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那位阿妈妮似乎也意识到了危险,她回头看了一眼俯冲下来的敌机,又看了一眼不远处志愿军停放卡车的场地和更远处一些惊慌奔跑的志愿军年轻战士的身影。她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猛地将两个孙子用力推向旁边一个浅土坑,用朝鲜语大喊了一声(事后懂朝语的战士翻译,大意是“趴下别动!”),然后,她竟然转过身,朝着与卡车场地和孙子们藏身地相反的方向,那片空旷的田野,跌跌撞撞地跑了过去!一边跑,还一边挥舞着手中一块白色的头巾!
俯冲的敌机飞行员显然被这个突然出现的、在空旷地带上奔跑的目标吸引了注意力,机头微微调整,机枪子弹如同毒蛇的信子,追着阿妈妮的身影扫射过去!
“哒哒哒哒——!”
尘土在阿妈妮身后溅起一串串烟柱。她瘦弱的身影在弹雨中踉跄了一下,最终还是倒了下去,那片白色的头巾,飘落在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而正是她这舍生忘死的举动,成功吸引了敌机的火力,为那片区域的志愿军车辆和人员,也为她的孙子们,赢得了宝贵的十几秒隐蔽时间。
“阿妈妮!!!”
目睹这一幕的志愿军战士们,眼眶瞬间红了,发出了悲愤的怒吼。高射机枪阵地上的战士,不顾暴露的危险,疯狂地向敌机倾泻着子弹。
空袭结束后,林文澜第一时间带人冲到了那位阿妈妮倒下的地方。老人已经停止了呼吸,身中数弹,但她的眼睛还望着孙子们藏身的方向,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决然。被她推入土坑的两个孩子,除了惊吓,毫发无伤,正被闻讯赶来的村民和志愿军战士紧紧抱在怀里,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
整个村庄都陷入了巨大的悲恸之中。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只知道辛勤劳作的普通朝鲜母亲,用最惨烈、最直接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恩情,什么是牺牲。
林文澜站在阿妈妮的遗体前,缓缓摘下了军帽,深深地三鞠躬。他身后的所有官兵,也都无声地脱帽致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和力量,在空气中弥漫。
“厚葬阿妈妮。”林文澜的声音沙哑而低沉,“以我们第十三兵团全体指战员的名义,立碑!碑文就写:‘伟大的朝鲜母亲,中朝友谊永存!’”
他转过身,面对聚集过来的朝鲜村民和部队官兵,提高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乡亲们!同志们!大家都看到了!这位阿妈妮,为了救我们的战士,为了救我们的装备,牺牲了自己!她的血,不会白流!这笔血债,我们记下了!我们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从今天起,谁要是再敢欺负朝鲜乡亲,就是跟我们第十三兵团全体将士过不去!我们一定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他的话语,通过翻译,传到了每一个朝鲜村民的耳中。村民们看着这位中国将军眼中闪烁的泪光和坚定的意志,看着周围那些同样眼含热泪、神情肃穆的中国士兵,长久以来的隔阂、猜疑,在这一刻,仿佛被阿妈妮的鲜血和这铿锵的誓言彻底融化了。
葬礼举行得简单而隆重。志愿军派出了仪仗队,鸣枪致哀。几乎全村的百姓和驻地大部分官兵都自发前来送行。许多朝鲜老人拉着志愿军战士的手,老泪纵横,用生硬的汉语重复着:“谢谢……谢谢……好军队……”
阿妈妮的牺牲,像一道强烈的催化剂,极大地促进了军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此后,群众工作推进得出奇顺利。村民们主动为部队提供情报,帮助巡逻放哨,甚至冒着危险为部队带路、运送物资。部队也更加注重保护群众,帮助生产,真正做到了军民一体。
林文澜抓住这个契机,将群众工作与军事行动、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他指示政治部大力宣传阿妈妮的英雄事迹,将其作为活生生的教材,激发官兵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复仇意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军民联防机制,将驻地附近的朝鲜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民兵队,配合部队站岗放哨,共同构筑起一道真正的、坚不可摧的民心防线。
这条看不见的防线,其力量,开始在后续的斗争中,逐渐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