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李云龙开始动员青年参军。
首先,李云龙挨家挨户地走访,跟老百姓聊家常。在张二牛家,李云龙坐在炕头上,看着他家墙上挂着的破棉衣,叹了口气:“二牛,你看咱们现在分了地,但敌人要是打过来,咱们的地还能保住吗?只有咱们红军强大了,才能守住根据地,守住咱们的好日子啊!”
张二牛攥紧了拳头:“李团长,我想参军!我要跟着红军,保护老百姓!”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李云龙就动员了30多个青年参军。
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李云龙心里满是欣慰:“咱们红军又添了新力量,以后根据地就更安全了!”
与此同时,王二柱正在忙着后勤筹备。他带着几个队员,在山里找了个隐蔽的山洞,准备用来储存物资。
山洞里又黑又潮,王二柱让人搬来干草,铺在地上,再把粮食、弹药分门别类地放好。
“这些物资都是咱们的命根子,必须保管好!”王二柱一边说,一边在账本上记录着物资的数量。
随后,王二柱又去找村里的妇女主任,组织妇女缝补队赶制棉衣。
妇女们听说要给红军做棉衣,都积极响应。张大妈拿着针线,笑着说:“红军为咱们老百姓打仗,咱们给红军做棉衣是应该的!”
王二柱把布料和棉花分给大家,还跟她们说:“大家尽量做得厚实点,山里冷,别让红军战士冻着。”
妇女们点点头,手里的针线飞快地动着,没过几天,就做了不少棉衣。
建村落情报站的时候,王二柱找了几个可靠的老百姓。王二柱跟老乡们说:“以后要是发现敌人的踪迹,就用鸡毛信或者口头传递的方式,尽快告诉我们。咱们情报准了,就能提前做好准备,不让敌人得逞!”
老百姓们都拍着胸脯保证:“二柱同志,你放心,我们一定守好情报站!”
有一天,情报站的李大婶跑来找王二柱:“二柱,我看见有几个陌生人,在村外的山上转悠,看着不像好人!”
王二柱立刻把消息告诉了徐象谦和李云龙。李云龙带着队员,提前在山上设了埋伏,果然把那几个敌人的探子抓了起来。
事后,李云龙拍着王二柱的肩膀:“二柱,你这情报站建得好!这次多亏了李大婶,咱们才没让敌人得逞!军民联防,果然奏效”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冬季物资补充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徐象谦把李云龙和王二柱叫到一起:“冬天快到了,咱们的战士要是没有棉衣,没有粮食,怎么打仗?咱们一定要把物资补充好,让大家能暖暖和和地过冬,有力气跟敌人干!”
首先是棉衣的筹备。王二柱负责统计棉衣的数量。他先去村里挨家挨户地问,看看老百姓有没有多余的棉衣可以捐。张大爷把自己唯一一件厚实的棉衣拿了出来:“我年纪大了,在家待着不冷,把这件棉衣给红军战士吧,他们在外面打仗,更需要!”就这样,老百姓一共捐了150件棉衣。
接着,王二柱又带着人,整理缴获的敌人的棉衣。这些棉衣有的破了洞,有的少了扣子。王二柱找来了针线和布料,跟妇女缝补队一起,把破洞补上,把扣子钉好。
“虽然是缴获的,但咱们补一补,就能给战士们穿了!”王二柱一边缝补,一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