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一共改造了80件棉衣。
除此之外,妇女缝补队还手工缝制了120件棉衣。
当这些棉衣堆在仓库里,王二柱心里满是欢喜:“这么多棉衣,咱们的战士冬天就不怕冷了!”
在分发棉衣的时候,王二柱特意跟大家说:“一线的战士天天在外面打仗,先给他们发棉衣,咱们后勤的同志晚几天没关系。”
大家都同意,纷纷把棉衣送到了一线战士的手里。
粮食的筹备也很重要。
徐象谦制定了“地主多缴、富农少缴、贫农不缴”的征粮政策。
李云龙带着队员,去地主家里征粮。
有个地主不愿意缴粮,还说:“我家的粮食凭什么给你们?”
李云龙严肃地说:“你之前剥削老百姓,占了那么多土地和粮食,现在让你缴粮,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也是为了守住根据地!你要是不缴,咱们就按政策办!”地主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缴了粮。
这次征粮,一共征了3000斤。后来,李云龙又带着队员,在一次游击作战中,缴获了敌人300斤粮食。看着仓库里满满的粮食,李云龙笑着说:“有了这些粮食,咱们冬天就不用饿肚子了!”
弹药的补充也没落下。王二柱在村里找了个废弃的院子,改成了简易军械房。他带着几个懂军械的队员,开始复装子弹、修复旧枪。
复装子弹的时候,他们把旧子弹壳收集起来,装上火药和弹头;修复旧枪的时候,就把坏了的零件拆下来,能修的修,不能修的就找替代品。
有一次,王二柱在修复一支旧枪的时候,发现枪管有点变形。他琢磨了半天,找来一根铁棍,一点点地把枪管敲直。
“这支枪要是修好了,就能给战士们用了!”王二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继续埋头干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一共复装了1000余发子弹,修复了30支旧枪。
当所有的冬季物资都筹备好的时候,徐象谦看着仓库里的棉衣、粮食和弹药,欣慰地说:“咱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这个冬天,咱们不仅能暖暖和和地过,还能有足够的力气举行大练兵!”
12月10日凌晨,天还没亮,徐象谦再次把李云龙和王二柱叫到了指挥部。
油灯下,徐象谦铺开光山县的地图,手指重重敲在泼陂河镇的位置:“县里来消息,光山县乡苏维埃要开始分田,但民团头目易本应放话要搞破坏,老百姓心里慌,你们带一个大队过去,协助乡苏维埃把分田的事办扎实!”
李云龙刚啃了半块红薯,闻言立刻把红薯往兜里一揣,拍着胸脯应道:“总指挥放心!有俺在,保证让易本应那小子不敢露头,让老百姓都拿到自己的地!”
王二柱也攥紧了枪,跟着点头:“俺们一定把政策讲清楚,不让乡亲们吃亏!”
两人不敢耽搁,当天上午就带着队伍往光山县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