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 > 第191章 柏林封锁与亚洲的“边缘化”

第191章 柏林封锁与亚洲的“边缘化”(2 / 2)

他提出关键建议:“我强烈建议采取大规模、可持续的空中补给行动。利用我们掌握的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一切必要物资。这既能展示我们保卫西柏林的决心和能力,又避免了与苏军直接冲突的风险。这是一场意志与后勤的较量。”

有人嗤之以鼻:“空运?维持两百多万人的生存?这需要多么庞大的运力?简直是天方夜谭!”

“事在人为。”陈晓语气不变,“这考验的是美国的工业实力、组织能力和飞行员的勇气。我相信我们能做到。而且,”他顿了顿,“只要我们能证明空运是可持续的,能让西柏林坚持下去,苏联的封锁就失去了意义。他们不会为了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而无限期承受政治压力和国际谴责。我判断,封锁最终会以苏联的退让告终。”

这个大胆的预测让会议室一片寂静。在大多数人看来,西柏林能撑过冬天就是奇迹。

陈晓趁热打铁,将话题引向亚洲:“柏林事件再次证明,欧洲才是美苏冷战的核心战场。相比之下……”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份关于中国战局的简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远东的中国内战,其战略重要性在此刻已显着下降。苏联的资源和注意力正被牢牢吸引在欧洲。”

他甚至在讨论最后,看似不经意地补充了一句:“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继续为一个内部已然腐朽、即将倒塌的政权投入过多战略筹码,不仅是资源错配,更是战略上的短视与愚蠢。”

这句话让几位主张加强对华援助的参谋脸色难看,但在柏林危机的阴影下,无人能有力反驳。

哈里森准将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最后一下,做出决断:“陈顾问的分析与华盛顿最高层一些人的判断不谋而合。空运方案正在紧急论证。至于远东……我们的资源需要优先确保核心战场的稳定。”

会议结束后,陈晓回到房间。窗外太平洋依旧平静,但他知道,世界的注意力正前所未有地聚焦在柏林上空。

内心暗忖:用欧洲的危机,给亚洲的败局降温,这算不算“围欧救亚”?不过,能少死些人,总是好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陈晓密切关注柏林空运的进展。当得知“粮食行动”和随后规模更大的“补给行动”以惊人效率展开时,他知道历史正沿着他知晓的轨迹前行。

他在后续报告中不断强调空运对西方士气的提升及对苏联的挫败。他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亚太事务,开始更多涉及美苏全球对抗的核心议题。他在基地内部的声誉,也悄然从“那个精明的中国通”扩展为“对全球战略有敏锐洞察的分析师”。

一个微妙但确实的变化是:尽管华盛顿官方对华说辞未变,但在执行层面,一些原定拨付给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开始出现拖延、削减,或以“后勤困难”、“优先保障欧洲”等理由被悄悄搁置。通往东方的输血管道,正在欧洲危机的压力下一点点拧紧。

只是,柏林上空的对峙仍在继续,空运能否坚持到胜利?而他这个凭借精准判断逐渐获得信任的“前敌方顾问”,在日益加深的信任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未知的风险?