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三号”传回的探测数据,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舰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那个隐藏在K-118区域的异常引力源,如同一个幽灵,吸引着所有人的好奇心,也带来了浓重的不安。
“零”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域存在一个稳定的、非自然的微型“空间褶皱”,其技术特征与月球背面的立方体同源,但规模和能量级别都小得多,更像是一个……废弃的导航信标,或者某种长期运行的监控装置的残留痕迹。
“过去?还是陷阱?”雷的总结一如既往地直白。
林启盯着星图上那个闪烁的红点,眉头紧锁。直接闯入未知的空间异常区域,风险太大。“启程号”和整个舰队承载的是文明的希望,不能轻易冒险。
“记录坐标,标记为‘隐匿星域’,”林启最终下令,“优先级:观察。等我们从火星返回,装备和认知都提升后,再来拜访这位‘邻居’。”
这个决定让一些渴望立刻探索的队员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未知固然诱人,但活着更重要。
舰队小心翼翼地绕开了K-118区域,继续向火星方向航行。几天后,导航官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根据星图和“零”的扫描,他们即将经过一个已知的、富含稀有金属和氦-3同位素的小行星群。这些资源,无论是对于“启程号”的后续维护,还是对于地球联盟的科技发展,都至关重要。
“机会难得,”林启看着扫描图上那几个散发着诱人高光谱信号的小行星,“进行第一次实地资源采集演练!各舰注意,按预定方案,展开采矿作业!”
命令一下,舰队立刻从航行模式切换为作业模式。
几艘经过改装的“工蜂级”护卫舰脱离编队,它们卸下了部分武器模块,加装了大型机械臂、高能激光切割器和粗大的资源输送管道。它们像勤劳的工蜂,嗡嗡地飞向那几颗目标小行星。
“猎犬级”突击舰则在外围警戒,扫描着可能存在的太空垃圾或潜在威胁。“游隼级”侦察舰则如同警惕的眼睛,监控着更远处的空域,特别是那个被标记为“隐匿星域”的方向。
“启程号”本身也发挥了作用,它庞大的舰体就是一个移动的加工厂和仓库。舰腹打开,伸出了巨大的集矿舱口和初步的精炼设备。
采矿作业开始了。
机械臂牢牢抓住一颗直径约百米、富含金属的小行星,高能激光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切割开岩层,露出内部闪亮的矿脉。破碎的矿石被吸入管道,直接输送到“启程号”内部进行初步筛选和压缩。
另一艘“工蜂”则瞄准了一颗富含水冰和氦-3的小行星,低温采集探头小心地提取着这些珍贵的挥发性资源。
整个作业过程,伴随着激光的嘶鸣、机械的运转和不时从小行星表面崩落的碎块,充满了重工业的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