬼,仙神如何能认可他!如何能!老天爷!求求你瞪大眼睛看看!看看你这一次认可的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暴君!”
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在悲鸣哀嚎。
一个个都是难以接受这事实,感受着天地异象的压迫,有不少余孽竟是疯癫的大喊,随即直接跳河跳崖。
他们改变不了仙神的评判,也无法面对眼前的事实——千万别觉得夸张,也不是这些人心生愧疚有所醒悟。这些个跳崖,跳河自杀的人,是接受不了心中的理想破灭,接受不了心中的希望粉碎。
他们反抗大秦统治的正当理由,就是到处宣传嬴政是千古暴君,做的事情都是劳民伤财的无用之事。
他们自己也是如此认为,认为自己在做对的事情,可如今仙神认可,那就说明嬴政是对的而他们是错的。
终其一生都为之奋斗的事业被否认。
自己认为的恶鬼暴君被认可。
如此打击。
怎么能够让他们不自杀?更不要说不知道多少人,就等着将始皇帝熬死,他们可听说了嬴政身体越发颓弱。
甚至还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咳血,眼见时日不多,他们崛起的机会就要到来,可如今嬴政竟是得到了仙神认可。
那狗皇帝的命还能熬掉吗?
显然不能。
哪怕仙神不给与嬴政额外的寿命,可在仙神【天佑】神恩的洗礼之下,嬴政积重难返的身躯也会得到痊愈。
熬不死了不说!更别谈始皇帝的这一期天地异象如此特殊,仙神还不知道要给嬴政多么恐怖和可怕的奖励。
想一想之前的霍去病,所获得的的【战神血】吧,想一想还在嬴政之下的汉武帝,所获得的【武帝躯】吧。
这些六国余孽已然看不到希望。
理想破灭加希望破碎。
自杀。
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解脱。他们倒是还算有骨气,而那些个只知道嘴强王者的大儒,就只会对着老天破口大骂。
更怂一点的还面色苍白,已经在寻思着跑路了。怎么说呢,最是薄情的是读书人,这最没有担当的也是读书人?当然不能以一概全将所有读书人都概括进去,毕竟也有很多读书人气节和风骨都值得敬佩。
只能说这些个靠喷始皇帝为生,靠喷始皇帝为自己拉人气的所谓大儒,个个都只是一群读书人里的怂包软蛋。
“哈哈哈哈哈!朕是感动华夏千古的最后一个!当真是幸运!当真是快意!”始皇帝此时在皇宫当中。
也看到了自己的异象出现在天空当中,他当然能够直视自己的异象,天与地之间,真实的始皇帝和功绩所化的异象对视,始皇帝感觉自己好似不再那么虚弱无力,孤独的难以与任何人交流心中的抱负了。
从天空当中虚幻的自己眼中,看到了最巅峰时期自己气概和野心,他好似重新燃起了所有的雄心壮志。
“陛下上榜了!陛下上榜了!”
皇宫内的无数臣子,不管是不是真心实意,都跟着欢呼雀跃了起来,他们悉数跪拜,既是对着眼前真实的始皇帝。
也是对着天空当中异象当中的驾驭群龙的始皇帝。怎么说呢,这些个臣子当中,肯定是有各怀鬼胎的人存在。
就比如胡亥,现如今的心情,别提多么的难受了。他熬不死老爹,别说和大哥争位置,怕是要跟那朱元璋的太子,不,是跟那获得了寿元加持的隋文帝的太子一样,一辈子都没有可能成功继位了。
“至少大哥也没了机会。”
也就只有这个想法能让胡亥找到些许安慰。
心情平复了一下。
当然。
他是不知道等会儿要发生的事情,不然,估计现在立刻马上就会拔腿就跑,别说平复心情了被吓死都有可能。
会发生什么呢?
