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贾诩谋曹昂(1 / 2)

刘晔领了宗正府都司空令的任命,心事重重地退到文官队列的末位跪坐。

刘协似乎对他颇为看重,不仅当场授予官职,还特意吩咐了一句:

“刘卿既为宗亲,又身负要职,日后便参与朝议,以备咨询。”

此言一出,帐内文武百官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位年轻的“皇叔”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有羡慕,也有嫉妒。

站在不远处的杨修,更是难掩得意之色,趁着无人注意,悄悄朝刘晔递去一个眼色,嘴角微扬,仿佛在说:

“刘兄,瞧见没?若非小弟我在陛可要记下了!”

刘晔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和杨修那略带戏谑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只能报以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此刻心乱如麻,原本奉曹操之命出使,意在结好朝廷,为曹操争取战略空间,岂料天子竟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将他扣下为官,彻底打乱了他和曹操的全盘计划。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

其实,他内心深处并非完全抗拒留在朝廷。他毕竟是汉室宗亲,对刘姓天下自有几分难以割舍的情怀。

只是他自少年时便目睹天下分崩离析,汉室权威扫地,早已形成“汉室衰微,难再复兴”的固有认知,故而才选择投效他认为更有能力平定乱世的雄主曹操,以求间接匡扶社稷。

就在这时,御座上的刘协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开口问道:“刘卿,朕方才想起,你既是阜陵王之后,乃我刘氏宗亲,为何不在朝中效力,反而去了曹操麾下任职?”

刘晔闻言,连忙收敛心神,恭敬回答道:

“回禀陛下,臣此前并非直接效力于曹兖州。臣原本在扬州刺史刘勋麾下为官,刘刺史……其时暂听命于后将军袁术。”

“后来,臣听闻兖州牧并传陛下所诛逆贼郭汜之首级于四方,宣示陛下剿灭李傕、郭汜逆党、重振朝纲之决心。”

“臣深感振奋,欲借曹公之力,为陛下分忧,对抗关东诸多不臣之诸侯。”

刘协听了,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乱世中人才确实一般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会选择最近的几个势力之一作为投靠对象,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曹操硬要说,当前比起袁绍来,还是好上不少,名义上没干什么出格的事情,除了擅杀名士边让以外对朝廷还算恭敬,而且是少有可以对抗袁绍的州牧了。

而经过最初的慌乱与纠结,刘晔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

他暗自思忖:“事已至此,抗拒已是无用。陛下虽年少,然观其行事,果决勇毅,手段非凡,短短时日便已扫平关西,重掌大权,或许……汉室真有中兴之望?”

“我身为宗亲,若能在此中兴大业中效力,于公于私,岂不胜过在曹操麾下为一谋臣?即便陛下未能成功,此刻效力朝廷,亦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顺,于我之声名前途,亦无坏处。”

想到这里,他心中的郁结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新燃起的期待——他想亲眼看看,这位与众不同的少年天子,究竟能将这破碎的山河,带到何种境地?

不过既然问道曹操的情况,刘协顺便也问了问其他人的想法,曹操虽然上表,但是不可知其诚心。

就在众人沉吟之际,一直沉默寡言的贾诩道:

“陛下,此事易耳。曹操既屡次上表,自称忠心汉室,愿为陛下屏藩,抵御袁绍。此心是真是假,一试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