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君臣相得的场景,落在后方百官眼中,自是各有思量。郭子仪等老臣抚须微笑,面露赞许。而一些官员,则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与太子见礼后,杜丰又依次与郭子仪等重臣、诸位宰相见礼。场面盛大而规范,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说着冠冕堂皇的贺词。杜丰应对得体,不卑不亢,既保持了功臣的威严,又恪守着臣子的本分。
就在仪式接近尾声,准备簇拥太子和杜丰入城之时,一骑快马自城内疾驰而来,马上是一名身着内侍省服饰的宦官。
那宦官来到近前,滚鞍下马,高声宣道:“陛下有口谕!”
众人皆是一静,纷纷躬身。
“陛下口谕:杜卿一路劳顿,今日先行回府歇息,沐浴更衣,解除疲乏。明日巳时,朕于紫宸殿偏殿,单独召见。钦此。”
单独召见!
此言一出,现场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微妙。皇帝没有选择在正式朝会上接见,也没有立刻举行盛大的庆功宴,而是先让杜丰休息,次日单独召见。这既体现了皇帝对杜丰的体恤(让其缓解旅途劳顿),更彰显了此次会面的特殊性与私密性。所有人都明白,这次君臣独对,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杜丰回京后的地位与未来。
杜丰面色不变,恭敬领旨:“臣,杜丰,遵旨谢恩。”
太子李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随即笑道:“父皇体恤,杜师今日便好生休息。明日孤在东宫设宴,为杜师接风洗尘!”
迎接仪式在一种表面热烈、内里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杜丰在百官的簇拥(或者说围观)下,进入了阔别已久的长安城。
他的府邸早已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皇帝和太子都赐下了大量的赏赐。府中仆役皆是旧人,见到主人荣归,无不欢欣鼓舞。
是夜,杜丰屏退左右,独自在书房中。窗外是长安城的万家灯火,繁华依旧,甚至比安史之乱前更添了几分畸形的兴盛。但他知道,在这片繁华之下,隐藏着无数的暗流与漩涡。
明日面圣,是关键的第一步。皇帝会问什么?自己该如何回答?肃宗的身体状况,太子的地位,朝中的势力格局,未来的改革方略……千头万绪,都需要在明日那场独对中,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
他不需要准备具体的奏对言辞,那反而落了下乘。他需要的是把握住皇帝最关心、最担忧的核心,并以一种绝对忠诚、同时又展现自身价值与格局的方式,去化解皇帝的疑虑,引导皇帝的思路。
杜丰闭上眼,脑海中闪过自灵武以来与肃宗相处的点点滴滴,闪过西域的烽火,闪过父亲的遗愿,闪过柳明澜的期待,闪过凌素雪冰冷的眼神,也闪过太子李豫殷切的面容……
良久,他缓缓睁开眼,目光已是一片清明与坚定。
无论前路是坦途还是荆棘,他既然回来了,便要在这大唐的权力中心,再次搅动风云,实现他“挽天倾”后,引领大唐走向真正中兴的宏愿。
明日紫宸殿,便是这新征程的起点。他轻轻叩了叩书案,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棋手的弧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