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68章 灵武舌辩,蜀纸惊澜

第68章 灵武舌辩,蜀纸惊澜(1 / 2)

柳明澜的灵武之行,注定不会平静。她携带着杜丰的亲笔奏疏、蜀中钱粮清单、北方军情密报,以及那份沉甸甸的、为蜀中新政辩白的责任,在一队精干“纸鸢”队员的护卫下,穿越尚未完全平定的关中之地,终于抵达了肃宗皇帝的行在——灵武。

此时的灵武,虽为临时都城,却已汇聚了帝国残存的精华与无数复杂的心思。北伐的失利、藩镇的坐大、朝臣的党争,以及杜丰这个异军突起的蜀中势力,都让这座塞上孤城笼罩在一种焦虑而压抑的氛围中。

柳明澜的到来,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她并未以杜丰未婚妻的身份招摇,而是持着“剑南道兵马副使、援剿诸军事杜丰特使”的正式关防,下榻在驿馆。其清丽绝伦的容貌、从容不迫的气度,以及身后那些眼神锐利、纪律严明的护卫,立刻引起了各方关注。

觐见肃宗的过程,充满了无形的刀光剑影。

金殿之上,文武肃立。柳明澜盈盈下拜,口称万岁,声音清越,举止得体,丝毫不因身处天威之下而露怯。

肃宗看着阶下这位名动江南的柳家才女,如今更是蜀中实际掌控者的代言人,心情复杂。他嘉勉了杜丰支援太原、献上永王逆证的功劳,但随即,便有御史出列,言辞犀利地弹劾杜丰在蜀中“擅改祖制,清丈田亩,扰动地方”、“私募兵勇,其‘砺锋营’超逾规制”、“更以‘兴业社’之名,垄断商利,与民争利”,甚至隐晦提及杜丰“年少骤贵,恐非国家之福”。

句句诛心,直指杜丰权柄过重,有割据之嫌。

殿内气氛瞬间凝滞。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柳明澜身上,想看看这个女子如何应对。

柳明澜缓缓抬起头,脸上并无惊慌,反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悲悯与坚定。她先向肃宗深深一礼,然后转向那位御史,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明鉴,诸位大人容禀。所谓擅改祖制,实因旧制崩坏,豪强兼并,百姓流离。杜参军在蜀中清丈田亩,乃为均平赋役,使耕者有其田,国库得其实。若此为罪,则天下嗷嗷待哺之民,其罪何人?”

“所谓私募兵勇,‘砺锋营’前身乃为护卫行在、剿匪安民而设,将士皆登记在册,受节度使府与参军衙门双重节制。太原城下,雷万春将军与数百‘砺锋营’壮士血战殉国,力保孤城不失!若此等忠勇之士为‘私募’,则敢问大人,何为官军?何为忠义?” 她提及雷万春,声音微哽,殿中不少武将闻言,皆露戚容。

“至于‘兴业社’,” 柳明澜语气转为铿锵,“乃联合蜀中商贾士绅,为‘以工代赈’,安顿流民数十万,修缮水利,畅通道路。非但与民争利,实为与民造福!若无‘兴业社’,蜀中早已饥民遍野,盗匪蜂起,何来今日之稳定,何来支援北伐之钱粮?”

她句句在理,掷地有声。随即,她命随从呈上带来的物件——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数卷质地优良、色泽微黄的“蜀江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图表。

“此乃蜀中去岁至今,田赋增收、商税倍增、流民安置、军械产出之详实数据,皆记录于此‘蜀江纸’上,清晰可查,绝无虚言!” 柳明澜朗声道,“杜参军常言,‘乱世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蜀中所为,一切皆为大唐社稷,为北伐平叛!若固守陈规,坐视地方糜烂,百姓困苦,才是真正辜负陛下厚望,辜负天下民心!”

她最后转向肃宗,深深拜伏:“陛下!杜参军与蜀中军民,一片赤诚,天地可鉴!但求陛下信之,用之!则北伐可成,中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