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主力红军-地方红军-群众武装”三级军事体系,明确各级武装的职责和任务;
- 地方红军由苏维埃zheng府领导,接受主力红军的训练和指挥,定期开展军事训练,学习游击战术;
- 群众武装(少先队、儿童团)在苏维埃zheng府和红军的指导下,开展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维护根据地秩序等工作;
- 红军和地方武装必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护老百姓,保护老百姓的财产,严禁欺压群众;
- 建立兵源补充制度,鼓励青壮年农民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对参军的农民给予优待,如免除家庭的部分劳役、优先分配土地等。
大会开了三天,除了土地和军事政策,还制定了财政、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取消G民党的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的农业税;开办列宁小学,让根据地的孩子免费上学;宣传革命思想,破除封建迷信等。
徐象谦全程参与了政策的制定,他把红军的战斗经验和根据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建议。
大会结束时,特委书记握着徐象谦的手说:“象谦同志,这次大会能制定出这么贴合实际的政策,你和红31师的同志们功不可没!有了这些政策,咱们鄂豫边根据地就有了根基,老百姓会更拥护咱们,革命的火种也会烧得更旺!”
徐象谦笑着摇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咱们制定了政策,更要抓好落实,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以后红31师不仅要打仗,还要帮着地方zheng府推进土地分配、训练地方武装,咱们跟老百姓拧成一股绳,才能在鄂豫边站稳脚跟,迎接更大的挑战。”
离开祠堂时,外面飘起了小雪,但代表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有的代表拿着政策文件,急匆匆地往回赶,想尽快把好消息告诉村里的乡亲;有的则围在徐象谦身边,请教如何在村里落实土地政策、组织赤卫队。徐象谦耐心地一一解答,看着眼前这群为了革命理想奔波的人,他心里充满了信心——有了明确的政策方向,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有了越来越强的武装力量,鄂豫边根据地一定会成为革命的坚固堡垒,红31师也会在这片土地上,打出更多胜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蓄力量。
而散会后的李云龙和王二柱,已经带着队员们开始协助地方zheng府丈量土地。
李云龙拿着尺子,在田埂上一边量一边跟农民唠嗑:“老乡,你家五口人,按政策能分三亩好地、两亩旱地,以后这地就是你的了,好好种,明年准能有个好收成!”
王二柱则帮着写土地证,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每一笔都透着认真。
农民们围着他们,脸上满是期待,有的还特意从家里拿来红薯、花生,塞给队员们,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红军”。
在《鄂豫边土地政纲》《鄂豫边军事政纲》的指引下,鄂豫边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地方武装逐渐壮大,红31师的队伍也越来越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