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芝麻香油的妙用(1 / 2)

司农寺的庭院里,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几束风干的粟米穗被精心系在廊下的木钩上,金黄的颗粒饱满紧实,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还在诉说着关中秋收的喜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屑和铁器混合的味道,那是工匠们打磨新犁时留下的气息。

李杰正蹲在一个宽大的木架前,手里握着一把精致的游标卡尺。这卡尺是他根据穿越前的记忆,让皇家冶铁监特制的,黄铜打造的尺身刻着细密的刻度,精准到分毫。他小心翼翼地将卡尺的两个测脚卡在一具新犁的铆钉上,眼睛凑近刻度,仔细读取着数据。这具犁已经在关中示范田辛勤耕耘了整整三个月,犁梢的铆钉在日复一日的转动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只是偶尔转动时,会发出轻微的 “吱呀” 声,像是一位疲惫的老者在低声喘息,提醒着人们它需要悉心保养了。

“大人,宫里来人了!” 一个小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几分急促和兴奋,打破了庭院的宁静。

李杰缓缓直起身,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细小木屑,木屑纷纷扬扬地落下,在阳光中划出一道道细微的轨迹。他抬头望去,只见两个身着青色宫装的内侍,正指挥着四个膀大腰圆的力夫,小心翼翼地将十几个半人高的陶瓮搬进院子。陶瓮通体呈青灰色,表面还留着烧制时的细密纹路,瓮口用一块鲜艳的红布紧紧扎着,红布的一角垂落下来,随风轻轻摆动。每个陶瓮的侧面都贴着一张杏黄色的帖子,上面用朱红色的颜料写着 “媚娘” 二字,旁边还盖着一个小巧的朱印,印纹是一朵精致的梅花。

为首的内侍约莫四十多岁,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他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锦盒表面绣着缠枝莲纹,边角用金线勾勒,显得十分华贵。他快步走上前,对着李杰深深躬身道:“李大人,这是媚娘娘娘特意让奴才送来的贺礼,娘娘说,听闻关中秋收丰饶,皆是新犁之功,这点薄礼,或许能给新犁添份助力。”

李杰接过锦盒,入手微沉。他轻轻打开锦盒,里面铺着一层柔软的紫色绒布,绒布上放着一封信。信纸是上好的洒金宣纸,上面用娟秀的小楷写着几行字,墨迹乌黑发亮,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想必是用掺了香料的墨汁写就的:“闻关中秋收丰饶,皆赖新犁之功。今献芝麻香油百斤,涂于犁身活动之处,或可减损延寿。—— 媚娘敬上。” 字迹圆润饱满,透着一股女性的柔美,却又隐隐带着几分力道。

“有劳公公跑一趟了,还请公公代为谢过媚娘娘娘。” 李杰将信纸小心地折好,放进袖中,然后对身边的小吏说,“快给公公看座上茶。”

内侍连忙摆手:“不敢不敢,奴才还要回宫复命,就不叨扰大人了。” 说罢,又躬身行了一礼,才带着其他内侍转身离去。

李杰走到一个陶瓮前,解开红布。一股醇厚浓郁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那香气不同于普通油脂的腻味,而是带着一股芝麻特有的清甜,仿佛刚炒好的芝麻在眼前爆开。他探头向瓮内望去,只见里面的香油色泽澄亮,像一块巨大的琥珀,在阳光下透着温润的光。他伸出手指,轻轻蘸了一点香油,放在指尖捻搓,只觉细腻滑润,丝毫没有杂质,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芝麻香。

他忽然想起前几日去长安西市巡查时,看到香露坊的伙计们正忙着用新收的芝麻榨油,坊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来买香油的农户。当时他还纳闷,今年的芝麻产量为何突然涨了三成,原来是武媚娘借着新犁推广的东风,在自己的庄园里种了大片芝麻。看来这位媚娘娘娘,不仅心思缜密,还颇有商业头脑。

“取那具旧犁来。” 李杰对不远处正在打磨犁铧的老工匠说。

老工匠应了一声,连忙招呼两个年轻工匠,一起将角落里那具在示范田用了三个月的旧犁抬了过来。这具犁的犁梢处已经有些磨损,铆钉周围甚至能看到细微的划痕,转动时 “吱呀” 声格外明显,像是在痛苦地呻吟。

李杰找来一把干净的毛刷,蘸了些芝麻香油,仔细地涂抹在铆钉和犁梢的连接处。他涂抹得十分均匀,连细小的缝隙都没有放过。然后,他让一个年轻工匠反复转动犁梢,感受香油的效果。

起初,犁梢转动时还带着些滞涩,每转一下,“吱呀” 声都清晰可闻。可转了十几圈后,香油渐渐渗透到各个部件,“吱呀” 声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转动变得异常灵活,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充满了活力。

年轻工匠试着用手晃动犁梢,原本有些松动的铆钉竟变得紧实了许多,像是被香油浸润后,金属与木材的缝隙都被巧妙地填满了。他惊讶地说:“大人,这香油也太神了!刚才还涩得厉害,现在转起来比新犁还顺滑!”

老工匠也凑上前来,仔细查看了一番,忍不住赞叹道:“妙啊!这香油不仅能润滑,还带着股香气,怕是连虫蚁都不敢靠近了。往年这犁梢用久了,木头总被虫蛀,好好的犁就这么废了,涂了这油,说不定真能防蛀呢!” 他用布擦了擦手上不小心沾到的香油,凑到鼻尖闻了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