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星光偏要吻烟台 > 第20章 匿名信和橄榄枝

第20章 匿名信和橄榄枝(1 / 2)

暑假的开端,像一幅被骤然抽走所有鲜艳色彩的画作,只剩下曝晒在烈日下的空白画布。校园迅速沉寂下去,喧嚣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知了在枝头声嘶力竭的鸣叫,和空气里灼人的热浪。

林微光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老旧但干净的小公寓。她没有选择立刻回家。那个远在千里之外、充斥着柴米油盐和亲戚间琐碎问询的家,此刻给不了她想要的宁静,也无法容纳她内心仍在奔涌的创作欲望和亟待梳理的思绪。她需要这片独处的空间,来消化过去一学期惊心动魄的种种,并规划前路。

首要处理的,便是“艺廊在线”上那个神秘的“L”发出的独家代理邀请。

在她回复了那封要求保留部分自主权和版权的站内信后,“L”的回应快得惊人,且几乎全盘接受了她的条件。一份修改后的电子合同很快发到了她的邮箱。条款清晰,版税分成优厚得甚至有些不真实,除了要求未来三年核心作品的独家代理权外,几乎没有任何苛刻的束缚。对方展现出的诚意和慷慨,反而让林微光心底那根警惕的弦绷得更紧。

太顺利了。顺利得像一个精心打磨的诱饵。

就在她对着电脑屏幕,手指悬在鼠标上方,准备电子签署的前一晚,一封没有署名、措辞古怪的打印信件,被悄无声息地塞进了她公寓的门缝。

信纸是普通的A4复印纸,上面的字迹是冰冷的宋体打印字,只有简短的两行:

【小心温暖的陷阱。】

【L的背后,未必是知音。】

没有落款,没有日期,像一句来自虚空深处的谶语。

林微光拿着那封信,指尖冰凉。暑夜的闷热仿佛被隔绝在外,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这封信来得太巧,太精准,正好卡在她做出最终决定的前夕。

是警告?还是另一个更精巧的离间计?

写信的人是谁?是苏家败诉后不甘心的反扑,用这种方式扰乱她的判断?还是某个知晓内情、却又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露面的人?会是……周景明吗?那个总是带着温润笑意,眼神却似乎能看透一切的学长?还是陆家内部,对陆时砚行为不满的其他人?

她再次坐回电脑前,将那份代理合同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审阅,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合同文本本身严谨、规范,甚至请许静远程帮忙扫描过,也未发现明显的法律陷阱。但“L”的身份,始终笼罩在迷雾中。是陆时砚吗?如果是,他为什么要用这种迂回、近乎匿名的方式?如果不是他,那这个在她几次三番陷入绝境时都“恰好”出现、伸出援手的“L”,其所图究竟为何?仅仅是她那尚未完全兑现的“潜力”?

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庆功宴那晚,陆时砚接到电话后瞬间冷硬的侧脸,想起了他那句意有所指的“下一个,不会太远”。这个“L”的邀请,会不会就是那个“下一个项目”的铺垫?一个由陆家掌控的、更庞大也更复杂的棋局的开端?如果签约,她得到的或许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平台,但失去的,可能是创作的自主,甚至是被无形之手牵引的命运。

她需要更多信息,更确凿的判断依据。

她将匿名信的照片和“L”合同中的关键条款发给了许静。

许静的回复在深夜抵达,带着她特有的冷静与精准:“信件来源无法追踪,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打印设备,无监控。合同条款表面无漏洞,但‘L’注册信息为维京群岛空壳公司,层层控股,最终受益人身份被高级加密手段隐藏。架构复杂,目的性存疑。建议:高度谨慎。”

空壳公司?隐藏的最终受益人?

许静的调查结果,像一块沉重的冰块,投入林微光本就疑虑重重的心湖。这无疑为“L”的身份蒙上了更厚的阴影,将其指向了某种不愿暴露在阳光下的资本或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