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鸿远关于针对经济和产业链的布局,最终选择将矛头对准中医药产业,绝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精准猎杀。
在他背后美国幕后势力的战略蓝图里,中医药从来都不只是一门医术、一个产业,而是中国民族精神与民生根基的双重命脉。
从文化层面,它是中华数千年传承的智慧结晶,是“阴阳调和”“辨证施治”的哲学具象,是维系民族自尊与自信的精神图腾,毁掉它,就等于斩断一段不可再生的文化根脉;
从民生层面,这条产业链上承千万药农的生计,中连无数炮制工坊、中药企业的存亡,下接亿万百姓的日常健康,药农种药材、工坊炮制药、药企产成品、诊所开药方,环环相扣养活了近千万家庭;
而最终的图谋,是彻底摧毁中国自主的医药体系,让西方凭借西药专利垄断和技术优势,全面掌控中国药价定价权,届时普通百姓将陷入“吃不起药、离不开进口药”的困境,中国的健康命脉从此被他人拿捏。
看清这三重要害,季鸿远的猎杀计划分两步走,先破国内根基,再设国际死局,两记杀招层层递进,招招致命。
第一回合:污名化绞杀——让国人自弃珍宝
1999年盛夏,一场精心策划的“中医糟粕论”风暴,以雷霆之势席卷全国。
季鸿远掌控的《意林》《读者》等媒体,几乎同时推出专题报道,封面标题刺眼夺目:《中医伪科学:无稽之谈的阴阳五行》《古方是毒瘤:拖累民族产业的落后遗产》《中药致癌?那些被掩盖的健康真相》。
文章里,虚假案例被编造得有鼻子有眼:“某地农民李某,迷信老中医的‘抗癌偏方’,拒绝西医化疗,服用三个月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后,肾衰竭离世”,“上海某儿童医院接诊多名儿童,因服用家长自制的中药补剂,导致重金属超标,智力发育受损”。
为了增强说服力,季鸿远还高价收买了一批投机学者和被淘汰的西医从业者,让他们以“专家”身份出镜,在各地文化宫、医院、社区开讲座,对着台下焦虑的民众大放厥词:
“中医的‘望闻问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就是瞎猜;所谓古方,不过是古代人不懂医学的经验之谈,里面大多含有毒性成分,长期服用只会慢性中毒”
“西方医学已经发展到基因治疗阶段,我们还抱着几千年前的糟粕不放,这是对国民健康的犯罪,中医药理应被彻底逐出医疗体系”。
舆论造势的同时,季鸿远的暗线早已渗透到中医药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
在河北安国——中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一群伪装成“市场分析师”的人穿梭在药农中间,拿着报纸上的虚假报道忽悠:“你们种的黄芩、当归都是‘落后药材’,现在没人信中药了,再过半年肯定全砸手里,不如赶紧砍树改种西药原料,一斤能多卖好几块钱”。
在浙江某百年中药厂,伪装成“投资顾问”的掮客找到了愁眉不展的老板:“你守着那几张老方子有什么用?销量暴跌,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听我的,把方子低价卖掉,转型代理西方保健品,我保证你三个月就能扭亏为盈”。
更有甚者,季鸿远还教唆一批地痞流氓,在城市里的中医诊所门口张贴“害人糟粕”“非法行医”的标语,时不时上门骚扰,吓得患者不敢进门。
这场污名化绞杀的威力,远超想象。
短短一个月,安国药材市场的黄芩价格从每斤12元暴跌至4元,堆积如山的药材无人问津,不少药农看着自家种了三年的药材烂在地里,心疼得直掉眼泪,最终只能挥起锄头,把即将收获的药材树砍倒,改种玉米、小麦;
南方三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中药厂,因销量锐减、资金链断裂,相继宣告倒闭,上千名工人失业回家,其中不少老药工已经在厂里干了一辈子,拿着微薄的遣散费,看着熟悉的厂房被贴上封条,茫然无措;
在城市里,曾经门庭若市的中医诊所变得门可罗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一辈子靠着祖传方治病救人,如今却被骂成“骗子”,只能闭门不出,有的甚至把珍藏多年的秘方手稿锁进箱子,叹着气说“不想再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