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素雪执掌的“察事司”,则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蜘蛛,编织着一张覆盖蜀中内部的大网。她手段冷酷,行事缜密,短短时间内,便查处了数起贪墨、泄密乃至试图与外部势力勾结的案件,有效震慑了内部的宵小,确保了杜丰政令的畅通和新政的推行。她的存在,让许多人感到不寒而栗,却也确保了新生政权的肌体健康。
外交:雏凤初鸣与长安暗流
面对灵武朝廷越来越明显的猜忌和试探,杜丰决定主动出击,不能一味被动应付。他需要向朝廷,也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忠诚”与“价值”,同时也要争取更大的自主空间。
这一日,他召来了柳明澜。
“明澜,有一项重任,非你不可。” 杜丰看着眼前这位已能独当一面的未婚妻,语气郑重。
“杜郎请讲。” 柳明澜眸光清亮。
“我欲派你为秘使,代表蜀中,前往灵武觐见陛下。” 杜丰道,“此去,你有三件事:其一,呈送蜀中支援北伐的钱粮清单及未来计划,表明我蜀中始终与朝廷同心,全力平叛;其二,将我们查获的、关于河北史思明兵力部署、内部矛盾的最新情报,以及……关于吐蕃可能趁虚而入的警示,密奏陛下,彰显我蜀中对大局之洞察与价值;其三,也是最重要的,” 杜丰压低了声音,“你要设法接触朝中重臣,尤其是那些不囿于门户之见、真正忧心国事者,让他们了解蜀中所为,并非为了割据,而是为了真正平定天下、再造大唐!我们需要在朝中,有自己的声音。”
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极高的智慧、勇气和交际手腕。柳明澜不仅是杜丰的未婚妻,更是“兴业社”的实际掌控者,对蜀中情况了如指掌,且聪慧过人,是执行此任务的最佳人选。
柳明澜没有丝毫犹豫,她深知此事关乎杜丰和蜀中的未来。“我明白。定不负所托。”
就在柳明澜准备秘密前往灵武之际,一封来自长安(此时仍在叛军手中,但唐廷已开始谋划收复)的密信,通过“隐刃”的渠道,送到了杜丰手中。信是杜甫写来的!
信中,杜甫以隐晦的笔触,描述了长安沦陷后的惨状,叛军的暴行,以及遗民们日夜期盼王师的心情。同时,他也提到了朝廷内部一些人对杜丰“权柄过重”、“行事酷烈”的非议,提醒儿子要“谨慎持身,忠孝两全”。
看着父亲熟悉的笔迹和字里行间深沉的忧虑,杜丰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在蜀中的一切作为,远在长安的父亲必然有所耳闻,并时刻为之提心吊胆。
“父亲……” 杜丰低声自语,将信小心收起,“您放心,孩儿所做一切,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间无愧于大唐百姓。权柄非我所求,然乱世之中,无权力以护苍生,空有仁心何用?这条路,孩儿会继续走下去,直到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他提笔回信,并未过多解释,只报平安,并请父亲保重身体,相信王师终有光复长安之日。
柳明澜的灵武之行,如同雏凤初鸣,即将在帝国的权力中心发出蜀中的声音;而杜甫的来信,则提醒着杜丰,长安的暗流与收复故都的终极目标,从未远离。
新政在艰难中推进,军事在革新中壮大,外交在主动中破局。杜丰以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沉稳狠辣的手段,在蜀中这片土地上,初步构建起一个集军、政、财、情于一体的强大集团雏形。这块“砥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积聚着力量,等待着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雏声清越,已惊四座,接下来,便是龙吟九霄,震动天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