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10章 釜底抽薪,星火西渐

第110章 釜底抽薪,星火西渐(1 / 2)

程元振手持那份加盖了皇帝印玺的中旨,底气顿时足了不少。他虽然被限制了不得随意干涉军务,但这“协助监管钱粮用度”的权力,却像一把尚方宝剑,让他有了名正言顺插手河北内政的借口。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接收抄送的文书,开始频繁派人“核查”安抚使署的账目,质询兴业社物资的价格,甚至试图绕过苏瑾,直接“约谈”柳明澜派在范阳的管事。其用意昭然若揭:即便抓不到杜丰谋反的实证,也要在“贪墨”、“结交商贾”、“账目不清”等罪名上做足文章,哪怕只是制造些污名,也能在皇帝心中种下更深的猜忌。

这一日,程元振更是亲自带着几名账房文书,来到了观察使司,要求“查阅”近一个月所有动用逆产及与兴业社往来的原始凭证。

苏瑾面色平静地接待了他,命人抬来了几大箱账册。“监军请便,所有账目皆在此处,笔笔皆有据可查。”苏瑾语气淡然,“只是北疆战事正酣,安抚流民、筹措军需等事务繁多,下官恐不能久陪,监军若有疑问,可随时派人来问。”

程元振皮笑肉不笑:“苏先生是大忙人,咱家理解。咱家也是奉旨办事,不得不仔细些。”说罢,便示意带来的账房开始翻查。

他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此庞大的账目,短时间内绝难做到天衣无缝,只要找出些许瑕疵,便可大做文章。然而,他低估了苏瑾的能力与杜丰行事的老练。这些账册记录之详备、条理之清晰,远超他的想象。每一笔逆产的来源、估值、变卖或抵用去向;每一批从兴业社采购或由其转运的物资种类、数量、单价、总价、接收人;甚至包括用于赈济流民的每一石粮食、每一匹布的分发记录,都清清楚楚,有经手人签字画押,有接收方盖印确认。

程元振带来的账房翻了半日,额头冒汗,非但没找到任何明显的漏洞,反而被这严谨到近乎苛刻的账目体系所震撼。

“监军,”一名账房凑到程元振耳边,低声道,“这账……做得太干净了,简直……简直无懈可击。”

程元振脸色阴沉,他就不信杜丰真能做到纤尘不染!他亲自拿起几本涉及与兴业社大额交易的账册,仔细翻阅,目光最终停留在几批军械采购和药材采购的记录上。

“苏先生,”程元振指着那几笔记录,语气带着质疑,“这几批弓弩、甲片,还有这些名贵药材,价格似乎比市价高出半成到一成?还有,为何大部分款项,皆是经由‘蜀江钱票’结算?这中间,莫非有什么说道?”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发难的点。价格偏高,结算方式特殊,这都是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苏瑾似乎早有准备,从容答道:“监军明鉴。战时物资紧缺,尤其是精良军械与救命药材,价格浮动本属正常。兴业社提供的这批军械,乃由其秘密工坊赶制,工艺精湛,远超寻常货色,价格略高,物有所值。至于药材,多为治疗刀剑创伤、消炎止血的紧俏之物,且需从江南、岭南甚至海外紧急调运,运费及风险成本自然计入。监军若不信,可随时派人查验实物,或寻访市面行商询价对比。”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至于‘蜀江钱票’,乃因战时转运铜钱不便,且河北铜钱短缺。蜀江钱票信誉卓着,流通方便,便于兴业社从各地调集资源。此举实为便利之举,若监军觉得不妥,观察使司亦可尝试以铜钱或绢帛结算,只是如此一来,物资转运效率必将大受影响,恐延误前线军机。一切,但凭监军决断。”

苏瑾这番话,有理有据,将程元振的质疑化解于无形。价格高有高的理由,结算方式是为了效率。程元振若坚持追究,反而显得不识大体,不顾前线将士死活。

程元振被噎得说不出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试图撼动大树的蚍蜉,对方根基之深厚,准备之充分,远超他的预估。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一名亲卫匆匆而入,在苏瑾耳边低语几句。苏瑾神色微动,对程元振拱手道:“监军,北面有紧急军情送至,下官需即刻处理,失陪。”说罢,也不等程元振回应,便快步离去。

程元振看着苏瑾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那几箱让他无从下手的账册,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他感觉自己这个钦差,在杜丰的地盘上,竟处处受制,有力无处使。

---

苏瑾带来的紧急军情,确实至关重要。

鹰嘴崖防线,在经历了连续五日的惨烈攻防后,已然岌岌可危。赵铁柱部伤亡过半,箭矢滚木消耗殆尽,连陌刀队的刀刃都砍卷了口。黠戛斯人仗着兵力优势,不分昼夜,轮番进攻,唐军将士全凭着一股意志在苦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