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梁王要反(1 / 2)

渭河北岸,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鸣般滚滚而来,震撼着每一寸土地。

天际线下,数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如同黑色的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掠过平原,向着南方疾驰。

随着队伍的推进,大地似乎在颤抖,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激动的气息。远处,西安城的轮廓渐渐清晰,城墙巍峨,城门紧闭,城上“梁”字大旗迎风招展!

榆林镇的铁骑如黑色锋刃切开平原,马槊的寒光刺破晨雾;宁夏火器营的骆驼炮在沙尘中若隐若现,引线火星明灭如鬼眼;甘肃重骑的铁甲碰撞声似阎罗殿前的锁链拖曳,每一步都让西安城墙的砖缝渗出灰屑。

朱由崧站在城头望着前方成群的铁骑却丝毫没有慌乱!

“孙督师,秦逆作乱已经被本王平定了,你这可是姗姗来迟啊!”

孙传庭猩红披风在朔风中猎猎作响,他勒马城下,仰头看着垛口间那张熟悉的面孔。

有些得意的喊道:“听闻梁王殿下邀本督前来商议军国大事,本督依约前来,却为何紧闭城门?”

朱由崧单手按着城墙,红色四团龙袍纹丝不动。

片刻后说道:“打开城门!”

一旁的宋献策赶紧提醒:“殿下三思,毕竟是五千边军精锐,一旦入城......”

朱由崧摇了摇头:“孙传庭今日并不是来夺城,只是来示威的!他此举是告诉本王,他这个三边总督手中还握有边军精锐,好叫本王有所忌惮!”

“放心开门,他不会入城的!”

铰链绞动的巨响中,吊桥轰然砸落!

孙传庭的指尖在缰绳上僵住。

他早探得朱由崧实力:河洛三卫两万、改编秦军一万五、潼关八千精兵,此刻西安城内少说驻军三万。自己这五千骑入城,无异于羊入虎口。

“本王已经备好了美酒佳肴,还请孙总督赏光,入城一叙!”这时传来了朱由崧的声音!

孙传庭突然勒住马头:“殿下盛情难却,但边军粗鄙,恐惊扰百姓。你我不如就在这里把话说清楚吧!

朱由崧也很清楚,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他们已经不可能像当初在开封城外那般单骑畅谈了!

他大声说道:“孙督师既然是三边总督,那本王就给你一个面子,西安府以北的延绥、庆阳、平凉等府以及九边重镇本王不会插手!”

“但是本王将在西安、凤翔、汉中三府剿灭张献忠的余孽,孙督师就不要参合了!”

汉中可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关键之地,扼守秦岭。凤翔更是关中的西大门,两者皆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中凤翔西南的大散关为“川陕咽喉”,武侯北伐、玄宗入蜀皆经此处。

另一条陇关道更是向北经陇州通甘肃,蒙古骑兵南下传统路线。

凤翔之于陕西,犹如潼关之于河南,是“守西安必守凤翔,得关中必争陇右”的核心枢纽。

这朱由崧的战略眼光倒是毒辣!

占据关中并不可怕,这里是平原,只能依托城池防御!

可是一旦得到凤翔同汉中,那关中之地将会变得固若金汤,进退自如。

尤其是这凤翔,绝对不能落在朱由崧的手里。

孙传庭大声说道:“据本督所知,梁王殿下请封西安之事,陛下尚未答复!如今献贼逃窜至商洛山,的确有南窜汉中的可能,同凤翔却是毫无关系!”

朱由崧说道:“孙督师这个三边总督也只能管理榆林、宁夏、甘肃三镇!孤也不是同样承诺放弃了延安,庆阳等地!”

“守关中哪有不取凤翔的?这凤翔本王决不放弃,若孙督师一定要同本王争上一争,那我们就只有兵戎相见了!”

孙传庭暗道不好.....

凤翔城头,寒风卷着细雪拍打在守将赵崇礼的铁甲上。他眯着眼,盯着城下那支风尘仆仆的骑兵队伍。为首之人高举陕西巡抚衙门的令旗,猩红的“汪”字在暮色中格外刺目。

“开城门!”城下骑士厉声喝道!

“汪巡抚急令:献贼已入汉中,正沿陈仓道北上,命凤翔守军即刻南下堵截!”

赵崇礼眉头紧锁,接过亲兵递来的调令。羊皮纸上的印信确实是汪乔年的关防大印,字迹也分毫不差;可是这调令来的实在有些突然!

李来亨端坐马背,面甲下的目光冷静如冰。他刻意让战马疲惫喘息,铠甲上还泼洒了早已凝固的血浆,俨然一副激战后的模样。

见城上迟迟不应,他猛地抽出腰刀,刀尖直指南方:赵将军!献贼若破陈仓道,凤翔便危险了,贻误军机之罪,你担得起吗?”

这一吼,城上士卒骚动起来。

赵崇礼攥紧调令,青筋暴起。

他终于咬牙下令:“开城门!”

“留五百人守城,其余随我南下......”

赵崇礼率部在陈仓道跑了一大圈,压根连献贼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凤翔府已经被李来亨攻陷,不仅如此凤翔府境内的眉县、扶风、宝鸡等地已经全部落入了河洛三卫的手中!

孙传庭得知此事后,几乎吐血!

占领凤翔之后,朱由崧的对关中的防御几乎无懈可击,此时恰逢士兵来报漠南蒙古蠢蠢欲动!

三镇边军兵力空虚,孙传庭也不敢一直将主力逗留在凤翔,只得一边回援,一边向京师发送奏报:“梁王朱由崧强占西安、凤翔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