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六月,一道突如其来的电讯让关岛基地本就因冷战而紧绷的神经几乎到达临界点——苏联切断了通往西柏林的所有水陆交通。柏林封锁,这场冷战初期最危险的直接对峙,就此爆发。
消息传来时,陈晓正在翻阅关于中国东北战局的最新简报。卡特几乎是冲进他的房间,将电文拍在桌上,语气急促:“柏林出事了!苏联人封锁了所有通道,西柏林成了一座孤岛!华盛顿和五角大楼都快炸锅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战争的前奏!”
陈晓放下简报,快速扫过电文。内心暗叹:该来的终究来了。斯大林这一手,既是试探,也是挤压。
“陈顾问,哈里森准将紧急召集会议,需要你立刻提供分析!苏联人的意图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会不会引发战争?”卡特连珠炮似的发问。
陈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语气出乎意料地平静:“走吧。苏联人想要的是西柏林,但不是通过世界大战的方式。”
会议室内烟雾弥漫,气氛凝重。几位基地的高级情报和作战参谋脸色严峻,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打通走廊,有人担心过度反应会引发核战争,更多人则对西柏林能否坚持下去表示怀疑。
哈里森看到陈晓进来,直接点名:“陈顾问,说说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陈晓身上。这位神秘的“中国顾问”因之前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精准分析,已在基地内部悄然积累了一定的信誉。
陈晓没有客套,走到欧洲地图前,手指点在西柏林的位置。
“诸位,我认为苏联此举的主要意图是‘试探’而非‘寻求立即开战’。”他开门见山,声音清晰冷静,“斯大林想知道西方盟国保卫西柏林的决心到底有多坚定。他希望通过制造危机逼迫盟国让步,甚至借此离间美英法与西德民众的关系,瓦解即将成立的西德政府。”
一位空军上校反驳:“切断两百多万人的生存补给,这难道不是战争行为?”
“是严重的挑衅,但尚未越过战争底线。他们没有攻击我们的驻军,也没有切断空中走廊。”陈晓回应,“这正是其试探性的体现。如果苏联真准备发动战争,会选择更直接、更致命的军事行动。”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西柏林陷落?”
“不,我们必须强硬回应。”陈晓语气坚定,“退缩意味着将西柏林乃至整个西欧的士气拱手相让。但这种强硬不应是直接军事冲突——那可能正落入斯大林设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