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364章 群星列阵

第364章 群星列阵(2 / 2)

“另,开‘弘文馆特科’,面向天下,不限门第,招募精通算学、格物、医药、农事之奇才异士,通过考核者,授官入职,充实各技术衙门!”

“令各道州县,广泛推荐有实务才干、通晓律法、善于理财之年轻官吏,由吏部考核后,充实中枢及地方紧要岗位!”

一个庞大的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在李渊的雷厉风行之下,被强行推动起来。他不仅仅是在用人,更是在有意识地构建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梯队,既有皇族子弟作为军事和政治的骨干,也有寒门庶族的技术官僚作为支撑,更有从底层选拔上来的实干型官吏作为基础。

旨意传出,朝野震动。

诸多养尊处优的宗室王爷们怨声载道,却无人敢违抗圣旨,只得灰溜溜地离开长安,前往各地赴任。而无数寒门子弟和怀才不遇的技术人才则欢欣鼓舞,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晋升希望。

这股风潮,也迅速席卷了正在历练的几位皇子。

天工院内,李泰得知马周被派来作为“副手”,胖脸上顿时露出不悦之色。他对着前来报到的马周,语气倨傲:“马监事,本王这里研究的是国之重器,讲究的是奇思妙想,大胆实践!那些记录归档、优化流程的琐事,你处理好便可,切勿墨守成规,妨碍了本王的正事!”他试图给马周一个下马威,将其排斥在核心研究之外。

马周面色平静,不卑不亢地行礼:“下官遵命。魏王殿下放心,下官只负责将殿下的奇思妙想如何变为可重复、可量产的规程,绝不敢耽误殿下研究。”他话语恭敬,却绵里藏针,暗示李泰那些爆炸连连的试验缺乏可重复性。李泰被噎了一下,气哼哼地转头继续鼓捣他的“猛火油”去了。

左武卫大营中,李恪也感受到了变化。营中来了几位宗室出身的年轻校尉,虽然起初有些眼高于顶,但在李恪凭借实力赢得尊重后,反而成了他得力的臂膀。同时,兵部也派来了新的书记官,负责记录训练数据、优化后勤,这些都是“人才梯队”计划的一部分。李恪敏锐地察觉到,皇祖父正在构建一个更高效、更专业的军事体系。

而身处司农寺的李治,则迎来了他的“助手”,一位精通数算的年轻官员和一位老农之子出身的田亩测量高手。他们负责将李治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那块田的苗长得比旁边绿?”)转化为可以测量和验证的数据,并尝试找出规律。小李治并不懂这些,他只是觉得身边能回答他奇怪问题的人多了,很是开心。

这股重视实务、广纳贤才的风气,甚至影响到了遥远的边疆。

凉州都督府内,李世民收到了来自长安的谕旨和一长串人事调整名单以及“弘文馆特科”的简报。他看完之后,沉默良久。

“父皇……真是好大的手笔。”他语气复杂,既有对父亲魄力的佩服,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如此大规模地提拔寒门和技术官僚,无疑会削弱世家门阀的影响力,但同时,也会让中央的权力更加集中。

“也好。”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既然父皇要群星列阵,那本王便来做这最耀眼的一颗!”

他立刻下令:“传令军中,凡有擅长沙盘推演、精通异域语言、或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出身,皆可报名,本王将亲自选拔,充实幕府及斥候营!”

岭南,冯盎也收到了旨意,要求他推荐精通海贸、热带作物、以及俚獠事务的人才。

冯盎对此举双手赞成,立刻将自己的次子冯智戴等一批熟悉本地情况的子弟和汉人僚属名单报了上去,并感慨:“陛下此举,实乃固本培元之上策!我岭南僻远,正需如此机会!”

甚至,这股风也吹到了吐蕃。

逻些城中,暗桩回报,吐蕃大相禄东赞似乎也察觉到了大唐内部的变化,尤其是技术官僚的崛起,开始暗中搜集有关天工院、算学院的信息,并试图效仿,招揽吐蕃国内懂得工匠技艺和算法的人才,以对抗大唐日益增长的技术优势。

一场围绕人才争夺的暗战,已在无声无息中拉开序幕。

李渊站在两仪殿的窗前,望着黎明前最黑暗的天空,心中却渐渐明朗。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已经撒下,能否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但他为帝国搭建的这个“群星列阵”的框架,必将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就该是朕,去面对那汉陵中的千古凶物了。”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投向渭北方向,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和锐利。

帝国的未来梯队已初步构建,而当下的最大危机,仍需他这位开国帝王,亲自去斩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