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适时补充道:“大仙,非是陛下危言耸听。晚辈近日观测地脉,发现劫气已非仅萦绕人间王朝气运,而是开始渗透大地根基。尤其西北战事激烈之地,灵脉已有枯竭萎缩之兆。长此以往,恐殃及池鱼。陛下之意,并非要大仙直接参与征伐,而是希望借重大仙梳理地脉、稳固乾坤之无上神通,助此方天地抵御劫气侵蚀,亦是保护如人参果树这般的天地灵根不受损害。此乃功德无量之事,于大仙之道,亦是一种修行与护持。”
李渊接过话头,语气诚挚:“正是此理。朕非请大仙出手助朕攻打谁,而是请大仙为了这方天地,为了这孕育万千生灵、亦孕育了人参果树的乾坤世界,略施援手。若大仙允准,朕可下令,凡大唐疆域所及,皆尊五庄观为圣地,助大仙传播道统,收集信仰。朕所知的一些关于洪荒地脉、乃至混沌元气的秘辛,亦可与大仙探讨。”
威逼(劫气波及灵根)、利诱(护持道统、探讨秘辛)、并且将请求包装成“为了天地”而非“为了大唐”,李渊的言辞极有分寸,直指要害。
镇元子再次沉默,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长须。他目光扫过案上的“天地”二字牌位,又仿佛穿透静室,看到了万寿山地底深处那株生机勃勃又与自己性命交修的人参果树。他确实感知到了近期地脉的不寻常波动,那劫气中蕴含的毁灭与混乱意味,让他这等境界的存在也感到一丝不安。
良久,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岁月的沧桑与一丝无奈:“唉……天地大劫,果然无人能 truly 置身事外。陛下好口才,好算计。”
他抬起眼,看向李渊,眼神变得锐利了一些:“相助梳理地脉,稳定乾坤,并非不可。但贫道有言在先:
第一,贫道只做此事,不会直接出手助陛下对抗天庭或西方神系。
第二,陛下需以人皇之气运立誓,绝不可损及万寿山及人参果树分毫,且需履行方才所言,助贫道道统传播。
第三,陛下所知的那些‘秘辛’,贫道确有几分兴趣。”
李渊心中一定,知道事情成了大半,正色道:“大仙所言,朕皆可应允。朕以大唐国运与自身道途立誓,必恪守承诺!”
镇元子点了点头,神色缓和了些许:“既如此,贫道便应下了。我会派遣门下弟子,持我地书《山海经》拓印副册,前往神州地脉节点之处,助你稳定山川,疏导灵机,抵御劫气侵蚀。必要时,我亦可亲自出手,调理大型地脉变动。”
“如此,多谢大仙!”李渊郑重拱手,心中一块大石落下。有镇元子这位地仙之祖承诺稳定地脉,那天灾中最可怕的地龙翻身、灵脉枯竭等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希望,帝国的根基将更加稳固。
“不必言谢,互利之事罢了。”镇元子摆了摆手,忽然像是想起什么,又道:“不过陛下,你逆天而行,劫难恐不止于天灾。人祸,或许更烈。你身边之人,亦需谨慎。”这话语似乎意有所指,带着一丝淡淡的警示。
李渊目光微凝:“大仙是指?”
镇元子却不再多言,闭上了眼睛:“天机不可尽泄。陛下好自为之。清风明月,送客。”
两位小道童应声而入,恭敬地请李渊和袁天罡离开。
离开五庄观,回望那云雾缭绕的万寿山,袁天罡低声道:“陛下,镇元大仙最后所言……”
李渊面色沉静,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厉:“朕知晓。世民的心魔,罗睺的阴影,乃至朝堂内外的暗流……人祸,从来都比天灾更防不胜防。但眼下,先稳住天地大局再说其他!”
得到了镇元子的承诺,李渊心中底气更足。下一步,便是要去会一会另一位同样古老而强大的存在,那位居于幽冥血海,与天道圣人都敢争锋的魔道巨擘,冥河老祖。与虎谋皮,固然危险,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