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40章 钱票惊涛 釜底抽薪

第140章 钱票惊涛 釜底抽薪(1 / 2)

杜丰与柳明澜的婚事,在皇帝默许与太子亲贺下,虽引得议论纷纷,却也无人再敢明面攻讦。柳明澜正式入主杜府,以其诰命身份和“兴业社”掌舵人的精明,迅速将府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成为杜丰在财经事务上不可或缺的私人智囊。夫妻二人,一主外,一辅内,倒也琴瑟和鸣。

然而,朝堂的波澜从未因个人婚嫁而止息。就在杜丰新婚燕尔,看似风平浪静之际,一场针对其新政核心——“蜀江钱票”的狂风骤雨,骤然袭来。

这一日,政事堂内气氛凝重。户部侍郎元载手持一份急报,面色沉痛地呈递御前。

“陛下!关中、河东多地急报,近日出现大规模挤兑风潮!持有‘蜀江钱票’之商民,纷纷涌向各地‘兴业社’分号及认可钱票之官仓,要求兑付铜钱!多处网点银钱告罄,已引发骚乱,民怨沸腾!”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挤兑,乃是任何信用货币体系最致命的危机!

肃宗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接过急报快速浏览,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为何会突然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挤兑?钱票在河西、乃至部分漕运试行,不是一直运转良好吗?”

元载躬身道:“回陛下,臣亦不明就里。然据地方奏报,市井间忽有流言四起,或称‘兴业社’经营不善,巨额亏损,钱票即将成为废纸;或称朝廷即将废止钱票,持票者若不尽快兑换,将血本无归。更有甚者,谣传此乃杜参政敛财之策,意在掏空民间铜钱……流言汹汹,人心惶惶,故而酿成此祸!”

他的话语,字字未提杜丰,却句句将矛头引向了杜丰推行的钱票政策及其关联的“兴业社”。

杜丰心中一震,立刻意识到这是蓄谋已久的攻击!目标直指他金融改革的根基!他出列沉声道:“陛下!此必是有人恶意散布谣言,制造恐慌,意在摧毁钱票信用,阻挠新政!‘兴业社’经营状况良好,资金雄厚,绝无亏损之事!钱票流通,利国利民,朝廷亦从未有废止之议!”

“杜参政此言,未免过于自信!”元载立刻反驳,语气带着一丝讥诮,“空口无凭,如何取信于民?如今多地骚乱确是事实!若不能即刻平息,恐酿成民变!届时,杜参政一句‘有人恶意散布谣言’,可能承担得起这动摇国本之责?”

他巧妙地将问题从“为何挤兑”转移到了“如何平息”,并将“动摇国本”的巨大帽子扣了下来。

太子李豫面露焦急:“父皇,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必须确保钱票能够足额兑换!”

“殿下所言极是。”元载接口,眼中闪过一丝得色,“然据臣所知,‘兴业社’虽号称资金雄厚,但其财力分布各地,短时间内要应对如此大规模的挤兑,恐怕力有未逮。除非……动用国库或太府寺储钱,方可救急。但国库储银,乃国家根本,岂能轻易用于填补商社之亏空?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他图穷匕见,直接将难题抛了出来:要么坐视钱票信用崩溃,杜丰新政破产;要么动用国库为一家“商社”背书,这同样会引来巨大非议,甚至可能被扣上“挪用国帑,中饱私囊”的罪名。

这是一招极其阴险的釜底抽薪!无论杜丰选择哪条路,都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肃宗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杜丰和元载,脸色变幻不定。他支持新政,是希望富国强兵,但绝不愿看到民间动荡,更不愿国库被卷入不可控的风险。

“杜卿,”肃宗声音低沉,“钱票之事,由你主导。如今局面,你有何对策?朕要的是能立刻平息风波的办法!”

压力如山,瞬间压在杜丰肩头。他大脑飞速运转,元载此举,必然是算准了“兴业社”无法独立应对全国性的挤兑。但“兴业社”的真实家底,以及他预留的后手,元载未必全然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