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44章 治理河患:献策疏浚黄河,发明简易测量工具

第44章 治理河患:献策疏浚黄河,发明简易测量工具(1 / 2)

黄河的浊浪拍打着沿岸的堤坝,发出“轰隆”的巨响,像一头失控的巨兽,随时可能冲破防线。赵烈站在酸枣县的堤坝上,脚下的黄土被河水浸泡得松软,稍一用力就会陷下去。他望着堤坝上的裂缝——最宽的地方能塞进一个拳头,浑浊的河水正从裂缝里渗出,在堤坝外侧汇成细小的水流,冲刷出更深的沟壑。

“将军,再这么下去,堤坝撑不过三天!”负责堤坝维护的老工匠跪在地上,双手捧着一把湿泥,声音带着哭腔,“俺们已经用了所有办法,沙袋、木桩、甚至把家里的门板都拆来堵裂缝,可这河水太猛了,根本挡不住啊!”

赵烈蹲下身,用手指戳了戳堤坝的泥土,指尖瞬间沾满湿泥。他想起《武经总要》残卷里“河防篇”的记载:“黄河水患,根在淤塞——河道泥沙堆积,水位抬高,堤坝必溃。治河之要,一在固堤,二在疏浚。”可眼下时间紧迫,疏浚河道需要大量人力,固堤又缺有效的测量工具,光靠老工匠的经验,根本无法精准判断堤坝的隐患。

“老丈,你先起来。”赵烈扶起老工匠,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羊皮纸,上面画着他昨夜熬夜设计的“简易测量工具”草图,“你看,这是‘水平尺’,用木框装着水,中间立一根带刻度的木杆,木杆上的浮标能显示地面是否平整;这是‘测淤竿’,竹竿上刻着尺度,插入河道就能测出泥沙淤积的深度。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就能知道哪里的堤坝需要加固,哪里的河道需要疏浚。”

老工匠接过羊皮纸,仔细看了半天,眉头还是皱着:“将军,这东西真管用?俺们祖祖辈辈治河,都是靠眼睛看、手摸,从没见过这样的物件。”

“管用不管用,试试就知道。”赵烈让士兵找来木料、竹竿和羊皮囊,亲自动手制作工具。他将木框刨得平整,倒入清水,再将带刻度的木杆固定在中间,一个简易水平尺就成了;又在竹竿上用刀刻下一寸、一尺的刻度,顶端绑上铁尖,方便插入泥沙。

拿着水平尺走到堤坝裂缝处,赵烈将木框放在堤坝顶部:“老丈你看,浮标偏向左侧,说明这段堤坝左侧高、右侧低,水流都往右侧冲,所以裂缝才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把右侧的堤坝垫高,再用夯土夯实,才能挡住河水。”

老工匠凑过去一看,果然如赵烈所说,浮标明显偏向左侧。他又拿着测淤竿走到河边,将竹竿插入河道,拔出来时,泥沙刚好没过“五尺”刻度:“将军,这里的泥沙淤了五尺深!难怪河水排不出去,水位越涨越高。”

“没错。”赵烈点点头,对着赶来的士兵和百姓喊道,“弟兄们,乡亲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堤坝和河道的问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就能挡住洪水!陛下(郭威)已经下旨,参与治河的百姓,今年免缴赋税,还能领到每日两斤粟米;参与的士兵,战后优先晋升!”

百姓们听到“免赋税”“领粟米”,原本犹豫的神色渐渐消散。一个中年汉子扛着锄头走出来:“将军,俺信你!俺家就在堤坝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越来越多的百姓和士兵加入进来。赵烈将人分成两队:一队由老工匠带领,用水平尺检测堤坝,哪里不平整就垫高夯实,哪里有裂缝就用沙袋和木桩封堵;另一队由他亲自带领,用测淤竿标记出淤积严重的河道段,再用铁锹、锄头疏浚,把泥沙挖到河岸两侧,堆成临时护堤。

可刚干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出了问题。负责疏浚河道的士兵们纷纷放下工具,坐在地上抱怨:“将军,这泥沙太硬了,挖了半天只挖了一尺深,再这么挖下去,手都要磨破了!而且军粮也不够,早上只喝了一碗稀粥,实在没力气。”

赵烈心里一沉,他知道军中粮草确实紧张——郭威称帝不久,大部分粮草都要供应前线防备北汉和辽军,能拨给治河的粮食本就不多。他走到士兵中间,解下自己的粮袋,倒出里面仅有的半袋粟米:“弟兄们,我知道大家辛苦,也知道大家饿。这是我的粮,先分给大家,等治完河,我一定跟陛下请旨,给大家补足粮草!”

士兵们看着赵烈手里的粮袋,没人敢接。一个老兵站起来:“将军,您比我们更辛苦,还要指挥治河,这粮您留着!俺们再忍忍,总能挖完!”

“对!俺们忍忍!”士兵们纷纷站起来,拿起工具继续疏浚河道。赵烈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动——这些士兵和百姓,不是怕辛苦,只是需要一点希望,一点被重视的温暖。

接下来的几天,治河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周边州县的百姓听说赵烈在酸枣县治河,还能免赋税、领粟米,纷纷赶来帮忙。有的妇女带着孩子送来热粥,有的老人坐在岸边帮忙分拣沙袋,连几岁的孩童都拿着小铲子,帮着挖泥土。

赵烈也没闲着,白天指挥治河,晚上就在帐篷里研究《武经总要》残卷,改进治河方法。他发现用铁锹挖泥沙太慢,就仿照残卷里“水力疏浚法”,让人在河道上游筑坝蓄水,再突然开坝,利用水流的力量冲散泥沙;又让士兵们制作简易的木耙,几个人一起拉着,将泥沙耙到岸边,大大提高了疏浚效率。

这天傍晚,赵烈正在帐篷里修改治河图纸,亲兵突然匆匆跑进来,脸色惨白:“将军,不好了!城西的堤坝出现大裂缝,河水已经漫过堤坝,冲进附近的村子了!而且……而且我们在裂缝处发现了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像是北汉的奸细,他们偷偷在堤坝下挖洞,想让堤坝溃得更快!”

“什么?!”赵烈猛地站起来,抓起“护唐”剑就往外跑。赶到城西堤坝时,只见河水已经漫过堤坝顶部,冲进村子里,百姓们的哭喊声、士兵的呐喊声混在一起,乱作一团。几个穿着百姓衣服的人正被士兵按在地上,怀里还藏着挖洞用的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