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试制火炮!改革田税!(1 / 2)

次日清晨,偏殿的门窗都被厚厚的锦缎遮住,只留下几盏宫灯照明,气氛肃穆得如同祭祀。

宇文恺、李安,还有那位在晋阳主持火枪铸造的秦老工匠,并排站在案前,神色紧张。

当杨勇从暗格取出滑膛炮图纸展开时,三人的眼睛瞬间瞪圆了。

秦老工匠踉跄着上前一步,手指颤抖地抚过图纸上的炮管截面图,嘴唇哆嗦着:“这……这铁器竟能做得这般精巧!陛下,这是……要将火药的力道,用在这铁管子上?”

李安说道:“陛下,这炮管如此厚实,怕是得用百炼精铁才能铸造吧?还有这炮架,带着轮子,难道是想让它能移动?”

宇文恺则盯着图纸上的弹道计算表,眉头紧锁:“这上面的刻度、角度,似乎与算经里的勾股定理有关……若要让炮弹打得准,怕是得请算学博士来帮忙校准。”

杨勇看着三人各有侧重的反应,满意地点点头:“秦师傅说得对,这火炮靠的就是火药爆炸的推力;李安考虑的机动性也很重要,战场之上,能快速转移的火炮才是利器;宇文大人想到的校准,更是关键。”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朕给你们三个月时间,务必造出一门能用的火炮。材料不够,去洛阳府库支取;工匠不够,从各工坊抽调最顶尖的;若有人敢泄露消息,以通敌论处!”

三人齐声应道:“臣等遵旨!”声音里既有压力,更有兴奋。

对于工匠和军工而言,这样前所未有的兵器,无疑是最大的诱惑。

接下来的日子,洛阳城西的工坊区愈发森严。

禁军不仅封锁了周边街道,连上空都禁止飞鸟掠过——李安让人在围墙四周张了大网,说是防刺客,实则是怕有人窥见里面的秘密。

秦老工匠带着十名最擅长铸造的徒弟,日夜守在冶炼坊。

铸造炮管比火枪枪管难得多,既要保证内壁光滑,又要确保壁厚均匀,稍有偏差,发射时便可能炸膛。

第一炉铸造的炮管冷却后,用探杆一测,发现内壁有细微的砂眼,秦老工匠二话不说,抡起大锤将其砸得粉碎。

“师傅,这都已经是第五根了……”一个年轻徒弟心疼地看着碎铁,那可是耗费了三天三夜才铸成的。

秦老工匠抹了把脸上的汗,沉声道:“陛下说过,这火炮是要上战场的,炸膛了伤的是自己人!砂眼、气泡,一点都不能有!再开一炉,这次铁水多炼半个时辰!”

宇文恺则带着算学博士们,在空地上用石灰画出刻度,反复计算不同角度下炮弹的飞行距离。他还让人做了个木质的炮架模型,用石子代替炮弹,一次次试验炮架的稳定性。

“宇文大人,按这刻度表,若将炮口抬高两指,炮弹能飞出三里地!”一个算学博士兴奋地喊道,手里的算筹都掉在了地上。

宇文恺却摇摇头:“三里地是远,可准头呢?昨日试了十次,有五次落在了靶标的丈许之外。若打不中敌军,再远也没用。”他蹲下身,在石灰地上画着抛物线,“得想个法子,给炮管加个固定的标尺。”

李安则寸步不离地守着火药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