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54章 郗超的臂膀

第54章 郗超的臂膀(2 / 2)

他的判断并非每次都准确,但视角独特,往往能触及他人忽略的细节。郗超依旧不置可否,但那些朱笔批注渐渐少了。

而核算校验之责,更是繁琐至极。涉及粮草,需计算路途损耗、民夫消耗;涉及兵员,需核验各部缺额、赏格标准;涉及军械,需对照库存与拨付数目。他必须确保每一组数字都经得起推敲,每一个方案都逻辑自洽。

某次,他便发现一份批予某部添置营帐的文书,所需布匹数目竟远超实际所需,仔细核验后发现是书吏抄录时误将“百”写成了“千”。又一次,一份调派民夫疏浚河道的方案,其预估工时严重不足,若按此执行,必定延误工期。他均立即标注退回,要求复核。

其严谨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引得一些经办文吏私下叫苦不迭,却无人敢质疑其正确性。因为凡经他手核算发出的文书,至今未出任何纰漏。

他变得异常忙碌,值房内的灯火常常亮至深夜。但他乐在其中,仿佛久旱的禾苗逢遇甘霖,贪婪地吸收着一切知识与经验。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对江北的局势、对战争的准备、对西府这台机器的运作方式,有了愈发深刻的理解。

这日,他正在分析一批关于羌人各部动向的零散情报,试图从中找出姚襄核心力量的分布规律。李效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份密封的函件。

“陆参军,郗参军急令。这是刚从广陵加急送来的关于徐兖二州流民安置的奏报抄本,郗参军让你即刻阅览,提炼要点,并草拟一份西府对此事的应对建议,半个时辰后送入签押房。”

这是第一次,明确要求他不仅分析,更要直接提出政策性建议。陆昶精神一振,接过密函:“是!”

他快速阅读着奏报。内容涉及北上流民激增,如何安置、如何防止其与本地居民冲突、如何从中招募兵员、又如何防范奸细混入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时间紧迫,他大脑飞速运转,结合平日所看的户籍政策、粮草储备、兵员招募条例,以及对江北民情的了解,奋笔疾书。

不到半个时辰,一份简明扼要的摘要和一份建议书便已写成。建议包括:设立临时安置点分区管理、以工代赈兴修水利道路、严格核验流民身份并连坐担保、从中遴选精壮者单独编练新军等等举措,既务实又有可操作性。

他将文书送入签押房时,郗超正与一位负责民政的参军议事。郗超接过陆昶的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并未立刻表态,只是将其放在案上,对那参军道:“方才你所议之事,可再参详此策。”示意了一下陆昶的那份建议。

那参军好奇地拿起看了几眼,面露讶色,不禁抬头打量了一下垂手立于一旁的陆昶。

陆昶恭谨退出。他知道,自己的建议是否被采纳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真正进入了郗超的视野,开始接触到西府核心的决策层面。

他渐渐成了郗超处理庞杂信息、校验关键决策不可或缺的臂膀。虽无名分上的提升,但实际承担的责任与获得的信任,已远超寻常参军。

西府这台精密而冷酷的战争机器,正在他的面前,缓缓揭开它最深层的运作奥秘。而他也正将自己打磨成这台机器中一个越来越关键的部件。

夜色中,他走出文书处,抬头望向北方星空。那里,乱局如麻,却也蕴藏着无限可能。

他握紧了袖中的玉玦,目光沉静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