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363章 雏凤离巢

第363章 雏凤离巢(1 / 2)

两仪殿偏殿那场突如其来的考较,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其引发的涟漪正在迅速扩散至帝国的各个层面。李渊的心思,已不再是简单的观望与考验。时局逼人,汉陵之行的凶险未知,西域战事的胶着,乃至朝堂上下暗流的涌动,都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李氏皇室的下一代,必须更快地成长起来,必须去经历风雨,去真刀真枪地历练,而非仅仅在长安的温室中纸上谈兵。

翌日清晨,又是一道出人意料的旨意从两仪殿发出,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并非召见,而是派遣。

旨意直接传到了立政殿。其时,长孙王妃正强撑着病体,督促几个年幼儿女的晨课。李承乾已去东宫处理政务,殿内只剩下李泰、李恪、李治以及更小的几个公主。

当传旨内侍朗声宣读旨意内容时,就连一向沉稳的长孙王妃,也惊得骤然起身,随即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脸色煞白如纸。

“陛下有旨:魏王泰,聪敏好学,尤擅格物。今特命其前往将作监,兼任‘天工院巡察使’,督造新式军械,限一月内,厘清‘猛火油’实用之法,若有成效,重重有赏!”

“吴王恪,弓马娴熟,素有英武之气。特命其前往左武卫大营,入‘龙武卫后备营’历练,授校尉衔,需与士卒同吃同住,习战阵之法,悟领军之道,不得有误!”

“晋王治,年幼聪慧,心思灵动。特命其……前往司农寺观政学习,协理京畿新式农具推广、粮种调配之事,另,可随太医署孙博士,辨识百草,体察民瘼。”

三道旨意,如同三道惊雷,劈得殿内众人目瞪口呆!

李泰先是愣住,随即胖脸上爆发出巨大的惊喜和兴奋!天工院!猛火油!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动资源,实践他那些“积气生爆”的构想!他几乎要手舞足蹈,忙不迭地叩首:“孙臣领旨!谢皇祖父!孙臣定不负所托!”他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盘算需要哪些材料、调用哪些工匠了。

李恪则是身躯一震,俊美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化为坚毅。龙武卫后备营!那是真正要摸爬滚打、吃苦流血的地方!皇祖父这是要将他彻底丢进军营熔炉里锤炼!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抱拳行礼,声音沉稳有力:“孙臣领旨!必恪尽职守,不敢懈怠!”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摆脱尴尬身份、凭军功立足的绝佳机会,再苦再累也必须抓住。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李治。他茫然地抬起头,小手还抓着一本看图识字的画册,完全不明白“司农寺”、“观政学习”是什么意思。他有些无措地看向母亲,又看看传旨的内侍,小声问:“母亲……治儿也要去做事吗?不去读书了吗?”

长孙王妃心如刀绞,看着三个即将离开自己羽翼的儿子,尤其是那个最小的、体弱懵懂的幼子,强烈的担忧和不舍几乎将她淹没。她强忍着咳嗽和眩晕,颤声道:“公公,陛下……陛下此举是否……治儿他还不足七岁,司农寺事务繁杂,他如何……”

传旨内侍恭敬却毫无转圜余地地回道:“王妃娘娘,此乃陛下圣意。陛下言道,雏鹰终须离巢,方能翱翔九天。晋王殿下虽年幼,然天资颖悟,正需早日见识民间疾苦,方知稼穑之艰,江山之重。陛下已安排妥当,自有得力人手随行护卫与辅佐,绝不会让殿下有所闪失。请王妃娘娘放心。”

放心?如何能放心!长孙王妃看着懵懂的李治,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但她深知皇帝的意志不可违逆,只能强忍悲痛,将李治拉到身边,仔细替他整理着衣襟,柔声叮嘱,声音却带着哽咽:“治儿乖,皇祖父让你去学本事,是看重你。去了要听话,多看,多听,少说话,不懂的就问……要好好吃饭,天冷了记得添衣……”千言万语,化作最朴素的不舍。

李治似乎感受到母亲的悲伤,伸出小手替母亲擦眼泪,小声道:“母亲不哭,治儿会乖,学完了就回来陪母亲。”

这一幕,看得旁边的李泰也有些触动,收起了几分兴奋。李恪更是默默握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必要在军中拼出个样子,不让母亲再为自己操心。

旨意迅速传开,朝野再次为之侧目。皇帝这是要将秦王的几个儿子,全都推出去历练!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很快,三位皇子便各自踏上了征程。

魏王李泰的阵仗最大。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当天就搬进了天工院专门为他腾出的一个巨大工棚。里面堆满了来自岭南的“猛火油”样本、各种型号的金属容器、导管、以及他要求调拨的大量赤铜、胶乳、乃至一些奇特的矿物。他胖硕的身影在工棚里穿梭,指挥着一群满头大汗的工匠和几位被他“征用”的将作监官员,声音因兴奋而尖利:

“对!就是这个比例!混合蕈粉和胶乳,填充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