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漩涡。签约,可能意味着踏入一个未知的、或许温暖的陷阱,用未来的自由和独立性去换取眼前的机遇与可能存在的、与陆时砚更深的羁绊。拒绝,则可能亲手关上一条看似通往职业快车道的门,或许也会让她与那个冷峻身影背后的世界,再次拉开距离。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夏夜温吞的风裹挟着城市的噪音涌入。她握紧了一直靠在墙边的那把纯黑伞柄,冰凉的金属刻痕硌着掌心,带来一丝清醒的痛感。
这把伞,为她挡过雨,也曾在法庭外为她隔开窥探的目光。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强大却难以捉摸的保护力量。但她不能永远躲在伞下。她需要的是自己能掌控的、坚实的土地。
最终,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她做出了决定。
她坐回电脑前,给“L”回复了最后一封站内信:
【感谢您的厚爱与提出的优厚条件。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暂不签署独家代理协议。我希望能保留现阶段作品的完全自主权,以探索更多元的创作可能性和个人艺术语言的成熟。期待未来能有其他形式的合作机会。】
她选择了拒绝。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对自身创作灵魂的坚守。她不想在情况未明时,就将自己未来的艺术道路,与一个神秘莫测、意图不明的“L”捆绑在一起。她的价值,必须由她自己来定义和实现。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洗刷了她连日来的焦虑和沉重。仿佛卸下了无形的枷锁,将命运的缰绳,重新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几天后,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公寓的寂静,来电显示是“LuArt”。
“林小姐,您好,冒昧打扰。我是LuArt的展览策划总监。”对方的声音干练而友好,“我们一直在关注您的作品,尤其是《基石》系列,非常欣赏其中展现的独特历史视角和沉静坚韧的力量感。我们机构正在筹划一个名为‘城市记忆’的年度专题展览,旨在发掘和展示具有深度人文关怀的青年艺术家。不知您是否有兴趣携带《基石》系列参展?请放心,这并非独家代理合作,只是单次展览邀约,我们会支付相应的展陈费用并协助宣传。”
LuArt!这次是光明正大的、来自业内知名平台的正式邀请。不再是匿名的“L”,而是有着清晰背景和良好声誉的艺术机构。
这像是一根在她毅然拒绝“L”之后,从天而降的、更加稳妥和光明的橄榄枝。
是陆时砚的又一次不动声色的安排吗?用这种更官方、更尊重她独立性的方式,为她铺路?还是LuArt真的仅仅是出于对她作品的纯粹欣赏?
林微光没有立刻答应,她保持着冷静,请求对方将展览的详细策划方案和合作条款发到邮箱,并允诺会尽快给予答复。
挂断电话,她再次走到窗边。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匆匆。手中,一边是那把沉默的黑伞,一边是那封冰冷的匿名信。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L”的身份成谜,匿名信的来源未知,LuArt的邀约背后是否另有深意也未可知。苏家的阴影或许并未完全散去,陆时砚背后的家族与世界对她而言更是遥不可及的神秘领域。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初入校园、只能被动承受风雨、在流言中挣扎的新生。她有了经受住考验的作品,有了来自权威平台的认可,有了拒绝诱惑的底气,更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
暑假才刚刚开始,而新的故事篇章,似乎已经在她面前,悄然翻开了第一页。她不知道下一个项目具体是什么,不知道“L”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也不知道那封匿名信最终会将线索引向何方。
但她知道,无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是暖流还是暗礁,她都会如同她画笔下的那些基石,握紧属于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沉稳而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