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矩子薪传虚实局(2 / 2)

日子就在这繁忙的核查与暗中调查中一天天过去。韩震那边传来消息,根据陆七提供的名单和暗号,已经成功接触到了两位隐居京城的“天工苑”元老。对方对矩子令的出现既激动又谨慎,证实了令牌的真实性,但也表示如今苑内分裂严重,执法堂势力庞大,且背后确有东宫支持的迹象,欲要整合残余、重振旗鼓,绝非易事,需从长计议。他们愿意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帮助,尤其是技术层面,但要求绝对保密。

这总算是一个好消息。李默指示韩震,保持这条线的联系,但暂时不要有任何具体行动。这股力量,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才能动用。

就在李默于文牍中苦苦搜寻,几乎要被无边无际的账册淹没时,一份来自幽州军械库的旧年损耗报销册页,引起了他的注意。上面记录了一笔关于“雁门关战役”前半年,一批运往北境的制式腰刀因“仓储不善,锈蚀严重”而申请报废核销的记录。记录本身并无太大问题,但核销的批准签押官员中,有一个名字让他目光一凝——崔焕!

时任军械库副使的崔焕!

而父亲遗书中提到的关键词,正是“幽州崔”和“军械”!

李默的心脏猛地一跳,呼吸几乎为之一窒。他强压下立刻站起来的冲动,深吸一口气,立刻翻出所有能找到的、与那段时间北境军械补给相关的档案,疯狂地比对、查找,仿佛一个在沙漠中濒死的人看到了绿洲的影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日的废寝忘食,他又陆续发现了多处疑点:

一批同样发往北境、标注为“优质”的箭镞,其采购价格远高于同期其他批次,而经手人之一,又是崔焕!

一份关于调拨“积存旧弩”补充边军的命令副本,签发者并非当时的主官,而是一名职位不高的郎中,其批复显得颇为仓促和不合常规。

这些线索分散在不同的卷宗里,单独看去似乎都是官僚体系中常见的瑕疵和糊涂账,但将它们与“崔焕”这个名字,以及“雁门关”这个地点联系起来,却隐隐勾勒出一条模糊却危险的轨迹!指向一场精心策划的、通过军械质量来削弱边军战斗力的阴谋!

李默强压住心中的激动与愤怒,将这些发现的页码、内容仔细抄录下来,整理成一份绝密的摘要。他没有声张,甚至没有告诉韩震。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他知道,仅仅凭这些零散的档案记录,远不足以定任何人的罪,更无法撼动太子。这只是一个开始,是黑暗中的第一缕微光。

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尤其是关于军粮的证据!那条线,因为之前的灭口,已经断了。这让他感到无比焦灼。

然而,或许是命运的巧合,就在李默苦于无法深入调查粮饷,几乎要陷入僵局时,一位他从未想过的人,主动送上门来。

这日,一位自称姓钱的中年商人,手持九皇子府的名帖,前来核查署求见李默,称有“关于军粮采买利弊之要事”相商。

九皇子的人?来谈军粮?

李默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与冷意。黄鼠狼给鸡拜年,能安好心?这位九皇子,眼看太子与自己斗得激烈,是想趁机插手,火中取栗?还是另有所图?

这潭水,真是越来越浑了。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小心翼翼地涉足其中,看看对方究竟能给出什么样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