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卧龙入川,新锐试锋(2 / 2)

时机已到。

他缓缓打开锦囊,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是庞统龙飞凤舞的字迹:

**“卧龙之才,在‘正’。其谋必以堂堂之师,行王道之事。今其必主北伐,以彰其能。然北伐耗时日久,东吴必伺机而动。君可献‘声东击西’之策,以攻吴为名,行牵制之实。此非与卧龙争功,而是为其补漏。若成,则卧龙亦需仰仗于你;若不成,则罪不在你。此乃以‘奇’补‘正’,以‘诡’助‘王’之道。”**

姜小伍看完,豁然开朗,对庞统的敬佩又深了一层。他明白了,庞统不是让他去争斗,而是教他如何与诸葛亮这样的“王道”谋士共存共荣。

次日,大殿议事。

诸葛亮果然提出了北伐的建议,他计划兵出汉中,直取长安,一战而定关中。计划宏大,条理清晰,听得众将热血沸腾。

就在此时,姜小伍出列,躬身道:“军师北伐之策,乃安邦定国之良策,小伍佩服。然曹操非庸主,关中非易取。我军主力北上,东吴孙权,必会趁虚而入,袭我荆州。届时,我军将首尾不能相顾,危矣!”

诸葛亮眯起眼睛,看着姜小伍:“依军师祭酒之见,该当如何?”

“小伍不才,愿与魏延将军率一支偏师,扬言东进攻吴,直逼襄阳、江陵!”姜小伍语出惊人,“孙权生性多疑,见我军精锐在东,必不敢轻动荆州。他若回防,则我军目的达到,可为军师北伐争取时日。他若不防,我军便可趁机夺取数城,扩大战果。此乃围魏救赵之计!”

此计一出,满座皆惊。诸葛亮北伐尚未开始,他就要去打孙权?这不是两面树敌吗?

诸葛亮沉思良久,眼中精光一闪。他看出了这计策的精髓——不是真的要攻吴,而是要“吓”住孙权。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而有效的补充。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的思路,与自己截然不同,却又能完美地配合自己的大战略。

“好!”诸葛亮一拍大腿,“就依姜军师祭酒之计!我主攻中原,你主慑东吴!你我二人,互为犄角,共兴汉室!”

至此,诸葛亮与姜小伍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落幕。诸葛亮得到了一个能为他“补漏”的奇才,而姜小伍,也用庞统的锦囊,在卧龙面前,稳稳地立住了自己的脚跟。

与此同时,远在荆州的庞统,也在为关羽扫清障碍。他深知关羽高傲,便时常以“主公之命”提醒关羽要与麾下将士同甘共苦,尤其要处理好与糜芳、士仁等元老将领的关系。在庞统的反复劝说下,关羽虽心有不甘,却也摆出了姿态,甚至将一方钱粮的重任交给了糜芳,以示信任。

而老将黄忠,则被庞统说服,认为樊城是曹魏咽喉,若能拿下,可威震中原。他主动请缨,关羽大喜,遂命黄忠为先锋,自己率主力在后,浩浩荡荡,兵发樊城。

一时间,天下风云再起。刘备坐镇成都,总览全局。诸葛亮在汉中厉兵秣马,准备北伐。姜小伍与魏延在东线虎视眈眈,牵制孙权。关羽与黄忠则在荆州,对曹魏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一击。

三国这盘大棋,因为几个人的到来,进入了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