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庞统整顿行装,准备带着老将黄忠及三千精兵前往荆州。临行前夜,他特邀姜小伍于府中促膝长谈。
月光如水,洒在庭院的石桌上。二人对坐,桌上只有一壶清茶。
“先生此番奇谋,可谓惊天动地,”庞统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真诚的佩服,“我庞统自认智计不弱,但想不出先生竟有如此胆魄,敢假扮主公,行此险棋。佩服,佩服。”
姜小伍微微一笑,举起茶杯:“士元先生过誉了。若无先生在旁敲边鼓,主公又怎会‘安心’睡去?我的计策是利刃,先生的推动才是持刃的手。若论对主公的了解和对人心的把握,我远不如先生。”
“哈哈,好一个持刃的手!”庞统大笑,“你我不必互相吹捧。我观你之谋,奇诡百出,专攻人心弱点,如鬼魅无形,防不胜防。而我之谋,虽也尚奇,却更重堂堂正正之势。你我之道,看似不同,实则殊途同归。”
二人从取川之策,谈到天下大势,从曹操的霸道,孙权的谋略,谈到刘备的仁义与未来。姜小伍对天下格局的洞察,让庞统惊叹不已;而庞统对人心细微之处的把握,也让姜小伍深感敬佩。这一夜,英雄惜英雄,二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天将破晓,庞统从怀中取出两个锦囊,递给姜小伍。
“此去荆州,前途未卜,我不知能否再见。这两个锦囊,算是我赠予先生的礼物。”
姜小伍接过,只觉沉甸甸的。
“第一个锦囊,”庞统神色凝重,“请先生在军师(诸葛亮)抵达成都,全盘接手内政,且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之时打开。第二个锦囊,则请先生在听闻荆州有变,且主公欲兴全国之兵东征之时,方可打开。”
姜小伍心中一凛,他知道,这两个锦囊里装着的,或许是关乎蜀汉未来的惊天之秘。
“士元先生……”
“不必多言,”庞统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孔明之才,天下皆知。你初出茅庐,便有此大功,他必会视你为最大的对手。益州这盘棋,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好自为之!”
说罢,庞统转身离去,背影决绝,消失在晨曦之中。
姜小伍站在原地,手握着两个尚有余温的锦囊,心中波涛汹涌。他知道,随着庞统的离去和诸葛亮的到来,益州的平静将被打破。一场卧龙与“新锐”之间的无声较量,即将拉开序幕。而他,已经站在了风暴的中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