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即将到来的决战(2 / 2)

第三,邀请经济学家撰写评论文章,分析中日贸易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非单方面‘宽容让利’,明确‘铭记历史’与‘发展合作’并不冲突,批判将两者对立的错误观点。”

一周后,反击内容集中上线。《人民日报》刊登的《历史不容篡改 合作需守底线》一文,曝光了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材、删除金陵惨案的相关内容的官方文件。

此外,还引用了侵华老兵的真实口述:“日本政府从未真正道歉,所谓的‘民间反思’大多是个别行为,甚至有不少右翼团体公开否认战争罪行。”文章还附上了战争受害者张奶奶的证言:“我的父母都死在日军的屠刀下,这笔血债不能忘。宽容不是无底线妥协,合作更不能以牺牲历史真相为代价。”

《法制日报》的《赴日淘金梦碎记》则披露了多个真实案例:“河南务工者王某,被中介以‘月薪3万日元’为诱饵骗走5万元服务费,到日本后才发现工作是非法黑工,不仅月薪只有1万日元,还经常被雇主克扣;浙江青年陈某,轻信‘小商品贸易暴富’的谎言,携带全部积蓄赴日创业,因不熟悉当地法律和市场规则,货物被海关扣押,最终血本无归,流落街头。”公安部门还通过媒体发布预警,提醒公众警惕赴日务工骗局,截至目前已侦破相关案件20余起,抓获诈骗分子50余人。

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栏目也邀请经济学家进行解读:“中日贸易合作的基础是平等互利,而非单方面的‘宽容’。我们欢迎日本有诚意的民间反思,但坚决反对借‘友好’之名掩盖历史真相。

同时,赴日务工存在诸多风险,语言障碍、法律差异、就业陷阱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盲目跟风只会得不偿失。”

真实的案例和权威的解读再次扭转舆论风向。

小林在看完《人民日报》的文章后,羞愧地对同事说:“原来之前的‘反思故事’是假的,差点被误导了。铭记历史和发展合作确实不冲突,不能为了所谓的‘宽容’就忘了过去。”

菜市场里的大妈们也打消了让孩子赴日打工的念头,一位大妈说:“没想到外面这么多陷阱,还是在国内踏实工作靠谱。”

那些炒作赴日务工的中介公司,也因公安部门的打击行动纷纷倒闭,不少被骗的年轻人成功追回了损失。

临海别墅内,季鸿远看着最新的舆论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下属低着头汇报:“老板,我们的舆论攻势又被瓦解了,公安部门还查处了我们暗中扶持的几家中介公司,现在公众对‘中日友好宽容论’和‘赴日淘金热’的信任度几乎为零。”

季鸿远沉默良久,突然冷笑一声:

“陆则,你确实有两把刷子。但这场认知战,我还没输。

通知下去,准备启动第四轮计划,这次我们瞄准实体经济领域,从产业链入手给陆则制造麻烦。”

他走到书桌前,翻开一份标注“绝密”的文件,眼中闪过一丝狠辣:“我倒要看看,他能护得住舆论,能不能护得住国内的民族企业。”

与此同时,指挥中心的技术组再次截获了季鸿远团队的加密通讯。陆则看着屏幕上的情报,眼神变得愈发锐利:“看来季鸿远要从舆论战场转向经济战场了。通知各部门做好准备,无论他出什么招,我们都奉陪到底。”

一场横跨舆论与经济领域的全新博弈,已然拉开序幕。

这一次,交锋的不仅是认知与真相,更是国家经济安全与民族企业的未来,双方的较量也随之进入更复杂、更凶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