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暗流涌动:针锋相对(1 / 2)

阿妈妮用生命浇灌的中朝友谊之花,在阳德山谷悄然绽放,军民联防的根基日渐牢固。村民们警惕的目光和志愿军严密的巡逻,共同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监视网,让此前活跃的敌特分子一时难以施展。然而,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暗流最为汹涌。敌人显然不会坐视第十三兵团这只受伤的猛虎舔舐伤口、恢复利爪。更隐秘、更专业的破坏,如同潜伏的毒蛇,悄然逼近。

兵团指挥部矿洞内,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林文澜、周志宏、杨文涛,以及刚刚伤愈归队、负责情报侦察的侦察团长张志勇齐聚一堂。桌上摊着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和几份截获的、经过技术部门初步破译的零碎电文。

“司令员,情况不太对劲。”张志勇指着照片上几个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的阴影,“这是我们侦察分队在西南方向鹰嘴岩一带发现的痕迹,不是普通山民或者野兽留下的。对方很专业,善于利用地形伪装,行动几乎没有规律可循。而且,从脚印和遗留的细微物品看,不是之前那种本地招募的乌合之众,更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特种人员。”

杨文涛吊着左臂,用右手拿起一份电文残片,眉头紧锁:“我们加强无线电监测后,捕捉到几个非常短暂、信号微弱且频率跳变的异常信号源,方位大致在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与鹰嘴岩的发现可以相互印证。对方使用了我们尚未掌握的新型通讯设备,而且通讯纪律极严,每次发报时间不超过十秒,很难定位。”

周志宏补充道:“另外,根据友邻部队通报和朝鲜当地组织提供的线索,近期确实有美军情报部门辖下的特种小队,代号‘幽灵’和‘剃刀’,可能已经渗透过我们的外围防线,具体目标和行踪不明。他们的装备和训练水平,远超一般部队。”

林文澜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嗅到了熟悉而又危险的气息——这是高手过招前的试探。敌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他这支兵团最虚弱、最关键的重整时期,进行致命一击。指挥中枢、刚刚恢复的通讯节点、囤积宝贵物资的仓库、乃至像杨文涛、王铁柱这样的高级指挥员,都可能成为目标。

“看来,客人是带着厚礼上门了。”林文澜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我们不能失礼。文涛,你的伤怎么样了?”

杨文涛立刻挺直身体:“左臂还不能剧烈活动,但脑子没问题,指挥也没问题!”

“好!”林文澜目光锐利地看向他,“我给你授权,从侦察团、警卫营以及各部队抽调最精锐的战士,包括熟悉当地情况的朝鲜同志,立即组建一支代号‘猎犬’的反特特别分队!由你直接指挥,张志勇担任副手,专司负责清剿这些渗透进来的老鼠!要人给人,要装备给最好的装备!我只有一个要求:挖出他们,消灭他们,确保兵团核心和要害部门的安全!”

“是!保证完成任务!”杨文涛和张志勇同时立正,眼中燃烧起猎手般的兴奋。

“猎犬”分队迅速成立。成员皆是百里挑一的精英:有擅长追踪辨迹的老猎人出身的老兵,有精通格斗捕俘的侦察尖子,有懂无线电侦测的技术骨干,还有几位对当地山林了如指掌、政治可靠的朝鲜人民军协理员和民兵骨干。装备也优先配发:加装了消音器的冲锋枪、狙击步枪、夜间观测仪、以及兵团仅有的几部便携式无线电侦测设备。

一场无声的暗战,在阳德周边的崇山峻岭、密林深谷中悄然展开。

“猎犬”们如同真正的猎犬,凭借着敏锐的直觉和专业的技能,一寸寸地梳理着可疑区域。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丝不寻常的痕迹——一根被无意中碰断的枯枝,一片被踩踏后与周围生长方向不符的苔藓,甚至是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同于当地人的体味(由带着军犬的小组负责)。杨文涛和张志勇则坐镇临时设立的前进指挥点,根据各方汇集来的信息,在地图上不断标注、推演着敌人的可能渗透路线和潜伏点。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上的博弈也在激烈进行。来自志司的通报显示,开城地区的停战谈判已陷入僵局。美军倚仗其海空优势和尚未被完全削弱的军事实力,在战俘遣返、军事分界线划定等关键问题上漫天要价,毫无诚意。谈判桌下的较量,直接影响着战场上的态势。

“总部判断,敌人很可能利用谈判作为烟雾,争取时间调整部署,并伺机发动新的局部进攻,以图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多筹码。”周志宏将一份绝密电文递给林文澜,“要求我们各部,加快整训步伐,做好随时应对敌军中等规模以上进攻的准备,并寻机给予反击。”

战与和的迷雾笼罩在每一位指挥员心头。部队内部,新兵们经过数月近乎残酷的磨砺,战术动作、武器装备操作已像模像样,但缺乏实战检验的“钢火”终究差了一层。而部分从长津湖尸山血海中幸存下来的老兵,面对即将可能到来的新战斗,心情复杂。他们渴望复仇,却又深知战争的残酷,对带领这些“新兵蛋子”再次踏上九死一生的战场,内心充满忧虑和责任感。新老兵之间的磨合,进入了深水区。

这天,一场连级规模的实兵实弹对抗演习在山谷间展开,旨在检验训练成果和诸兵种协同。林文澜亲临现场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