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542章 唐风席卷异界民

第542章 唐风席卷异界民(1 / 2)

文化输出的软实力战略,如同播撒向诸天万界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开始破土发芽,展现出其潜移默化却又无孔不入的强大力量。仙唐的文化,不再仅仅是贸易清单上的附加品或外交场合的点缀,而是真正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唐风”,开始席卷它所触及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异界民众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甚至思想观念。

波斯,泰西封外,一座贵族别墅。

一场小型的、私密的沙龙正在举行。与以往充斥着波斯香料、葡萄酒和竖琴音乐的传统宴会不同,此次沙龙显得格外“东方”。客厅的布局刻意模仿长安风格,矮几代替了高桌,宾客需席地而坐(虽有些不伦不类)。墙壁上悬挂着临摹的仙唐水墨山水画,虽然笔法稚嫩,意境全无,却彰显着主人的“品味”。

沙龙的主角不再是吟游诗人,而是一位受邀前来、风度翩翩的仙唐“文化使者”。他并未高谈阔论,只是微笑着焚起一炉清雅的檀香,然后用优雅的动作演示着仙唐的茶道。

“此乃‘清心茶’,采自终南山灵雾之间,需以八十度山泉冲泡,方得其真味。”使者声音平和,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仪式感和宁静韵味。“品茶之道,在于静心、体悟、明性,乃修身养性之妙法。”

围观的波斯贵族们,尤其是那些对国内僵化压抑的宗教氛围和混乱政局感到厌倦的年轻一代,看得如痴如醉。他们学着使者的样子,笨拙地捧起小巧的瓷杯,抿一口微苦回甘的茶汤,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一丝远离尘嚣的宁静与高雅。

“太美妙了!这才是文明人应有的生活!”一位年轻贵族低声对同伴感叹,“比起神殿里那些枯燥的祈祷和没完没了的宴会,这种宁静致远的东方智慧,更令人心驰神往。”

很快,“唐式茶会”在波斯上层社会悄然流行开来,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虽然不免有附庸风雅之辈,但仙唐文化中那种对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的强调,确实击中了一部分波斯精英的内心。甚至连波斯宫廷,也偶尔会举办此类茶会,试图以此彰显其“开明”与“国际化”。

罗马,君士坦丁堡大竞技场。

尽管元老院对东方文化的渗透忧心忡忡,但底层民众的喜好却难以遏制。一场别开生面的“东西方杂艺表演”正在这里举行。来自仙唐的杂耍艺人,表演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踏索、幻术(结合了简易符文和药物)和武技展示(经过美化编排的军中小把式)。

那轻盈如燕的身姿、匪夷所思的“魔法”、以及充满力量与美感的武术,引发了罗马市民一阵阵山呼海啸般的喝彩。相比之下,传统的战车竞赛和角斗士厮杀,似乎显得有些野蛮和过时了。

表演结束后,街头巷尾的孩子们开始模仿着仙唐艺人的动作,嘴里喊着半生不熟的汉语招式名。一些落魄的罗马艺术家,也开始尝试将仙唐的故事元素(如他们理解的“龙”、“侠客”)融入自己的戏剧和壁画创作中,虽然不伦不类,却充满了异域情调,颇受欢迎。

仙唐的“文化使者”们,甚至有选择地向罗马平民传授了一些简化到极致的“五禽戏”、“八段锦”之类的养生导引术,宣称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在医疗条件落后的罗马底层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练习,效果竟出乎意料的好(得益于微弱的龙气环境),进一步加深了对仙唐“神奇”文化的向往。

希腊,雅典废墟附近的新城。

这里的反响则更为理性,也更为深刻。仙唐“文化使团”带来的并非茶道或杂技,而是精心挑选的、经过翻译和注释的《论语》、《道德经》节选,以及袁天罡所着的《星象窥天录》(简化阉割版)。

在古老的广场上,仙唐的学者与希腊的哲学家们展开了公开的辩论。议题涉及“秩序与自由”、“个人与集体”、“君王与神明”。

一位仙唐学者引经据典:“我仙唐圣皇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大的中央集权方能带来普遍的秩序与繁荣,如龙气滋养万物…”

一位希腊老哲学家则激烈反驳:“荒谬!秩序不应以牺牲自由为代价!雅典的荣光源于每个公民的智慧与勇气,而非某个至高无上的独裁者!”

争论异常激烈,谁也无法说服谁。然而,仙唐典籍中那套完整、严谨、强调和谐与秩序的哲学体系,却给许多希腊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在城邦制衰败、内部纷争不断的当下,仙唐的模式似乎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更有效的社会治理思路。虽然他们依旧批判其缺乏“自由”,却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秩序”的价值。私下里,研究仙唐典籍的希腊学者小圈子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