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364章 群星列阵

第364章 群星列阵(1 / 2)

渭北汉陵如同一个不断散发出冰冷与死寂气息的黑洞,吸引着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全部精力,也逼迫着李渊必须以超越常人的远见和魄力,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未来铺设更稳固的基石。皇子们的历练只是第一步,在他深邃的目光中,一个更加宏大、囊括整个李唐皇族乃至帝国新生代英才的“人才梯队”建设蓝图,正在急速酝酿成型。他要在自己还能掌控全局的时候,尽可能地将那些有潜力、有才干的宗室子弟及年轻才俊,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磨砺、去成长,形成一股支撑帝国未来的中坚力量。

两仪殿暖阁内,烛火彻夜未熄。李渊面前的长案上,铺开的不再是西域军报或汉陵图纸,而是一份极其详尽的李唐宗室谱牒以及一份份青年才俊的档案。他的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眼中闪烁着审视与权衡的光芒。

“陛下,夜已深了,是否……”老内侍小心翼翼地劝道。

“朕睡不着。”李渊声音沙哑却异常清醒,“帝国之大,非朕一人之力可撑。世民在外征战,承乾初理国政,其余诸子年幼,朕的这些侄子、孙辈们,岂能只安享富贵,做那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字上:李孝恭。堂侄,李渊堂弟李琛之子。此人虽不及李世民般战功赫赫,但性格沉稳,擅长水战,当年平定江南辅公祏时便显露出不凡的统帅之才,如今却有些闲置了。

“孝恭……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材,放在京城,可惜了。”李渊沉吟片刻,提笔在谱牒上做了一个标记。

接着,他又看向另一个名字:李道宗。任城王,同样年轻有为,勇猛善战,且对朝廷忠心耿耿。

“还有李神通、李瑗……虽能力有高下,但皆可一用。需将他们放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他的思路并不局限于军事。目光扫过那些通过科举、或由地方推荐上来的寒门及世家优秀子弟的名单。马周、崔明等人的表现,让他更加坚定了打破门第之见、广纳贤才的决心。

“传房玄龄、杜如晦即刻进宫!”李渊忽然下令,语气不容置疑。

深夜召见,必有大事。房、杜二人匆忙入宫,衣冠都略显不整。

“朕欲大幅调整宗室及年轻官员任职,你二人即刻拟个章程出来。”李开门见山,将那份标记好的谱牒推了过去。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看,心中俱是震惊。这几乎是一次对皇族子弟和现有官僚体系的大洗牌!

“陛下,此举牵扯甚广,是否过于急促?尤其是诸多宗室王爷……”房玄龄谨慎地提醒道。

“急促?”李渊目光一冷,“汉陵之事迫在眉睫,西域战火正炽,吐蕃虎视眈眈,朕还觉得太慢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他们既然是李唐皇族,享受万民供奉,就该为这江山社稷出力!难道要等朕死了,或者强敌打到家门口,再让他们临阵磨枪吗?”

他语气严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拟旨!”

“改任河间王李孝恭为山南道行军大总管,总督山南、剑南军事,加强对吐蕃东南方向的防御压力,并策应岭南!”

“加任城王李道宗为灵州都督,辅佐柴绍,巩固北疆,防备突厥残部异动!”

“调淮安王李神通入枢密院,参赞军机,发挥其老成持重之能!”

“命庐江王李瑗前往江南东道,督办海运、漕运事宜,保障东南财赋顺利北运!”

“凡宗室子弟,年满十六,未担实职者,一律下放州县,或入军中历练,考核优异者,方可擢升!”

一道道命令,如同疾风骤雨,将许多原本处于半闲置状态的宗室成员,推到了帝国防务和政务的关键位置上。房玄龄和杜如晦听得心惊肉跳,却又不得不佩服皇帝的魄力与布局。这确实是在以整个皇族的力量,来支撑帝国的运转。

“还有这些,”李渊又将那份青年才俊的名单推过去,“马周擢升天工院副监事,协助魏王,但其主要职责是记录、优化工艺流程,推广格物之学,给朕盯紧了,莫让青雀只知蛮干!”

“崔明,调入将作监,专司新式织机及‘金鳞甲’内衬量产优化,其‘计算织机’之构想,着令工部拨付资源,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