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12章 星火西渐,砥柱东归

第112章 星火西渐,砥柱东归(1 / 2)

肃宗的旨意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在杜丰集团内部激起了剧烈的反应,却又在杜丰绝对的权威和冷静的处置下,迅速被压制、疏导。愤怒与不甘沉淀为更加坚韧的忠诚与等待。

接下来的数日,杜丰展现出惊人的效率与深远的布局。

他首先与郭子仪进行了一次长达半日的密谈。两位大唐的擎天之柱,在书房内对着河北山川地图与兵力布防图,细细推敲。杜丰将自己对河北防务的构想、对史朝义残部及北地诸藩的警惕、乃至对麾下主要将领的性情能力分析,毫无保留地告知郭子仪。郭子仪则以其老辣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对杜丰的布置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数条补充建议。两人最终达成共识:郭子仪将以范阳节度使之职,确保北疆军务平稳过渡,并尽力维护杜丰在河北推行的边防政策;而杜丰留下的军事班底,只要忠于王事,郭子仪亦会量才使用,不予倾轧。这是一次关乎帝国北疆稳定的权力交接,充满了政治家的理智与责任。

安抚好军方,杜丰开始着手政务的交接。他将苏瑾正式举荐给朝廷,请求以其代理河北道观察处置使一职。在给肃宗的奏章中,他极力称赞苏瑾“明达吏治,清廉干练,于安抚河北、恢复生产之功甚巨”,是维持河北稳定最合适的人选。同时,他将柳明澜及其兴业社的运作,尽可能地从官方层面剥离,使其更加隐蔽地融入河北的商业网络,成为一根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经济脉络,继续为河北的民生和潜在的军事需求提供支撑。所有与兴业社的大宗官方交易账目,他都命苏瑾整理得清清楚楚,交付程元振“备案”,不留任何可供指摘的污点。

对于核心的将领,杜丰亦有安排。他严令赵铁柱、张顺等人,必须绝对服从郭子仪的领导,谨守将职,不得因自己的离去而有任何怨望或懈怠。私下里,他则给予他们更大的战场自主权,并叮嘱他们,河北是他们的根基,务必经营好与地方、与士卒的关系,成为未来可能的“变数”中,稳定而强大的力量。

程元振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看到杜丰有条不紊地交卸权力,看到郭子仪毫无芥蒂地接手防务,看到河北的军政体系在杜丰的调度下平稳运行,竟无丝毫混乱。杜丰的配合与“坦荡”,反而让他那些准备已久的“监察”手段无处施展,那份关于杜丰“权宜行事”的弹劾奏章,在杜丰如此“光风霁月”的对照下,也显得苍白无力,最终被他压了下来,未曾发出。他知道,此刻再攻击杜丰,不仅难以动摇其根基,反而会显得自己这个钦差气量狭小,不顾大局。

然而,在所有人都以为杜丰专注于权力交接之时,一场更为隐秘的布局,正在“察事司”残存的网络和杜丰的亲自指挥下,悄然展开。

深夜,观察使司书房内,烛火摇曳。

杜丰面前,站着两名貌不惊人、气息内敛的男子。他们是“察事司”硕果仅存的两位大档头,也是凌素雪昔日最得力的副手,代号“玄影”与“幽风”。

“凌司主的下落,已有七分把握,指向西域撒马尔罕的大明尊寺。”杜丰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他将最新的情报告知二人,“摩尼教势力盘根错节,其地远离中土,凶险难测。寻常探查,恐难有成效,亦易打草惊蛇。”

玄影与幽风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决然。凌素雪于他们,不仅是上司,更是恩同再造的引路人。

“请司徒下令!”两人单膝跪地,异口同声。

“我要你们二人,亲自带队,挑选司内最忠诚、最精于潜伏、生存与西域事务的好手,组成一支精干小队,以商队、工匠、游方僧侣等各种身份为掩护,分批潜入西域。”杜丰目光锐利,“你们的任务有三:第一,确认凌司主是否在大明尊寺,及其身体状况;第二,摸清摩尼教内部情况,尤其是关于这位‘圣女’的由来与处境;第三,建立一条稳固的、直通长安的情报线路。”

他顿了顿,从案几下的暗格中取出两枚非金非木、刻有复杂云纹的令牌,递给二人:“这是我以私人名义,写给安西四镇节度使梁宰,以及几位常年经营西域的大豪商的密信和信物。他们或可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但非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西域局势复杂,朝廷影响力有限,一切需靠你们自己随机应变。”

“属下明白!”玄影与幽风郑重接过令牌,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信任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