仙神会介绍始皇帝的一生,最后,必然会到始皇帝人生落寞的时候,那个时刻,知道一切的始皇帝会如此反应。
便是懂的都懂了。不只是胡亥一个人还始料未及,就连李斯和赵高也是一样,完全没有任何不好的预感。
一个个都还在真心的为始皇帝拍手称快。
像是赵高。
都热泪盈眶了。
倒不是全在为始皇帝而感觉高兴,还是还在心里寻思陛下上榜,自己的小弟弟,估计也能在天佑的洗礼下重新长出来。
现在都身处皇帝最信任的人的位置了,赵高觉得自己小弟弟重新恢复,肯定不止不会影响前途甚至还能更进一步。
毕竟。
很多职位和事情是不会交给宦官的,可要是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男人,始皇帝一定会对他进行重用。
赵高心中如此想着。
而李斯呢。
“嬴政上榜了,他在我的辅佐下上了榜,想来等会儿我也会伴随着嬴政,出现在无数时间的无数人眼中。”
“不知道多少时间的人,都将知道我是多么优秀的宰相,或许以后仙神评选千古十大宰相的时候咱也能上榜。”
“嗯,就跟那霍去病和汉武帝一样。”
李斯心里面高兴的浮想联翩,别提多美滋滋了。只能说现在笑的越开心,等会儿他苦的就会多伤心吧。
大秦时空的黎民百姓,文武百官,也和其他时空的完全一样,于天地异象之间,对着始皇帝跪拜了下去。
在诸天历史位面这样的氛围下,随着始皇帝的异象驾驭龙车,巡游天下完毕,这异象便化作了一股云烟。
五彩缤纷,像是给天地带来了颜色,下一刻,便又是有异象接连而出,这一次,倒是诸天历史位面的人熟悉的异象。
又是风云陡变。
熟悉的感觉再次降临。
遮天蔽日的身姿缓缓浮现。
充斥了整个天地的威严再次充斥天地,只见,始皇帝异象所化云烟,照亮了的整个天地都是为之停止。
随着一尊恐怖的身姿,自云层当中忽然浮现,面无表情,身躯仿佛贯穿了天地,周身有星辰流转黑洞生灭。
大家都听到了那个声音的出现。
【泱泱华夏,历史如河,多少英雄人杰,谱写下一段段波澜壮阔的诗歌,他们皆是在历史当中留下了璀璨的痕迹】
【用生命写下传奇,用一生成就诗篇,细数华夏千古,我与诸君此时共聚,今朝便来细数感动华夏十大人物。】
一声声充满威严,分不清男女,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激昂无比,宛如千军万马在咆哮,带着恐怖至极的威势。
它自那翻滚的云层当中传出,充斥了整个天地间每一片的角落。
【且附耳听来。】
在这声音陡然发生之际。
仙神清晰而现。
这便是诸天历史位面的人熟悉的那个情景。如今,在俨然大多数已经知晓最后一个人物是谁的时刻,大家依旧还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仙神,等待着仙神开始颁奖,想要看看仙神到底如何看到始皇帝。
如何看待这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这个时候。
颁奖正式开始了。
仙神手中的流光凝合跳动。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随着一阵带着万分豪情,又带着无与伦比声势的是个,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曲调,于仙神流光当中传出响彻天地。
光幕流转之间开始慢慢浮现出一个身影。
随着流光涌动。
各大诸天历史位面当中。
所有的文臣武将。
所欲的帝王将相。
即便是李世民,朱元璋,乃至于汉武帝一流,都忍不住瞳孔微微一缩,他们虽未行礼却也挺直了身子。
号令重臣严肃对待,给予了开天辟地第一人应有的尊重。
【历史十大感动人物颁奖评点】
【颁奖者;江升】
一行看起来璀璨至极,正在冉冉生辉的文字,于仙神手中的流光当中缓缓浮现,待这行字幕如同水流一般慢慢流过。
紧接着。
画面流转。
一首帝王诗展现而出。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无双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仙神在展示这一期的人物的背景帝王诗。
这是一首无比霸道,气魄了得,让人感受极为震撼的帝王诗,结合流光开始呈现那仿佛要让天地都为之失色的身影。
让诸天位面无数世界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受,他们只觉自己的内心忍不住就要跪下臣服。
只见。
一个屹立于山河之上。
身着玄色帝袍,与任何一个皇帝都截然不同,眼中有山河万物,掌中有乾坤浩荡,带着君临天下的无上之姿的身影浮现。那双展现着恐怖压迫力的双眼,以及周身所散发出来的凌冽天威让人不敢对视。
始皇帝——嬴政。
他的身后一列列整齐合一,身穿黑甲手持武器的军队,亦是有滔天无尽的凶煞之威,这道身影就被这十万大军簇拥在至高之上。
大风!
这军队的肃杀之气仿佛要刺破苍穹,凶威无穷,仿佛要为那簇拥在至高的身影,讨伐这天地之间一切的不臣。
望着这让人胆寒的虎狼之师,望着始皇帝无穷威严的身姿,感受着始皇帝仿佛要让天地失色的威严。
无数人的心绪难以平复,意志不坚者,便是已经彻底失去了抵御,跪倒匍匐在了这个身影的脚下瑟瑟发抖。
若说汉武帝的野心是要将天地都统御。
那始皇帝的野心。
便是要那芸芸众生,要那天地……都为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