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终局与序章(1 / 2)

期末的紧张氛围如同逐渐收紧的弦,而“明泽溯源”项目的最终评审日,就是那箭在弦上的一刻。整个项目组进入了最后冲刺,通宵达旦成了常态。林微光几乎泡在模型工坊,与灯光、程序和数据搏斗,确保每一束虚拟光线都能精准地落在她画作的相应位置,唤醒那段尘封的历史。

陆时砚坐镇总控,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稳定的力量。指令清晰,决策果断,偶尔与林微光就某个细节进行简短沟通,专业、高效,不带任何私人情绪。但林微光能感觉到,那种无形的、坚实的屏障始终存在,将她隔绝在所有可能的危险之外。他践行着那句“其他的,有我”。

开庭宣判日终于到来。苏晚晴因诽谤罪和纵火未遂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执行。法槌落下的声音,为这场持续数月的风波画上了一个法律的句号。苏晚晴当庭痛哭,被家人搀扶离开,再不复往日骄纵。苏曼妮在旁听席上脸色铁青,看向林微光方向的眼神冰冷刺骨,却终究没再说什么。

赢了。赢得彻底。

走出法庭,阳光有些刺眼。林微光深深吸了一口气,胸腔中积郁的块垒仿佛瞬间消散。她看向身旁的陆时砚,他依旧是那副冷峻模样,仿佛刚才宣判的只是一组无关紧要的数据。

“结束了。”她轻声说,不知是对他说,还是对自己。

“一个段落而已。”他目光平视前方,声音没有什么起伏,“向前看。”

是啊,向前看。她的路,还很长。

“明泽溯源”项目终审安排在学期结束前一周。评审团由校领导、顶尖建筑学者、知名校友和一位特邀的国外建筑评论家组成,规格极高。

展示大厅内,灯光暗下。巨大的实体模型在精密控制的灯光下缓缓呈现,而当林微光绘制的背景场景图通过环绕立体投影技术,与模型完美融合的瞬间,整个大厅陷入了一片寂静。

不再是冰冷的模型,不再是孤立的画作。画中那沐浴在破晓之光下的残破图书馆,与眼前精密的建筑模型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青苔在砖石间呼吸,光影在廊柱间流淌,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冀,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林微光笔下那“沉静的力量”,在此刻被放大到极致,撞击着每一位评审和观众的心灵。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评审环节,几位专家对模型的结构创新和空间叙事赞不绝口,而那位国外评论家则特别指出了背景场景图的点睛之笔。

“这不仅仅是背景,”他通过翻译说道,“这是建筑的灵魂注脚。它赋予了冰冷结构以温度,以情感,以时间的重量。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对空间和历史的感知力令人惊叹。”

最终,“明泽溯源”项目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高评价,并被选为代表明泽大学参加国际高校建筑成果展的重点项目。

项目庆功宴上,气氛热烈。周景明端着酒杯,笑着对林微光说:“林同学,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时砚眼光果然毒辣。”

林微光微笑着谦逊回应,目光却不自觉地寻找那个身影。陆时砚站在人群外围,依旧是那副与喧闹格格不入的沉静模样,偶尔有人上前祝贺,他也只是微微颔首。

她鼓起勇气,拿起一杯果汁,走了过去。

“陆组长,谢谢你。”她举起杯子,真诚地说。谢谢他的认可,谢谢他的保护,谢谢他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提供的所有或明或暗的支持。

陆时砚看着她,灯光在他深邃的眼底流转。他拿起手边的水杯,与她轻轻碰了一下。

“是你自己的能力。”他的语气依旧平淡,但眼神似乎比平时柔和了微不可察的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