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41章 风定波平 暗刃出鞘

第141章 风定波平 暗刃出鞘(1 / 2)

皇帝的旨意与杜丰的迅速反应,如同给沸腾的民意注入了一剂强效镇定剂。各地官府虽疲于奔命,但在“弹压骚乱,立斩不赦”的严令下,还是勉强控制住了局面,未使民乱进一步扩大。而“朝廷与‘兴业社’共同担保”的公告,以及各地“兴业社”分号依旧敞开大门、沉着应对兑换的景象,也开始逐渐消解人们心中的恐慌。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第二日傍晚。

首先抵达长安的,并非来自遥远的河西,而是由柳明澜通过“兴业社”庞大网络,从洛阳、汴州等附近商业中心紧急调运来的第一批金银和铜钱。满载箱笼的骡车在骑兵护卫下,浩浩荡荡驶入“兴业社”在长安西市的总号金库。当沉重的箱笼打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银锭和黄澄澄的铜钱时,围观的民众和仍在排队等待兑换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和惊叹!

“有钱!真的有钱!”

“朝廷说话算话!‘兴业社’有实力!”

“我就说杜青天推行的事,错不了!”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亲眼所见的力量,瞬间击碎了大部分流言。排队的人群开始松动,不少人看到那似乎取之不尽的银钱,反而放下了心来,不再急于兑换,甚至有人开始重新接纳钱票进行交易。

紧接着,第三日清晨,来自河西的八百里加急信使与护卫着真正“平准金”的精锐车队,几乎同时抵达长安!那由河西精锐押运、密封完好的巨大箱笼,更增添了无穷的说服力。杜丰与柳明澜预设的后手,展现了惊人的效率与力量。

“平准金”并未立刻投入市场,但其存在本身,就已彻底稳定了局势。挤兑风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平息,各地“兴业社”分号前的长龙消失,市面重新恢复秩序,钱票的信用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因此次危机的成功应对,变得更加坚挺——连如此规模的挤兑都能安然度过,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三日之期刚到,杜丰身着朝服,再次立于紫宸殿内。与三日前不同的是,此刻的他,气度沉凝,身后仿佛有无形的底气支撑。

肃宗看着手中各地报来的平安奏疏,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缓和之色:“杜卿,三日平兑,你果然做到了。没有动用国库一分一银,平息如此大风波,朕心甚慰。”

“此乃陛下天威浩荡,旨意及时,亦是‘兴业社’上下同心、储备充足之功,臣不敢居功。”杜丰谦逊道,但话锋随即一转,“然,陛下,此次风潮,绝非偶然!乃是有人恶意散布谣言,蓄意破坏金融稳定,其心可诛!”

他呈上了一份由凌素雪紧急整理的密报:“据‘察事司’初步探查,流言源头,可追溯至几家与元载侍郎关系密切的京畿钱庄和粮商。他们不仅四处散播谣言,更在挤兑之初,大量囤积铜钱,并派人伪装百姓带头冲击兑换点,意图加剧恐慌!”

这份证据并未直接指向元载本人,却将其羽翼和操作手段暴露无遗。

肃宗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可以容忍朝堂争斗,但绝不能容忍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动摇国家根基,引发民乱!这已然触碰了他的底线。

“元载!”肃宗的声音如同寒冰。

元载早已汗出如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疾声辩解:“陛下明鉴!臣对此事毫不知情!定是复,诬陷忠良!”

“诬陷?”杜丰冷笑一声,“那几家钱庄的幕后东家,与元侍郎的妻弟、管家往来密切,资金流动异常,莫非也是巧合?‘察事司’已拿到部分往来账目与口供,陛下可随时调阅核查!”

杜丰并未指望能凭此一举扳倒根深蒂固的元载,但他必须借此机会,狠狠斩断其伸向经济领域的触手,并确立“恶意破坏金融秩序”这一罪名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