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入川,新锐试锋
庞统离去的背影,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姜小伍心湖,激起层层涟漪。他手握那两个锦囊,仿佛握着蜀汉未来的脉搏。他深知,随着卧龙的到来,益州的天,要变了。
不出半月,诸葛亮的大军抵达成都。他带来了张飞的妻儿,以及大批荆州吏员,阵仗极大,俨然是来接管整个益州。刘备亲率文武出城百里相迎,君臣相见,执手泪下,场面感人至深。
然而,盛大的欢迎仪式背后,是暗流涌动的权力交接。
诸葛亮抵达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展示他无与伦比的治政才能。他立法度,理财政,劝农桑,抚百姓,不过旬月,成都便呈现出一片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景象。刘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愈发觉得将内政交给孔明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诸葛亮事必躬亲,对益州旧臣和荆州将领的安排,皆以自己的标准进行,这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尤其是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当诸葛亮提出要整编军队,将益州兵与荆州兵混编,以便统一指挥时,以李严为首的益州将领终于爆发了。
李严,字正方,本是刘璋手下重臣,归降刘备后,因其才干而备受器重。他站出来,躬身一礼,话却说得毫不客气:“军师(指诸葛亮)远来辛苦,治理内政,我等无不佩服。但军中之事,还请三思。我等益州将士,水土相服,将帅相知,贸然混编,恐生乱象。”
他话音刚落,帐下数名益州将领纷纷附和。
“是啊,我等只知有姜先生,不知有其他军师!”
“当初若非姜先生奇谋,我等如今还是刘璋的阶下囚!”
“对!北伐大事,还当与姜先生商议!”
一时间,诸葛亮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自己威震天下,到了这益州,竟被一个毛头小子抢了风头,连军心都收服不了。
刘备见状,急忙打圆场:“众将静言!孔明是我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其才胜我百倍,尔等不可无礼!”
他又转向诸葛亮,温言道:“孔明,众将之心,可以理解。小伍虽年轻,却有大功于蜀。不如这样,军中行军布阵之事,暂由小伍负责。待孔明熟悉军务,再立新功之后,众将自然心服口服。如何?”
这番话,看似公允,实则是一次巧妙的权力分割。诸葛亮心中不快,但他也明白,强压只会适得其反。他深吸一口气,微笑道:“主公所言极是,正方所言亦有道理。既然如此,我便先专注于内政,北伐之事,就先与姜军师祭酒商议。”
“军师祭酒?”姜小伍心中一动。
刘备当场宣布:“为表彰众将功绩,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姜小伍足智多谋,定川有功,特拜为军师祭酒,参赞军务,总领兵权!”
此令一出,众将哗然。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竟与五虎上将平起平坐,地位甚至在众将之上!但这是刘备的命令,且姜小伍确实有奇功在身,众人虽有不甘,却也不敢公然反对。
当晚,姜小伍回到府中,独自一人,点亮了烛火。他看着桌上那个由庞统留下的第一个锦囊,心中默念:“军师已至成都,内政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